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新規劃!可以歸納爲「四區」定位!

1

發展定位和建設目標:產業基礎與市場條件

雄安新區的發展可以歸納為“四區”定位。

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生態城市佈局,創造優良人居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美麗家園。

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堅持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建設創新發展引領區和綜合改革試驗區,佈局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

協調發展示範區:堅持把協調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內生特點,通過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效緩解北京“大城市病”,發揮對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開放發展先行區:堅持把開放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擴大開放新高地和對外合作新平臺,為提升京津冀開放型經濟水平作出重要貢獻。

同時,也提出了兩階段目標:到2035年,基本建成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高質量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成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

四區定位也決定了要以創新為要素的產業發展思路,以此來推動新區城鎮建設與產業系統規劃。而城鎮的兩階段目標提出了城市建設的要求,這些城市目標的達成一方面要以產業為基礎來推動經濟社會的提升,同時也為一些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條件。

2

起步區空間:新區的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啟動起來

在起步區適當區域規劃建設啟動區,面積20-30平方公里,重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這為新區的起步與發展打下了一定的產業基礎。擺脫了以往新區建設前期以土地來置換產業與投資,後期發展無力的狀況。

在重點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的同時,把新區的前期產業進行佈局,讓新區的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啟動起來;同時再考慮持續性的問題,系統性、長遠性地規劃新區的產業系統,保持新區產業發展的持續生命力,達到預期的定位與目標。

3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產業與“創新驅動”的高端高新產業

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產業為基礎,同時兼顧“創新驅動”的高端高新產業為長遠發展,建立起雄安新區的產業體系。

會建起雄安的“中關村”,孕育出雄安的獨角獸企業,建起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學,培養出雄安的頂尖學子 ,會建起雄安的自貿區,打造雄安的自由化貿易。

同時,在起步區構建一流的承接平臺、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重點承接北京疏解的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功能,重點發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量子技術、超級計算等尖端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國家醫療中心。

4

打造全球創新高地:為產業發展提供平臺

以創新為核心元素,開展相關工作,充分發揮新區的平臺功能:搭建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國際一流的科技教育基礎 ,構建國際一流的創新服務體系,制定特殊人才政策等。

在創新領域,雄安新區較為突出的是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了6.0,與北京保持一致,超過了上海、深圳和廣州。基礎研發經費佔比是個比較新的指標,18%的指標值也與北京保持一致,反應了雄安新區在發展高端高新產業上,將會更注重於源頭創新。

此外,雄安新區是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因此基礎設施智慧化水平、大數據管理貢獻率、數字經濟佔比等指標,與傳統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後發優勢。這也是一種產業導向,同時也為一些高端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應用市場。

5

完善產業空間佈局:創造新融合,打通創新發展產業鏈

首先是產城融合,以水定產,以產興城,依照自然環境、城市風貌佈局產業。

其次是產學研融合,徹底打通產學研體系,“企業直接走進高校課堂、實驗室,參與科技研究和成果轉化。”

最後是軍民深度融合,“打造軍民融合試驗場,打開‘民參軍’的渠道,加快軍用技術對民用技術的輻射。”

6

重點發展產業:將圍繞著6個方面進行篩選

結合雄安新區的整體定位與發展目標,未來的產業發展重點在於以下六個方面:

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發展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等信息技術產業。

2、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率先發展腦科學、細胞治療、基因工程、分子育種、組織工程等前沿技術,培育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加強重大疾病新藥創制。

3、高端現代服務業:發展金融服務、科創服務、商務服務、智慧物流、現代供應鏈、數字規劃、數字創意、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現代服務業,促進製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

4、綠色生態農業: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發展以生物育種為主體的現代生物科技農業,建設現代農業設施園區。發展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都市農業等新業態,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5、新材料產業:新型能源材料、高技術信息材料、生物醫學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領域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

6、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對符合發展方向的傳統產業實施現代化改造提升,推進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來源:京雄快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