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毛澤東的三步讀書法

「学习」毛泽东的三步读书法

「学习」毛泽东的三步读书法

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對怎樣讀書有其獨特見解。毛澤東在與工作人員孟錦雲的一次談話中談到了“三步讀書法”,他說:“讀書,一要讀,二要懷疑,三是提出不同的意見。不讀不行,不讀你不知道呀。凡是人都是學而知之,誰也不是生而知之啊。但光讀不行,讀了書而不敢懷疑,不敢提出不同看法,這本書算是白讀了。”毛澤東的三步讀書法,尤其在他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要讀。這裡說的讀,是下功夫真讀。毛澤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間集中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前期。因為無論對他個人來說,還是對黨的各級領導幹部來說,當時在領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針對當時發生的問題,存在一些思想混亂,通過讀它來統一思想,糾正模糊的思想認識。

從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他自己帶頭讀,還指定陳伯達、胡繩、鄧力群、田家英等人組成一個讀書小組,與他一起讀,採取邊讀邊議的方法,逐章逐節閱讀和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毛澤東獲得了不少啟發,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中的許多思想觀點深受他贊同。例如,關於十月革命的普遍規律和各國具體特點相結合的問題。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認為十月革命:

“樹立了一個榜樣,表明任何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基本內容應當是這樣的”,各國社會主義革命“在主要方面和基本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它在每一個脫離了帝國主義體系的國家中必然具有自己特別的具體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形式和方法,這些形式和方法是由每一個國家發展的歷史、民族、經濟、政治和文化條件,人民的傳統,以及某一個時期的國際環境產生的。”

這段話與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思想是一致的,深受他的讚賞。他說,我們始終強調要按照十月革命的道路辦事,要講“任何國家”無產階級的“基本任務”是一樣的。每一個國家都“具有自己特別的具體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形式和方法”。他說這個提法好。

二要懷疑。毛澤東常引用孟子的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他倡導讀書不要盲從,讀書要有大膽懷疑的勇氣。毛澤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緊密結合中國的實際,結合當時中國正在做的事情和他個人正在思考的問題,懷疑其中不正確和不適合中國國情的東西。例如,關於“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客觀必然性”問題。毛澤東對這個“客觀必然性”的提法很讚賞。同時他也對此提出了疑問:

“革命為什麼不首先在西方那些資本主義生產水平高、無產階級人數很多的國家成功,而首先在東方那些資本主義生產水平比較低、無產階級人數比較少的國家成功,例如俄國和中國,這個問題要好好研究。”他清醒地認識到:“在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發展水平的條件下,經濟愈落後,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是愈容易,而不是愈困難。人愈窮,才愈要革命。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就業人數比較多,工資水平比較高,勞動者受資產階級的影響很深,在那些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現在看並不容易。”

那麼,這個客觀必然性怎麼體現呢?他認為列寧的觀點是正確的。列寧認為:“由於歷史進程的曲折而不得不開始社會主義革命的那個國家愈落後,它由舊的資本主義關係過渡到社會主義關係就愈困難。”正因為如此,社會主義革命的落後國家才需要有一個相當歷史時期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三是提出不同的意見。毛澤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不是坐而論道,而是以一個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戰略家的視角來研讀,並且結合中國實際,提出不同意見。例如,關於怎樣掌握完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問題。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分析矛盾,是毛澤東一生觀察問題、研究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根本方法。他批評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沒有運用這個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事物。他說,作為一門科學,應當從分析矛盾出發,否則就不能成其科學,

“對立統一的法則,對各種事物都是適用的。這樣來研究問題、看問題,就有了一貫的完整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又如,關於怎樣研究政治經濟學,毛澤東認為研究政治經濟學應當聯繫生產力和上層建築。他說:

“我們要以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平衡和不平衡、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平衡和不平衡,作為綱,來研究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問題。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生產關係,但是要研究清楚生產關係,就必須一方面聯繫研究生產力,另一方面聯繫上層建築對生產關係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這本書提到了國家,但沒有加以研究,這是這本書的缺點之一。當然,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生產力和上層建築這兩方面的研究,不能太發展了。生產力的研究太發展了,就成為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了;上層建築的研究太發展了,就成為階級鬥爭論、國家論了。”

毛澤東三步讀書法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既有對原著的贊同,又有對原著的懷疑,還有獨創性的意見,他的許多思想觀點,對全黨具有指導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