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共識機制是怎樣的?

作者:何寶宏 《區塊鏈雜談》名譽主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

《區塊鏈雜談》第四期裡,我提出了 ,引起了很多讀者的共鳴,也有人問我,理想的區塊鏈圈子裡,共識機制應該是怎麼樣的?

共識機制是維護系統的運作順序和公平性的機制,決定這區塊鏈這個系統裡的區塊被準確添加到鏈中,確保全塊內容的全網一致性。

之前,在講區塊鏈的三大中心的時候,我也提到了,PoW和PoS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兩種共識機制,分別基於力量和財富的大小來分配記賬權。

PoW是Proof of Work的縮寫,即工作量證明。 在比特幣的挖礦時期,用CPU來挖礦,通過一定的工作量,來獲得相應的獎勵,以耗費的時間、資源為擔保,確保記賬工作的真實有效性。

從這個機制的表面來看,PoW是一種多勞多得的模式,算力高,花費的時間多,能獲得的數字貨幣就越多。然而競爭越來越激勵,原本用CPU來挖礦,演變成了GPU和FPGA專用礦機來挖礦,到如今只有用ASIC礦機才能賺到錢,PoW的機制也變得不再公平。

另一種PoS是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PoS的出現,是因為人們對PoW越來越中心化的算力感到恐懼。PoW的基礎是代幣,是通過持幣而產生利息,對於節點進行獎勵,持幣越多,收益越多。PoW是按勞分配,PoS就是按資分配。

儘管不再需要挖礦,耗費資源,但是持幣者可以靠持幣吃利息,賣幣意願不強烈,壟斷的情況很容易出現,也未必了去中心化的初衷,PoW也是不公平的。

最近風風火火的EOS超級節點投票,又讓DPoS共識算法獲得了關注。DPoS即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委任權益證明,模仿的是美國的民主投票制度,希望用投票的方式選出21個超級節點,解決效率和公平的問題。

相比PoS機制,DPoS縮小了參與驗證和記賬的節點數量,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共識的實現可以達到秒級,實際上是民主與效率妥協的一種產物。PoW和PoS共識機制造就了區塊鏈世界一個又一個的財富中心,富人多了,自然需要再選出中心。

況且DPoS共識機制仍然依賴代幣,區塊鏈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可以解決很多當下的很多問題,很多區塊鏈的解決方案是不需要使用代幣的。

在共識機制的不斷變化下,新的矛盾層出不窮,也很難找到理想的共識機制。

-關注科技行者微信公號(itechwalker),獲取《區塊鏈雜談》電子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