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到底有多少人在打零工?多機構估計已經占了整個勞動力的 1

美国到底有多少人在打零工?多机构估计已经占了整个劳动力的 1/4

美國的勞動力人口中有多少在打零工?這是一個未有定論的問題,而且不同的調查機構得出的答案差異巨大。

今年 6 月,美國勞工部勞動統計局(BLS)的報告顯示,2017 年美國有 3.8% 的勞工是臨時工,這一比例低於上一次調查的 2005 年的 4.1%。

除了臨時工,還有 1060 萬獨立合約工(佔比 6.9%),260 萬隨叫隨到的工人(佔比 1.7%),140 萬派遣公司派遣人力(佔比 0.9%)和 93 萬外包商派遣人力(佔比 0.6%)。

在這個基礎上,美國的零工人口占到了全體勞動力人口的 14.2%,這一比例低於 2005 年的水平,並且以上各類指標也都低於 2005 年的水平。

這項數據出乎美國經濟學家的意料。舊金山分析公司 Thumbtack 的分析師 Lucas Puente 說,這個結果和他的預期相反。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自由派經濟學家米歇爾也評論說,“那些宣稱自由職業在爆炸性成長,勞動市場在快速改變的人被澆了一盆冷水。自由職業和零工工作仍未成氣候。”

這一數據削弱了美國社會對“零工崛起動搖勞工市場穩定性”的擔憂。摩根大通研究所執行長法瑞爾說,這一數據說明了網絡平臺可能只是改變了臨時性工作的完成方式,而非提高了臨時性工作佔的比重。美國勞工部長阿科斯塔的發言人也表示,從事臨時性工作的勞工佔比持續下降,表明美國勞工對他們的工作感到更加安心。

但是這種論調很快被打臉。同一統計局在一個月後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國放棄工作的員工數量接近了歷史高點。

BLS 今年 7 月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國的辭職率達到了 2001 年以來的新高。而且美國 20 年來第二次出現了就業崗位數大於失業人數的情況。今年 4 月和 5 月,正在招聘的崗位數分別為 684 萬個和 664 萬個,而同期只有 610 萬失業人口。BLS 解釋說,高辭職率釋放出的是樂觀的信號,因為勞動者相信自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美國媒體 Recode 質疑稱,BLS 關於零工勞動力的計算很可能是有問題的。

因為該項調查所關注的“以承包工作、從事隨叫隨到的工作和臨時工作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人”,並不是目前零工經濟的主體。相反,很多人是將零工工作作為他們其他主要收入來源的補充部分,就像那些下班後開 Uber 的人,和出差期間把房子掛在 Airbnb 上的人那樣——對於他們來說,平常的收入來源可能不足以覆蓋日常的生活開支,“打零工”只是他們獲取額外收入來源的一個途徑。

2005 年 BLS 進行上一次調查時,人們還沒有 iPhone、Uber 和 Airbnb,這些硬件和軟件的誕生應該對勞工市場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但是卻沒有被計算在本次調查內。

說到這裡牽扯出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定義當代“零工”的概念?

美聯儲將“零工”定義為“偶爾的工作活動或副業”;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將之定義為“任何具有‘獨立性’的工種”;MBO Partners 將零工從業者細化為顧問、自由職業者、承包商、臨時工和隨叫隨到的工作人員等;摩根大通研究所(JPMorgan Chase Institute)則認為,他們應該是“在過去三年半里,從至少 30 個不同的平臺獲得收入來源的人”。

各家的定義各有不同,但似乎大同小異。不過表現在數據上,就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了。他們得出的“零工人口占勞動力總人口比例”從 4% 到 40% 不等。最低的是摩根大通的數據,最高的是 Upwork / Freelancers Union的數據——他們把零工人口定義為“在過去 12 個月裡從事過任何臨時工作、業餘工作和合同工作的人”。

美国到底有多少人在打零工?多机构估计已经占了整个劳动力的 1/4

美國到底有多少人在打零工是個未知數,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重新定義零工。BLS 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並宣佈將在 9 月再發一份報告,屆時將會涵蓋人們在移動應用上獲取臨時工作的情況。

題圖/visualhu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