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正式赴港IPO,雷軍身價將漲多高?(附招股書6大要點解析)

小米正式赴港IPO,雷軍身價將漲多高?(附招股書6大要點解析)

來源: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全天候科技(ID:iawtmt)

5月3日週四,小米向港交所遞交申請版本招股書,正式申請在香港上市。

4月30日,同股不同權制度正式在香港生效,並即刻接受上市申請。這是繼1989年後,港交所重新啟動“同股不同權”機制,小米也成為了這一制度重啟後的首批獲益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上市前夕,小米對管理團隊進行了一番調整。4月27日深夜,小米CEO雷軍發佈內部郵件宣佈,任命小米CFO周受資為公司高級副總裁,小米聯合創始人周光平、黃江吉則辭去公司職務。雷軍稱,期待周受資接下來在財務、投資、HR等方面發揮的更大作用。這一舉措也被認為是在為IPO做準備。

01

小米上市後,雷軍身價有多高?

按照申請版本招股書披露,小米的前五大股東分別是小米創始人雷軍、晨興資本、小米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DST和啟明創投。

如果不計入員工持股計劃期權池,前五大股東持股超總股本七成,其中,雷軍持股超三成(31.4124%),晨興資本持股約17%,林斌持股約13%,DST和啟明創投持股合計約11%。

小米正式赴港IPO,雷軍身價將漲多高?(附招股書6大要點解析)

如將員工期權池計算在內,小米的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受到一定稀釋。雷軍持股比例降至28%,晨興資本和林斌持股比例分別降至15.35%和11.9%,DST和啟明創投合計持股比例不足10%。

小米正式赴港IPO,雷軍身價將漲多高?(附招股書6大要點解析)

小米被認為是2018年全球最大規模的上市計劃。至於該公司的估值,從680億美元,8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各種說法紛紛揚揚。

此前,全天候科技從接近交易的投行人士處獲悉,小米期望的估值鎖定在900-1100億美元,即1000億美元左右。

而第一財經援引接近小米IPO中介方人士消息稱,保薦人、投行、潛在投資人普遍接受當前估值至少在700億美元,IPO之後短期內小米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把握很大。

以700億美元計,雷軍31.4124%的持股,對應至少219.89億美元的身價;如果小米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雷軍的身價至少有314.12億美元。(只計算雷軍在小米所佔股份,未包含其它投資)

對比福布斯實時富豪排行榜的數據,219億美元的身價在目前的榜單上,能進入前50,與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目前為218億美元)相當,高於美的創始人何享健。

小米正式赴港IPO,雷軍身價將漲多高?(附招股書6大要點解析)

而314億美元的身價,則會讓雷軍在富豪榜上排在第26位,超過李兆基(303億美元)、萬達王健林(302億美元)、碧桂園楊惠妍(258億美元),略次於李嘉誠(341億美元)、許家印(358億美元)。

小米正式赴港IPO,雷軍身價將漲多高?(附招股書6大要點解析)

不過,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洪灝對騰訊《一線》表示,若700億美元估值屬實,小米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這個估值太高了,高過很多同類型的公司。

在洪灝看來,當下宏觀流動性緊縮的情況下,對於小米這種巨型的IPO,可能市場很難消化。

02

小米招股書要點全記錄

1)去年營收1146億,經營利潤122.16億

根據招股書草擬本數據,小米2017年收入1146億元,經營利潤122.16億元; 2016年收入684億元,經營利潤為37.85億元;2015年收入668億元,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

小米正式赴港IPO,雷軍身價將漲多高?(附招股書6大要點解析)

有一項數據值得注意,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由於就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產生大額公允價值虧損,小米集團有淨負債人民幣1272億元及累積虧損人民幣1290億元。

小米的營收分別為4個業務板塊,分別是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及其他。其中,智能手機業務是其主要收入來源,2017年來自智能手機行業的收入為805.64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為70.3%。

今年2月IDC發佈的數據顯示,小米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廠商,2017年四季度手機銷量全球排名僅次於蘋果、三星、華為。

2)上市前獲得9輪融資

招股書顯示,創立至今,小米共獲得9輪融資。

A輪融資於2010年9月簽署,融資額為1025萬美元,最後一輪融資於2014年12月簽署,累計融資額逾15億美元。

此次小米上市過程中,公司的估值一直備受外界關注。在之前的市場傳聞中,關於小米估值曾有多個版本,從6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不同版本的估值相差甚遠。

3)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嗎?

招股書顯示,營業紀錄期,小米大部分收入來自於智能手機銷售,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智能手機部分分別貢獻總收入的80.4%、71.3%及70.3%。

而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佔總收入比分別為4.9%、9.6%及 8.6%,但雷軍還是將小米定義為“一家互聯網公司”。

從創業之初,雷軍就曾表示:“小米手機的盈利模式在於今後的軟件應用,而不是靠賣手機賺錢,所以小米手機都是按成本價出售。”

小米全球副總裁雨果·巴拉(HugoBarra)在2016年接受路透社採訪時也曾透露:

我們的手機幾乎沒有任何利潤,相當於白送……我們在意的是持續的營收流,能持續許多年。就算我們能售出100億部智能手機,我們也不會從中賺取一分錢。

在招股書中,小米再次重申了這一定位。小米在解釋其為什麼而奮鬥時表示: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具體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我們的使命是,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4)小米的商業模式

小米將自己的商業模式歸納為“鐵人三項”: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

小米在描述自己的商業模式時如此解釋:“儘管硬件是我們的重要用戶入口,但我們並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我們把設計精良、性能品質出眾的產品緊貼硬件成本定價,通過自有或者直供的高效線上線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戶手中,然後持續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

招股書中寫道,目前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制造商,並且創造出眾多智能硬件產品,其中多個品類銷量第一。小米還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費級IoT平臺,連接了超過1億臺智能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2017年按連接數量計算,小米的消費級IoT硬件全球市場份額為1.7%,身後是蘋果0.9%,亞馬遜0.9%,三星0.7%和谷歌0.6%。

另外,小米擁有龐大且高度活躍的全球用戶。截至2018年3月,用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平均時間約4.5小時,MIUI月活用戶超過了1.9億,用戶規模、活躍度、使用時長等指標均達到國際一流互聯網公司水平。互聯網服務已成為小米盈利的重要來源,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分別為32.4億元、65.4億元、98.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74.7%。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毛利分別為20.8億元、42.1億元、59.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69.3%。

5)海外業務增長迅猛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海外市場的增速非常強勁。

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的海外市場收入分別為40.5億元、91.5億元、320.8億元,其中2017年海外市場收入更是同比暴漲了250%。

高漲的海外營收與小米手機在國際市場上強勁的表現不無關係。2017年,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了9000萬臺,重回全球前五。其中,小米在印度市場表現強勁,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手機出貨量突破了920萬臺,去年第三季度IDC智能手機的數據顯示,印度手機市場的第一品牌已被小米收入囊中。

在市場份額佔有率上,小米達到了23.5%。2017年小米手機還在俄羅斯、新加坡、捷克等十幾個國家進入了銷量前五。

6)雷軍表決權超50%

招股書顯示,目前,小米董事會共有7名董事,包括兩名執行董事、兩名非執行董事及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

小米正建議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根據該架構,公司股本將分為A類股份和B類股份。對於提呈公司股東大會的任何決議案,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而B類股份持有人則每股可投1票,唯有極少數保留事項有關的決議案投票除外,在此情況下,每股股份享有1票投票權。

小米正式赴港IPO,雷軍身價將漲多高?(附招股書6大要點解析)

雷軍作為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其持股比例為31.4%,如計入總股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他的持股比例為28%。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