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新规划!可以归纳为“四区”定位!

1

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产业基础与市场条件

雄安新区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四区”定位。

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美丽家园。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布局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

协调发展示范区:坚持把协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通过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发挥对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开放发展先行区:坚持把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为提升京津冀开放型经济水平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也提出了两阶段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四区定位也决定了要以创新为要素的产业发展思路,以此来推动新区城镇建设与产业系统规划。而城镇的两阶段目标提出了城市建设的要求,这些城市目标的达成一方面要以产业为基础来推动经济社会的提升,同时也为一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

2

起步区空间:新区的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启动起来

在起步区适当区域规划建设启动区,面积20-30平方公里,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这为新区的起步与发展打下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摆脱了以往新区建设前期以土地来置换产业与投资,后期发展无力的状况。

在重点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的同时,把新区的前期产业进行布局,让新区的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启动起来;同时再考虑持续性的问题,系统性、长远性地规划新区的产业系统,保持新区产业发展的持续生命力,达到预期的定位与目标。

3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与“创新驱动”的高端高新产业

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为基础,同时兼顾“创新驱动”的高端高新产业为长远发展,建立起雄安新区的产业体系。

会建起雄安的“中关村”,孕育出雄安的独角兽企业,建起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培养出雄安的顶尖学子 ,会建起雄安的自贸区,打造雄安的自由化贸易。

同时,在起步区构建一流的承接平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功能,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量子技术、超级计算等尖端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国家医疗中心。

4

打造全球创新高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

以创新为核心元素,开展相关工作,充分发挥新区的平台功能:搭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教育基础 ,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服务体系,制定特殊人才政策等。

在创新领域,雄安新区较为突出的是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了6.0,与北京保持一致,超过了上海、深圳和广州。基础研发经费占比是个比较新的指标,18%的指标值也与北京保持一致,反应了雄安新区在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上,将会更注重于源头创新。

此外,雄安新区是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因此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大数据管理贡献率、数字经济占比等指标,与传统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后发优势。这也是一种产业导向,同时也为一些高端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应用市场。

5

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创造新融合,打通创新发展产业链

首先是产城融合,以水定产,以产兴城,依照自然环境、城市风貌布局产业。

其次是产学研融合,彻底打通产学研体系,“企业直接走进高校课堂、实验室,参与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

最后是军民深度融合,“打造军民融合试验场,打开‘民参军’的渠道,加快军用技术对民用技术的辐射。”

6

重点发展产业:将围绕着6个方面进行筛选

结合雄安新区的整体定位与发展目标,未来的产业发展重点在于以下六个方面: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等信息技术产业。

2、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率先发展脑科学、细胞治疗、基因工程、分子育种、组织工程等前沿技术,培育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加强重大疾病新药创制。

3、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金融服务、科创服务、商务服务、智慧物流、现代供应链、数字规划、数字创意、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

4、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以生物育种为主体的现代生物科技农业,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园区。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5、新材料产业:新型能源材料、高技术信息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

6、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对符合发展方向的传统产业实施现代化改造提升,推进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来源:京雄快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