末路的地產人

末路的地产人

很多地產人的職業生涯,很可能是從一個「錢」字開始。

的確,地產行業開出的薪水足夠誘人,足夠讓人產生一頭扎進這個浩浩蕩蕩行業裡的巨大沖動,成為一名光鮮亮麗的地產人,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地產人的職業生涯。

01

這幾天,除了易居上市以外,地產圈還散播著幾個關鍵詞:「跑路、裁人、不許午休」。

確切地說——

  • A股上市公司中弘股份爆雷,創始人王永紅被爆跑路

  • 千億房企泰禾集團大裁人,非985、211員工首先遭裁

末路的地产人
  • 富力地產發出通知,除工程/設計部門外不設午休時間,不得利用中午時間辦理私人事務,不得在辦公區域睡覺。

一時間,地產圈人心惶惶,一股詭異的氣氛正在瀰漫。尤其是泰禾裁人30%,非985、211員工首先遭裁這一消息,在業內掀起了很大反響,也喚醒了很多地產人的危機感。

我們來看看泰禾關於裁員的最新回應:

泰禾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最新回應

泰禾正在啟動一項涵蓋全集團各業務板塊一流人才引進的“千人計劃”,裁人是為了實現人才的結構升級,為社會提供最好的建築產品和最優質的服務。

該位負責人表示,對各個不同性質的板塊,在211、985院校畢業的基礎上,泰禾還將有著更為具體嚴格的要求。

以建築設計方向為例,泰禾內部一直強調要做最好的建築和產品,因此傾向於引進最優秀建築設計院校的畢業者。

今年三季度,泰禾將分批次引進數百位有建築老八校學歷背景、並擁有國內外頂尖設計院工作經驗的專才,充實設計管理隊伍。

在品牌文化方向,泰禾是一家極具文化底蘊的企業,是中式建築的引領者,需要具備深厚文化底蘊和開闊視野的高端人才。

泰禾更傾向於包括北大、人大、復旦、中國傳媒大學等在內的國內外知名院校畢業者,並擁有中央媒體、主流媒體等豐富從業經驗的相關人才。

在法務方向,為了更好防範企業涉及法律法規方面的運營風險,泰禾計劃引入更多北大、政法、人大等知名專業院校、並擁有金杜、君合、中倫等知名律所從業經驗的人才。

同樣,在財務方向,上海財經、中央財經等排名靠前的專業院校畢業者,以及擁有安永、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等財務領域豐富工作經驗的人才,也將被泰禾青睞。

除了上述4個方向之外,集團其他板塊和條線也都會進行相應的人才結構升級。

滑動可查看全文

泰禾的回應,不僅沒有否定裁人傳聞,反而是在告訴外界:我要裁誰,我想要誰,倒有幾分為自己的「千人計劃」打廣告的意思。

換句話說,泰禾這個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非常的鬼,他的這番話實際上等同於向內部員工傳達另一重意思:泰禾只要高端人才,如果你不是,請自覺離開

泰禾如此,富力如此,難道其它各大房企不是如此嗎?

作為一個地產人,泰禾裁人事件讓我們再一次反思:地產人,你的職業生涯在何方?

02

先來看看一份,2018年各大房企校招生方案。

末路的地产人

我相信,當這些房企招聘廣告,擺在任何一個應屆畢業生面前,他都不會無動於衷,年薪動輒就15萬以上,絕對能秒殺國內大多數行業。

但是,地產行業與其它行業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是一個資金、人才、資源高度集中、高度壟斷、高度競爭的行業。

這也就決定了99.9%地產人的職業生涯宿命——打工。說到打工,就不得不提一下「職場35歲現象」。

以下是明源地產研究院整理的《2017-2018年中國房地產行業人才白皮書》,詳見下圖。

末路的地产人

我們看到——

35歲是地產人職業生涯的一道坎。

邁過去,你的地產職業生涯就有可能延長到50歲;邁不過去,意味著你的職業生涯基本也就到此為止了。

換句話說,假如你25歲進入地產行業,到了35歲的時候,如果沒有晉升到中高層崗位(總監/副總監或項目副總、項目總)的話,那麼

你的地產職業生涯,其實只有十年。

這十年,倘若你買了房,買了車,也結了婚,有了寶寶,並且還賺到了一些錢,那麼其實還算成功。反之,就比較麻煩了。

因為,接下來你有可能要面臨重新擇業,甚至是創業的選擇,太多的未知和挑戰等待你去迎戰。

當然,如果你邁過35歲這道坎,成功坐到了營銷總、工程總、項目副總、項目總、區域總等中高層或高管崗位,那麼恭喜你——

你的地產職業生涯很成功,年薪百萬不是問題,年薪千萬也極有可能實現。

但你面臨的壓力也將隨之加大,每天都活在職業危機感與焦慮感當中,擔心銷售指標完不成,擔心各種負面新聞,甚至擔心競爭對手搞事情,或擔心更年輕有為的人將你取代。

03

此外,地產人除了打工之外,還有創業這條路。

前文說到,地產行業是一個資金、人才、資源高度集中、高度壟斷、高度競爭的行業,這也就意味著

地產人創業繼續做地產這條路基本行不通。

它不像互聯網行業那樣,你只要有個很好的創業想法,找到幾個合夥人,連續通宵幾個月把APP開發出來,再找個風投進行市場推廣,說不定一炮走紅了,比如像陌陌、滴滴、今日頭條等互聯網獨角獸。

但是,在地產行業,你再創一個「萬科」、「綠城」、「龍湖」、「融創」瞧瞧?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王石、孫宏斌。

所以,即便像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北京萬科總經理毛大慶這樣地產高端人才,出來創業也只是創辦了優客工場,並沒有再染指房地產。

毛大慶在《我是怎麼用跑步戰勝抑鬱症的》中寫道:

「我自己幹了20多年房地產,很多年處在高節奏、高壓力的工作狀態裡,房地產行業可能比任何一個行業都忽起忽落,政府幹預、老百姓質疑,我們又在高管的位置上,漩渦的漩渦,軸心的軸心,經常感受到外部的壓力。」

同樣,地產界另外一位大佬,原世茂集團副總裁蔡雪梅女士後來也選擇了創業,創辦了ELAB,她曾在自己的告別信中寫道:

「營銷,之於他人,是一份職業;之於我,是生命的選擇。可2014年的整體行情讓我在倍感困惑之時,更是感受到了一種潛在的,巨大的挑戰,我希望儘快找到那些答案……我知道我不會重複曾經的自己。」

如果蔡雪梅女士能夠熬到2016年,趕上這一波樓市牛市行情的話,也許她不會說出上述的話。

當然,並不是每個地產人選擇創業都會成功。

同樣出身於萬科某創業者曾這樣感慨:

「從房地產出來的人,對難度,要有足夠的認識。如果完全放下房地產是不明智的,脫離房地產去談創業,很難。」

這可能說出了大多數地產人的創業心聲吧。

末路的地产人

04

說到地產甲方,就不得不提一下地產乙方。

地產乙方群體,數量要遠比甲方龐大。以最近剛剛香港上市的易居中國來說,這家公司據說有6萬人。

在中國,地產乙方的數量以萬為單位。

很多地產人的職業生涯第一站,很可能都是從地產乙方開始。

有的在乙方待了結婚生子,熬成了油膩的中年男女,有的中途轉型去了地產甲方,還有的走上了創業這條路。

在地產界,地產乙方可以說是最苦逼的角色。

尤其當下很多房企奉行「高週轉」模式,很多地方乙方小夥伴們日夜顛倒地服務甲方爸爸。他們的職業生涯裡,充滿了加班、通宵的沉痛記憶。

幾年前,我就有個做地產策劃的朋友,在他30多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加班猝死了。

我還記得,曾經常常夜裡跟他QQ聊天,分享彼此手中的經典案子。記得他說過自己有個夢想,就是開一家蛋糕店。

「等再攢些錢,就開一家蛋糕店。」他曾說。

如今,每次滑動QQ好友名單,看到他的頭像永遠灰暗地躺在那裡,心中總會隱隱作痛。

一個月前,一位地產乙方朋友的炒粉店開業了。我和另一位朋友去他店裡捧場。我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他那間位於某條商業街裡一個小弄堂裡的店鋪。

他的店鋪很小,餐桌區和後廚加起來,實用面積不足30㎡。他還在店門口立了一個巨大的炭火爐,見到我們那一刻,他正揮汗如雨地站在炭火爐旁,做衢州烤餅。

他可曾是一位年薪30萬的資深地產設計總監,那一雙曾經拿著鼠標熟練運用各種製圖軟件的手,竟揮灑自如地捏起了麵糰和肉餡,那狀態你根本想象不出他曾是一位地產乙方設計師。

他似已看出我的疑惑,便隨口說道:

「做了15年的地產,實在是做累了。現在做這個挺好,雖然沒以前風光,但卻很快樂。」

其實,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地產職業生涯,轉型從事了其它行業,比如有人開起了麵館,有人幹起了旅遊,還有人做起了電商。

當然,也有人最終又回到了地產圈。

末路的地产人

05

風起雲湧的中國樓市,就像是波瀾壯闊的汪洋大海,既充滿了未知與陌生,又充滿了希望與夢想。

每一個房企,如同行駛在汪洋大海上的一艘艘船;每一位地產人,就像是那船上的一名名船員,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乘風破浪。

地產人的職業生涯究竟在何方?

我想誰也不知道。

以上為正文,來自真叫盧俊的秦聞月

盧俊買房問答小程序上線啦

真有好房-問專家

真叫盧俊團隊會竭盡所能,

免費為你答疑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