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計劃,十年一劍,做研究是教師成長必由之路

五年計劃,十年一劍,做研究是教師成長必由之路

劉波老師《從新手到研究型教師(2016年修訂版)》(寧波出版社)的“真情告白”:“教師的成長是無止境的,成長也應成為教師的終身修煉,做研究則是促進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身為教師,不管處於哪個發展階段,一旦真正走上研究之路,就能實現自我超越。”劉波老師用“專業成長手記”的形式,向我們詮釋了自己從新手到研究型教師的心路歷程。

常生龍先生也曾歸納了研究型教師的“三大特徵”:把樂業化為每日常態、把研究作為工作方式、讓學習成為生活習慣。對照劉波老師的“八小時內外”,完全是量身定製。

愛教育,不需口號,只需行動,這是師德的最高形態。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這句話的初衷應該是給校長傳授“管理秘訣”,但劉波老師卻自覺地踐行了。

相較於“樂業”,我們可以把全書的“七輯”視作從新手到研究型教師的七個“密碼”,即教師“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的總和。劉波老師給出的“真情告白”——草根研究、有效研究、研讀書報、請教專家、關注熱點、運用技術和得到幫助,無不是發自肺腑和自覺能動的。新手能否一帆風順地成長為研究型教師,起決定作用的不是校長、導師、學生,也不是大環境和小環境,只能是自己。

踏上講臺就開始了“草根研究、有效研究”,研然後知不足,便開始“研讀書報、請教專家”。把這樣的實踐稱之為“內外兼修”,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通過內因顯現效果。拿“請教專家”來說,作為草根教師,聆聽專家講座、拜專家為師的機會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有選擇地閱讀幾本適合自己的教育大家著作,由淺入深地持續關注他們的理論和實踐,卻是不難做到的,關鍵在於持之以恆。劉波老師從2008年偶遇特級教師閆學的《教育閱讀的愛與怕》之後,通過持續閱讀,先後與朱永新、錢理群、李政濤、吳非、李希貴、任勇等不少專家學者“神交”,從他們的書籍中汲取營養,匡正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關注熱點、運用技術”,還可稱之為“看得準、飛得高”。身處移動互聯網時代,教育技術突飛猛進,課堂教學離不開“雲技術”,教師專業發展亦是如此,博客、微信、移動終端以及各類APP,都可以成為促進教師成長的“利器”。當然,在基於互聯網學習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既關注教育熱點更要關注教育本質,要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於迷失在萬花筒式的“爆炸新聞”中,不至於被網絡依賴成“手機控”,浪費時間而與專業成長漸行漸遠。

都說機會垂青於有準備的人,在教師專業成長的路上,是否能得到“貴人相助”亦是如此。所謂“貴人”,就是對自己專業成長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專家、名師等,得到貴人相助,能使自己的專業成長之路走得更暢、更遠,但“貴人”不會自天而降,“貴人相助”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從某種程度上說,自己才是自己的“貴人”。

從新手到研究型教師的路有多遠,劉波老師給出了答案。商界有“成功不可複製”之說,但劉波老師的“真情告白”對廣大青年教師,完全可以“移植”。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授曾經開了張“保單”:每天寫教育隨筆一千字,堅持三年,想不成功也難。像劉老師那樣,潛心教育、研究教育、博覽群書,與師為友,五年計劃,十年一劍,一定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當然,在劉老師“真情告白”的基礎上,適當關注和增加自己的學科教學、課堂研究,可能會更加錦上添花。

五年計劃,十年一劍,做研究是教師成長必由之路

如何成為研究型教師?回答這個問題是困難的,可以說任何回答都不會完美。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回答又很有必要。

一是富有人文關懷的慈心。首先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堅定人文關懷的信念。只要真正把人的處境和困難看在眼裡、放在心上,有了慈心就會生出慧眼,就會對人周圍的一切敏感,就會有不竭的研究動力和不盡的研究問題。其次要把研究的成果用在教育教學和學生身上,真實地去影響人、改變人。

二是懷有理想主義的信念和想象力。教育研究需要實事求是,需要嚴謹、科學,但從事研究的人也應該有一種理想主義精神,不能缺失教育的想象力。只有渴望更加理想的生活,只有相信研究是實現理想生活的最為有效的途徑,我們才會相信科研、願意做科研,並在科研中改變。墨守成規,就很難有像樣的突破和改變。研究需要教育想象力,需要發揮教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要敢於實踐和探索。

三是理性的批判和懷疑精神。

應該說,沒有質疑就沒有研究,沒有研究就沒有進步。做教師的,要善於發現當下諸多教育場景中不合理、不理想的地方,不輕信、不迷信,對凡事都進行一種合理的審視。

四是不畏艱難的勇氣。做教育研究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勞動。要成為優秀的科研型教師,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否則很難有研究的成功和榮耀。

五是學習和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教育科研要尊重規律,遵守一定的研究方法和規範。教育科研方法是作為一個系統而存在的,包括哲學層面的方法、一般科學研究的方法,以及行動研究的方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