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普通人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写这篇东西的之前,看到几个北京大妞朋友鼓捣的“A帮生活”的公号推送题目,叫《好的时代,是让人拥有做普通人的权利》,提到陈丹燕把女儿送到美国,

是让她有当普通人的机会。我觉得普通人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

这期被下架了的奇葩大会其实不像上一季,跟怪物海选似得,来的多是N倍奇形怪状版的肖骁、范湉湉和姜思达,从外形上就奇葩感觉至上,一看就怪人类集结号。这一届重在分享,不选奇葩辩手,无论从节目气质还是嘉宾咖位,都比前一季主流多了,上一季还在,这一季没播完就被下架,只能说,管控此一时彼一时。

做个普通人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分享者分两类,一类是身体和职业上的少数人和偏门,比如发作性睡病患者,特别能吃的但很开心的女孩,特别胖但很爱美的女孩,经营死亡体验馆的人,在伊拉克蹲过监狱的北大考古博士,Bbox牛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传人,防止女性被性侵公益人,女童保护公益人……另外一类是各行成功人士和名人,比如世界冠军女排队长惠若琪,跳水奥运冠军何冲,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还有金线冯唐等等。总的来说,是搜罗来一些珍奇人类,内涵外延比以前辽阔很多。这些很不普通的人,不约而同都提到普通人这个词。

做个普通人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跳水冠军何冲说,从加入专业队做运动员这一天,教练就告诉他们,你们再也做不回普通人了。从此,何冲最大的恐惧,就是当普通人。有次腿受重伤,造成肌肉萎缩,两条腿一粗一细,运动生涯差点终结,他每天茫然地被绑在椅子上,枯燥地茫然地练抬腿,练了六个月,终于又能上跳台,又能拿冠军了。这六个月所有支持的信念就是,我不要做个普通人。后来面临所有运动员都很害怕的退役,最怕的还是这三个字,普通人。何冲虽然去过很多国家,除了比赛,除了拿冠军,拿完走人,连机票都没自己定过,普通人这三个字,对他来说,就是世界的另外一界,充满陌生大魔怪。后来真的退役后,去学了一直喜欢的唱歌,做了很多没做过的事,像一个新生婴儿一样一点点探索麻瓜的世界,得出的结论是,做个普通人,其实挺好的。

做个普通人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女排队长惠若琪分享的主题干脆就是“运动员也是普通人”。她表示:“四肢发达后面,难道一定要跟头脑简单吗?没有一个运动员是简单的。”她现场讲解了一段关于轮转换位的排球规则,反正我是没听懂。惠若琪说平时备战比赛的资料可能都会有10cm那么厚,她的结论是:“如果真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是不可能应付下所有这些东西的。”漂亮的女排队长澄清的普通人概念,是聪明伶俐人,不粗笨不简陋的意思。

那个随时会睡着,有发作性睡病的女孩,代表这种全世界2000个中间有一个会发病的稀有病人人群,呼唤一种对自己病人的接纳,给自己的心理暗示是,我也是普通人,别人有的生活,我们都可以有。这个普通人的诉求跟何冲的普通恐惧不一样,何冲从一个封闭的被保护的体制里走出来,他不知所措的是过一种没人安排你起居和行程的生活。睡病患者,还有胖女孩心中渴望的普通人境界,更多有正常的意思。排除自己是病人,是不正常人的心理暗示,自我接纳,过一个正常的精彩的人生。

就像你身体哪个部分出什么问题了,你才会特别地感觉到这部分的存在,

我颈椎病犯的时候,我可真是知道我有条脖子啊。所有这些为做普通人而努力或者证明的人,都是极其不普通的,他们只不过在追求一种对自己的确认和重新构建。

而真正的普通人,也就是芸芸众生,绝大多数都在为不再普通,不泯然芸芸众生而奋斗呢。有的自己普通了一辈子,决不能让孩子再普通下去,孩子是他们所有的希望,所以疯了一样逼孩子学习。

做个普通人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这次回国太忙,只看了一部片子,《后来的我们》。井柏然和周冬雨,基本就是北京版的《甜蜜蜜》中的张曼玉和黎明。他们为过上不再一眼望得到头的普通的安稳的小镇生活,什么代价愿意付出,包括真爱,普通对他们来说,毋宁死。那种改变命运,出人头地的动能,谁也没资格批判。投胎手气好,一出生就资源环绕天生比别人起点高远的人没资格批评,滞留安稳舒适地带,无意他乡异乡旅途的人也没有资格批评。

做个普通人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因为任何一种生活,都是代价换来的。视野是代价换来的,财富是代价换来的,舒适带也是代价换来的。每个人得到一些,失去一些,不能只看到别人的得到,不想想别人的失去。每个人的选择和意愿,都是值得尊重的。井柏然和周冬雨不想做的普通人,跟走遍世界的陈丹燕想让她女儿做的普通人,不是一个概念,这期间相隔两三代人的荫祉。陈丹燕的意思是,女儿可以在福利和法制更周全的地方,有相对松弛的人生,,包括进取奋斗还是平静一生,这都并不是一个生死选择,会被全社会更加宽容以待。总之陈丹燕口中的普通,是有素质基数和文明水准兜底的。

这两年,我生活在几乎没有华人的纽村小镇。观察相对安稳和静止的小镇人生,人和人之间,没有太大落差,没有大富大贵,没有赤贫,就算拿时薪周薪的蓝领,大多数也有简朴而体面的生活,和代际这种生活背后的文明和教养。说白了,就是上层人摸不着看不见,底层人比较体面,大大小小都有个house住,有个二手车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便没存款,该泡咖啡馆咖啡馆,该休假休假,做普通人也不会太不平衡,没啥妄念。

不过随着富有的中国人大量涌入纽村都市,有点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这种失衡,就是我们在国内常常体会到的,就是权势和财富离我们都好近,但不是我们的。你看到有人活得光芒万丈金砖铺地,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看得到光芒,感觉不到温度,干着急。所以针对华人,民粹的东西,全世界都有抬头。你打破别人的心理和生活平衡了嘛。

至于陈丹燕,她把女儿送出国读书,应该是希望女儿更人性地成长,不被过于激烈的竞争所扭曲性格,被太大的成功压力所迫,活得更恣肆更多选项一些,她未必真的能承受女儿做一个西人价值观内的普通人。就好比我,看着我家13岁的当娜放学就去骑马,一副要和马厮混一生的架势,有点焦虑一样。我们的DNA里有生存和不进则退焦虑基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努力,可不是天天刷马鬃喂马骑马,是要学文化,学技能,获取有全球化视野……在国内时候,我算是散淡异数,又普通又自我。现在搁置纽村小镇,激烈竞争的国度留给我的烙印凸显,满眼普通人,还是常常情不自禁为当地人的不思进取小安即安发愁。

后面的私货

普通人这个话题,还是挺多层次的。想不做普通人不容易,但也不是你想普通就能普通。从历史上看,西人踏实时间比较长,精英阶层和普罗大众井水不犯河水,上升通道狭窄,意味着稳定和踏实。中国的阶级固化的阶段不是没有,很总是快会被动荡打破,一旦打破,清晰上升通道就会出现。有通道就有鲤鱼来跳甚至仙人来跳,传统价值观里,普通是弱势象征,而世界冠军要当的普通人,是巅峰过去如何面对的心理暗示,不是一回事。

所以做个字面意义的普通人,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