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海鲜刺伤后感染海洋创伤弧菌死亡!该如何预防此类悲剧?

被海鲜刺伤后感染海洋创伤弧菌死亡!该如何预防此类悲剧?

2010年9月,鄞州人老李和北仑人老张,感染海洋创伤弧菌,一个差点被截肢,一个差点没命。

2011年9月4日,一名19岁的象山小伙子因此丧命。

2012年8月15日下午,69岁的陈老汉,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随即被送往宁波市级医院ICU抢救。 [1]

2017年1月10日傍晚,广州男子洗鱼被扎了下 半条手臂没了。

类似的案例近年来都有所见报,让人不禁心惊胆寒。到底我们该如何做可以预防这类悲剧的发生呢?小编收集资料,希望这类资料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认识下什么是海洋创伤弧菌吧——

被海鲜刺伤后感染海洋创伤弧菌死亡!该如何预防此类悲剧?

海洋创伤弧菌是分布极广的海洋细菌,自然生存于近海、海湾的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中。这种细菌最适宜的生存条件为37℃下、10~20g/L盐度。

海洋创伤弧菌一旦感染上,发病急,病情发展很快,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不全而死亡,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海洋创伤弧菌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被海鲜刺伤后感染海洋创伤弧菌死亡!该如何预防此类悲剧?

主要有两种感染途径,一种是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其危害不在于其引起胃肠炎,而在于其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另一种感染途径是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很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继而发生败血症。

海洋创伤弧菌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被海鲜刺伤后感染海洋创伤弧菌死亡!该如何预防此类悲剧?

肝病患者是感染这种细菌的高危人群;

海洋创伤弧菌虽然凶险,但健康人并不容易感染,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有肝病、慢性疾病者、免疫低下患者才是高危人群。

据专家介绍,海洋弧菌广泛存活在海水和海产品中。人们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海鲜或是伤口暴露在海水中都可能染上海洋弧菌。不过,这类病菌所产生的伤害程度也因人而异,免疫能力强者一般症状较轻、恢复较快,而有基础病或免疫力下降者若受其感染,控制不力病情可急剧恶化。

事实上,海洋弧菌并非直接的"夺命杀手",真正致命的是感染扩散后所诱发的脓毒性败血症。其实,伤口无论大小都可能感染上各种病菌,特别是在有基础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身上,感染控制不力都有可能诱发致命的败血症。

肝功能不良或糖尿病患者,被海鲜扎伤后尤其容易感染。建议市民处理海鲜时,做好防护措施,如戴手套或者使用工具等,在食用海鲜时也要尽量将食物煮熟煮透。如果不慎被扎伤,应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一旦出现红肿等不良反应则应及时就医。

以下几类人要特别注意预防海洋创伤弧菌感染:

1、出现酒精性肝硬化的人;

2、原有肝病(包括原因不明的肝硬化),以及慢性肝炎的患者;

3、喜欢酗酒,但没有肝病纪录的人;

4、患有遗传性血色(铁)沉着病的人;

5、有慢性疾病的人,包括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地中海型贫血、慢性肾衰竭、淋巴瘤。

如何预防海洋创伤弧菌的伤害?

被海鲜刺伤后感染海洋创伤弧菌死亡!该如何预防此类悲剧?

1、清洗海鲜时,最好戴防护手套,以防止扎伤;

2、不要生食海鲜,在食用前要彻底煮熟,烹调时避免交叉污染;进食含有海洋创伤弧菌而烹煮不彻底的海鲜,也可能感染海洋创伤弧菌而致命;

3、避免将开放性伤口或皮肤破损暴露在温暖的咸水域,如果有受伤,最好不要下海游泳;受伤就不要下海了。

4、游泳后最好用水将全身冲洗干净;

5、女性经期不要下海,避免感染。

6、夏秋季节、热带及亚热带的近海水域创伤弧菌比较常见;所以尽量避免去这些海域。

被海鲜或海鱼刺伤怎么办?

被海鲜刺伤后感染海洋创伤弧菌死亡!该如何预防此类悲剧?

冲洗-挤血-消毒

1、首先,用水冲洗伤口,然后再把可能污染病原的血液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持续挤1-2分钟即可,再用酒精、碘酒等给伤口消毒。

2、比较小的伤口,一般消毒后是不需要包扎的,最好暴露,2-3天后伤口就会逐渐愈合。若仍出现红肿等明显感染症状,就医时要记得提醒医生自己有过的相关经历,以免绕弯路耽误了治疗。

3、如果伤口特别大,被海鲜扎伤后颜色变深、流血过多,则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日常生活中的小扎伤应该怎样处理?

被海鲜刺伤后感染海洋创伤弧菌死亡!该如何预防此类悲剧?

如果碰伤或是被尖锐的东西刺伤。只要有伤口,无论大小都可能感染上各种病菌。一旦出现小伤口,该如何及时防治、避免小伤变大病?专家支招如下:

1、日常受刺伤、扎伤时,应及时把伤口的血挤出来,并尽快用药水消毒;

2、如果伤口小而深,容易出现厌氧菌感染,应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疫苗;

3、密切观察伤口变化,若经过上述处理后,红肿发痛等相关症状仍有增无减,应及时就医,必要时点滴消炎药抗感染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