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失敗、股價暴跌、ST帶帽——獅頭股份接連埋掉重組大佬

重組失敗、股價暴跌、ST帶帽——獅頭股份接連埋掉重組大佬

牌局已經擺好,有多少人會選擇下場?

最近一段時間,持有獅頭股份的投資者心情應當不太美麗,4月24日2017年報披露,公司歸屬淨利潤為負5072.57萬元,連續兩年為負被“帶帽”ST。

而早在2018年4月2日,公司重組就已經宣告失敗,復牌以來,股價從16.8元一路下挫至6.97元,跌幅高達60%,包括重慶協信以及綠地集團兩大巨頭在內的六千多名投資者似乎全部被套牢。

不過,事情真的只有這麼簡單麼?

資本老手中途退出

獅頭股份的主營業務都是水泥的生產與銷售。實事求是地講,十多年來,中國房地產及基建市場發展都不可謂不迅速,獅頭股份的盈利狀況卻慘不忍睹,基本處於賺少賠多的狀態。

重組失敗、股價暴跌、ST帶帽——獅頭股份接連埋掉重組大佬

上圖為獅頭股份歸屬淨利潤狀況

在這一情況下,2016年,原大股東將股份轉讓給了兩家名為蘇州海融天與山西潞安工程的公司,轉讓完成後分別持股11.7%、11.24%,位列第一、二大股東。

蘇州海融天的實際控制人陳海昌可謂著名的資本老手,2015年時曾入主過宏磊股份(002647.SZ,現“民盛金科”),之後更是以莊敏一致行動人的身份參與過ST保千里(600074.SH)的重組運作,在造假事件曝出後現身證監會處罰名單。另外一方的山西潞安工程則是一家國企。

有意思的是,公告顯示這兩家公司不構成一致行動人關係(獅頭股份也進入無實際控制人狀態),但卻通過各自關聯公司,共同投資成立了一家名為山西潞安納克碳一化工(下稱“潞安納克”)的企業,股權佔比各為50%。並且,兩者於2016年4月共同拋出一份重組方案,準備將潞安納克裝入上市平臺。

潞安納克主要從事合成基礎油和環保溶劑油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4、2015年兩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0.47億元、1.17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331.05萬元、162.43萬元,2016年1月則實現營業收入0.16億元,淨利潤188.23萬元,發展比較迅速。

如果順利注入,應該可以給獅頭股份未來財務狀況帶來較大改觀。

然而,2016年6月,中國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史上最嚴”重組規定呼之欲出,如此背景下,上述重組因“證券市場環境、監管政策等客觀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各方無法達成符合變化情況的交易方案”被迫終止。一年後,陳海昌也選擇了退出。

地產大佬“屢屢躺槍”

2017年7月,陳海昌將蘇州海融天的股份全數賣給了一家名為重慶協信創遠的企業。在此後的三個月時間內,重慶協信及其一致行動人又大舉增持,最終合計持有獅頭股份25.27%的股權,拿下控制權。

重慶協信也可謂大有來頭。

一方面,這是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自身已經小有實力。2016年營業收入為119億元,且截至2017年1季度末,總資產656億元,並擁有75.13億元貨幣資金。其實際控制人吳旭為聖基茨和尼維斯聯邦國籍,而這個名字無比複雜的國家,位於東加勒比海群島北部,是全球十大最小國家之一,同時是全球著名的避稅天堂。

上圖為重慶協信股權結構

另一方面,野馬財經發現,重慶協信的股東名單中還有著綠地控股(600606.SH)的身影。截至目前,綠地控股通過旗下綠地集團持有重慶協信20%的股份,更加重要的是,根據相關協議,未來12 個月內(截至2018年11月1日),綠地集團將對協信遠創增資至持股40%。

重慶協信+綠地控股的組合可謂豪華,入主之後,吳旭也立即著手將旗下天驕股份(835422.OC)運作進上市公司。

天驕股份主營業務為物業管理等城市生活服務,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2億元,同比增長36.88%,實現歸屬淨利潤3282.48億元,同比增長64.52%,從財務數據還是股東背景來看,與前次重組標的潞安納克相比都更加穩定。

然而,3月27號的一紙終止公告又宣告了此次重組的死刑,理由則更令人哭笑不得。

公告顯示,蘇州海融天尚在陳海昌手中時,與另一家公司產生了合同糾紛,並於最近被凍結了所持的獅頭股份相關股權,雖然截至目前已經解除凍結,但經研究決定,還是終止了重組。

除此之外,野馬財經還發現,獅頭股份2017年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旗下龍淨水業進行了6947.25萬元的商譽減值計提,因為後者未能完成對賭,而這家公司,同樣是陳海昌未轉讓蘇州海融天之前被併購進上市公司體系的(當然其也成功將虧損嚴重的水泥業務成功剝離了出去)......

“薛定諤”的重組

重慶協信接手後的獅頭股份,雖然無論是被ST還是重組終止都有著很大的客觀原因,但主管因素同樣存在。

江蘇頤華律師事務所韓友維律師即對野馬財經指出,根據公告,公司決定終止重組時,訴訟已經撤銷,在這一情況下除了終止之外,其實可選擇的空間還很大。至於具體考量,獅頭股份對野馬財經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為此,一位關注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多年的私募人士向野馬財經分析,獅頭股份狀況較差的業務已經剝離,2018年一季度淨利潤已經轉正,不存在太多太複雜的訴訟,且原國有股東關聯方一直在減持,放手意願明顯,算是一個比較“乾淨的殼”,因此重慶協信操作空間很大,不用急著將資產注入,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選擇最好的時機。

其同時強調,對無法掌握關鍵信息的中小投資者而言,雖然有些標的表面上已經清掃了所有阻礙,實際控制人也實力強大,但不確定因素依舊很多。

動輒半年、一年甚至更長的準備時間,方案拋出後能否得到批准,甚至最終決定選擇其它資本運作方式(更換收購方、IPO等)都有可能。無論前景看似多麼光明,但每一次重組都終究還是一次賭博,想要入局,就一定要做好失敗的準備。畢竟獅頭股份自己的重組,就已經摺騰了數年之久…

那麼,對於獅頭股份的未來您怎麼看,對於重組概念股您又有怎樣的經驗或者教訓,歡迎在文末留言,與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