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幹部「能上能下」關鍵要真「能下」

鄧小平同志在《執政黨的幹部問題》一文中曾提及,“多少年來,我們對幹部就是包下來,能上不能下,現在看來,副作用很大”。長期以來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幹部“能上能下”問題,其重點和難點在於解決“能下”的問題。

當前的社會認識、幹部個人和家庭很多都把職位的提升作為衡量事業成敗的標準。“唯票、唯GDP、唯年齡”等選人用人現象依然存在,一些年富力強的仍然“上”不了,而有些已經坐上領導位置的幹部即使不適應該崗位,只要不犯大錯,則相安無事,毫無危機和責任意識。各級組織人事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好人主義思想也使幹部“上去容易下來難”,實際上縱容了“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懶官庸官。

因此,要構建激勵、獎懲、問責、監督等一整套富有生機和活力的幹部選任機制,使幹部真正做到能上能下。首先要落實好乾部標準,對政治上不守規矩、廉潔上不乾淨、工作上不作為不擔當或能力不夠、作風不實的領導幹部,要堅決進行組織調整。同時,及時把那些忠誠、乾淨、敢於擔當的幹部,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用起來,切實增強幹部隊伍活力。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用人導向和制度環境。其次,要重點解決“能下”的問題。只有建立一個切實可操作的能下機制,才能激活整個幹部隊伍。不適崗的幹部“能下”了,才能把更優秀幹部選拔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能上”;第三讓幹部“能下”形成一個常態,使在位的幹部有危機感,形成幹部崗位的競爭局面。“能上”的幹部確實上去了,“能下”的幹部心服口服。此外,還需建立獨立完善的監督機制,重點監督“能上能下”制度的執行,使制度執行公開透明,只有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幹部“能上能下”的政治生態。(建湖 蘇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