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度陈仓,阿里巴巴们正在“篡夺”基础通信网络的控制权

​无论多强大的科技巨头、互联网跨国公司,哪怕牛逼如Facebook、Google、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等等,它们无一例外都有一份天生的“危机感”——对于基础通信网络的危机感。

暗度陈仓,阿里巴巴们正在“篡夺”基础通信网络的控制权

因为它们都深知,它们的产品、服务都是依托基础通信网络来开展的,就如同一栋高楼,它们是矗立在地面上的建筑体,而基础网络则是深藏在地底下的地基,无论建筑再光鲜亮丽、炫彩夺目,失去了地基,也会顷刻毁于一旦。

举几个例子吧,2013年1月Facebook突然出现大规模断网事故,并持续一个半小时,不少受其影响的市民甚至拨打当地警署电话反映情况。后来Facebook发布公告称,“排除服务器故障的因素”,言下之意就是——问题出在网络上。同样在2013年,7月某天,有大量用户反映腾讯微信出现故障,包括微信信息无法发出、无法刷新朋友圈、无法登陆公众账号平台、无法连接微信网页版等,波及的地区包括北京、广东、浙江、山东、黑龙江、河南等等。此次故障持续了十几个个小时,这是用户第一次对微信产生信用危机。后来腾讯微信官方发布公告称,“由于基础网络故障导致出现收发问题”。

事实上,几乎所有依托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企业都遭受过这种“基础网络故障”的威胁,这种威胁的后果往往很严重,轻则影响业务、影响短期收入,重则影响用户感知、影响长期发展。不妨腹黑地想想,如果运营商停止为微信提供网络服务,只需一个星期,就足以毁灭掉这个看似强大的巨无霸。

所以,互联网企业对于基础网络的敬畏感非常强,甚至到了“卑躬屈膝”的地步,且不说过去弱小的时候需要仰运营商的鼻息,赚点小钱,比如说腾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赖以运营商为生,甚至想要卖身广东移动。哪怕后来它们强大了,在业务层面有能力和运营商对抗,甚至可以团灭掉运营商的一些传统业务了,但是它们对运营商的态度还是一直客客气气的。

尤其是最近美国废止了“网络中立原则”,允许电信运营商“有差别对待所有网络服务”,比如为A的产品提供更优质的网络服务,而认为抑制B的产品的网络条件。这一来,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危机感更强了,这意味着电信运营商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扼杀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

暗度陈仓,阿里巴巴们正在“篡夺”基础通信网络的控制权

正是出于这种危机感,这些互联网巨头这些年来一刻不停地想着进入基础通信网络领域——

2013年,谷歌推出“热气球网络计划”, 这些热气球配套了无线电波设备,能持续地实现和地面接收站进行无线通信,谷歌试图利用热气球为全世界各国人们提供廉价的互联网网络服务。不止如此,谷歌还推出了谷歌光纤(Google Fiber)超高速网络服务,号称其互联网接入速度比传统的美国有线电视及电子通讯公司的服务快100倍。

2014年,Facebook启动Aquila网络无人机项目,通过搭载了通信设备的无人机为人们提供网络连接服务。虽然无人机项目在今年早些时候被终止了,但Facebook启动了其他的联网项目,比如成立了一个专注于改善电信设备的行业组织,计划通过发射卫星来提供网络服务。

而在国内,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也一直在“觊觎”基础通信网络的运营权,但是,相比海外市场,出于信息安全考虑,国内的基础通信网络的控制权一直牢牢地掌控在作为国企的三大运营商手中,互联网企业进入基础通信网络领域存在巨大的壁垒。然而,它们并没有放弃,它们改而采用的“暗度陈仓”、“曲线救国”的策略。

最近,工信部向15家企业颁发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经营许可(也就是常说的虚拟运营商),而在这份名单中,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等互联网企业赫然在列。虽然不是直接进入基础网络领域,还是通过租用运营商的基础网络来开展运营,但毕竟离基础网络更近了一步,对网络资源的管控权力增强了,至少能避开“网络中立原则”背后的风险。

而与虚拟运营商相互呼应的是,互联网企业与电信运营商推出的“合作卡”日益流行,比如腾讯大小王卡、小米卡、京东卡等等,它们凭借超低的资费和更加灵活的计费方式正在赢得市场,大小王卡用户估计已经超过1亿。除了公众市场,在行业市场,阿里云的云通信也正在取代运营商成为企业用户的重要选择。这显示,在客户侧,互联网企业也正在逐步入侵。

暗度陈仓,阿里巴巴们正在“篡夺”基础通信网络的控制权

而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互联网巨头在基础通信网络的最底层的——铁塔上,找到了入口。7月中,有消息传出中国铁塔集团正计划在其香港首次公开发行中募集高达87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10家公司明确将购买14亿美元股票作为中国铁塔的基石投资者。一旦此事成真,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在基础通信网络的“基础”(铁塔)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控制权。这将为阿里巴巴进一步进入基础通信领域提供的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