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女兒也愁嫁:歷史上的公主們都嫁給了誰?

皇帝女兒也愁嫁:歷史上的公主們都嫁給了誰?

公主是皇帝的女兒,她們作為"金枝玉葉",身份高貴,能娶公主為妻,在古代是莫大的榮耀。那麼,能娶到她們的都是什麼人呢?

皇帝女兒也愁嫁:歷史上的公主們都嫁給了誰?

歷史上,公主的丈夫被稱為"駙馬"。"駙馬"是"駙馬都尉"的簡稱,原本是一個官職,是為皇帝駕馭馬車的人,通常都由出身顯貴的人擔任。三國時期,曹魏的何晏因娶了公主,被封為駙馬都尉,此後,凡是皇帝的女婿,照例加"駙馬都尉"稱號,簡稱"駙馬"。大致從隋唐起,"駙馬"成為皇帝女婿的固定稱呼。清代的"駙馬"則稱為"額駙"。

皇帝女兒也愁嫁:歷史上的公主們都嫁給了誰?

古代大部分時候,當上"駙馬"最重要的條件是出身要好。皇帝通常對公主配偶的出身門第要求嚴格。歷朝歷代,能與公主婚配的,大多是勳貴、將相的後代,尤其是以宰相之子"尚主"(與公主匹配,稱為 "尚")為多。在唐代,駙馬不是出身于軍中大將家庭,就是朝中重臣後代,選駙馬不但要審查駙馬本人的家世,還要追查駙馬家庭其他人的身世。

唐高宗要把女兒太平公主嫁給薛紹時,公主的母親武則天堅決反對,理由竟是薛紹的嫂子蕭氏"非貴族"。武則天說:"我的女兒怎麼能與田舍女為妯娌!"直到有人出來作證,說蕭氏是唐初宰相蕭瑀的後人,武則天才同意了這門親事。唐代高宗、中宗、睿宗三代公主,共有駙馬 25 人,其中19人的家庭世系為宰相世家,可見當時公主配偶門第之高。

皇帝女兒也愁嫁:歷史上的公主們都嫁給了誰?

到了宋朝,選駙馬重視門第的風氣開始衰減。宋朝科舉制度盛行,整個社會重視文化超過了門第,以至朝廷在選擇駙馬時,從追求門第轉向注重學識。宋朝時期,儒生一旦中了進士,如果尚未婚配,就可能被選為皇帝的乘龍快婿。如宋英宗為女兒擇婿,會親自面試其文才,徐國公主的駙馬王師約,就是經過英宗皇帝面試入選的。

當然,公主的配偶,不管門第有多高,總沒有皇帝的門第高,所以公主出嫁,古代稱作"下嫁"、"出降"。歷朝歷代,"尚主"的家族,即成為皇帝的姻戚,有著種種特權。唐朝蕭嵩之子蕭衡,尚新昌公主,皇帝見到蕭嵩,即稱"親家"(民間稱 "親家"的習俗來自於此)。如此一來,官僚權貴無不願與皇帝攀親,民間也就有了"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說法。

皇帝女兒也愁嫁:歷史上的公主們都嫁給了誰?

但是,也有"不識抬舉",不願意娶皇帝女兒的。主要原因,是難以忍受公主的驕橫霸道。南朝劉宋時,趙倩尚宋文帝女兒海鹽公主,公主未嫁前即與兄長始興王劉睿私通,出嫁後仍姦情不斷。趙倩入宮找其論理,她竟大打出手,感到受辱的趙倩自盡身亡,公公趙伯符也慚懼而死。宋文帝第六女臨川公主下嫁東陽太守王藻,王藻學業精深,好與人研討文章,引起公主的嫉妒,她向侄兒孝武皇帝進讒言,誣告丈夫,使王藻人頭落地,她也改了嫁。

除了驕橫霸道之外,公主們的淫亂放縱更令駙馬無法容忍。南朝宋孝武帝女兒山陰公主經常把她的情夫藏匿家中,連她的父親都氣的要賜她自盡。宋孝武帝去世後,她的弟弟劉子業(宋前廢帝)當了皇帝,她更加肆無忌憚,竟公開向弟弟要求,自己也要像皇帝一樣,有更多的異性供她淫樂。當皇帝的弟弟便擇選了30名年輕英俊的"面首",交給山陰公主,供她陪宿。她還從朝臣中搜羅美男子,見到尚書吏部郎褚淵貌美,就纏著皇帝要讓褚淵專門侍奉她。褚淵侍她十日,苦不堪言,再也不敢進她的府第。皇帝女兒也愁嫁:歷史上的公主們都嫁給了誰?

看上去肆無忌憚的公主們也有自己的苦楚。公主的婚姻,常常成為政治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親"。自從西漢高帝七年(前 200 年)劉敬提出和親政策以來,從漢代一直到唐代,"和親"成為中原漢族政權籠絡周邊遊牧民族勢力的一項重要政策。西漢共向匈奴、烏孫出嫁了13位公主(雖然並非都是皇帝的女兒,但出嫁時都必須具有"公主"身份)。隋唐時期,和親更加頻繁,突厥、吐谷渾、吐蕃、契丹、回紇等都成為和親的對象。皇帝女兒也愁嫁:歷史上的公主們都嫁給了誰?

這些遠嫁異鄉的公主們,遠離了深宮中錦衣玉食的生活,個人命運十分悲慘。她們遵循遊牧民族"父死,妻其後母"的習俗,常常要嫁給自己的繼子,甚至一嫁再嫁,如漢代的解憂公主,就先後嫁給了三代烏孫王。唐朝嫁到契丹的靜樂公主,甚至被反叛的契丹人殺死,淪為政治的祭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