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背後不爲人知的艱辛

從小我們就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麼一塊璞玉到底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才能成為一件精美的器物呢?背後有多少人的默默付出,又有多少我們不曾瞭解的艱辛。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

首先是採玉人不辭辛苦在崇山峻嶺中、在潺潺流水中,找到那些靜候蛻變的璞玉。接著璞玉被送到了玉雕師的手中,他們認真審視那塊璞玉,瞭解其品性、優劣,考慮如何挖髒避綹揚長避短。然後就是最費辛勞的環節—雕琢。刀尖在玉雕師手中游走,在璞玉身上琢磨,雕琢復雕琢。在磨礪中璞玉一點點蛻變,開始展現出器物的輪廓。這個環節必然是痛苦的,不僅對於玉石對於雕刻師也是同樣如此。小心翼翼的把握每一次雕刻的力度,稍有差池之前所有的成果可能就會毀於一旦。經過幾天甚至幾月的努力,通過手中的工具雕刻師把心中藍圖在璞玉身上實現。最後經過拋光,璞玉閃耀著奪目的光芒,成為一件精美的器物。璞玉成器,所有的苦難在這一刻開花結果。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

當人們讚美它驚豔了時光時,誰又會想起在它的背後經歷過什麼,又有多少人的付出才成就了這驚鴻一瞥。聰慧的古人看著玉石成器的過程,越看越覺得似曾相識,會意一笑玉的一生不正是人的一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

人也如此人不學、不知義。需要磨礪、需要不斷的學習才有可能成為棟樑之才。經風歷雨,嘗人世百態磨平那些稜角;虛心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斷增長才能,一點點的積澱,靜靜地等候質的蛻變。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

玉需要採玉人的發掘,雕刻師的潛心雕刻才能成就璞玉。人也如此,有志氣有才能沒有他人的教導、提攜也很難成才。就像《遊褒禪山記》所說的"有志有力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在學校里人們認真接受老師的諄諄教誨,在學校外聽取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在走向社會後虛心接受同事領導的指導建議,抓住機會實現自身價值,感謝他人的知遇之恩。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

有些人會佩玉在身,那個小小的玉雕,正是我們壯麗的一生。人生低谷時,握著手中的玉,雕琢總是痛苦的,終歸有成器的一天;人生輝煌時,看著玉溫潤內斂的光芒,深藏功與名,那些成就不足與外人道也。人如玉、玉如人,何其相似。當我們再看到那些精美的玉雕,駐足讚美時,是否會想起它背後經歷的琢磨,採玉人、琢玉人的付出,是否會思索自己這一生到底又會幾何?是否最終也會有人為我們投向讚許的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