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峯造極丨千年地缸,以愛滋養

有一種花,靠“風雪錘鍊”才能綻放,譽為“花中四君子第一”,是寒冬臘梅;

有一種酒,靠“嬌寵呵護”才能成熟,譽為“中國酒魂”,是清香汾酒。

登峰造極丨千年地缸,以愛滋養

梅花陶醉了人的眼睛,清香陶醉了人的味蕾。

這是兩種不同的味道和境界。

然而,我卻看到了“風雪”背後的根骨和“嬌寵”背後的精神。

“一個個地缸是咱的娃,發酵工就是它的爹和媽……”

這句話在汾酒釀造車間已經流傳了幾代人,不在口中,在心中。

初聞此言,我並無太大感觸。然而,當我近距離感受傳承千年的固態地缸分離發酵時,卻發現,汾酒發酵工對地缸的精心呵護,絕不亞於對待自己的孩子。

走進發酵房時,與地缸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李師傅,正站在蔚為壯觀、整齊劃一的地缸旁等待。

登峰造極丨千年地缸,以愛滋養

李師傅憨厚地笑笑,帶我參觀。期間,很是沉默,看到清洗地缸,只簡單介紹“這是在清洗地缸”;看到酒醅出缸,只簡單介紹“這是在出缸”……

單調的介紹乾巴巴的,但我分明從中聽出了一絲自豪與驕傲,我下意識地觀察李師傅,發現他在注視地缸時,略顯滄桑的臉上會散發出柔光,深邃的眼睛裡煥發著神采,就像是不善言辭的父親,對兒女深沉的愛。

“為什麼要用地缸發酵呢?”我提出了存於內心許久的問題。

“地缸乾淨呀。”李師傅不疾不徐地回答,“地缸能阻止土壤裡的無益雜菌影響酒醅,保證純正、乾淨、衛生。而且發酵時能導溫,有利於微生物發酵和香味的生成。還能在不同條件下限制酒醅升溫過快、升酸過量,維持平衡。”

說到此,李師傅笑了笑:“地缸發酵也被稱為‘貴族發酵’,嬌貴的很,難伺候。所以才說,離開了杏花村就釀不出正宗的清香汾酒。”

“我們地缸發酵就跟中醫看病一樣,也講究望聞問切,利用各種方式來判斷酒醅的發酵情況,隨時掌握髮酵情況,注意影響發酵的溫度、溼度的變化,一旦出現問題,必須及時解決。比如,氣溫驟降的話,需要通過開關窗、壓蓋保溫被等方式來保護地缸,杜絕冷風吹進,將溫度維持在適合酒醅發酵的範圍內。”

聊起地缸發酵的李師傅一反之前沉默寡言,講的頭頭是道,“汾酒的釀造就像孩子的成長,會出現很多的不確定性,這就需要多觀察、多費心。比方說觀測發酵酒醅對保溫材料、封缸材料的變化等等。總之,細節非常重要。”

李師傅走近一口地缸,掀起蓋在上面的棉被,打開地缸,一手拿著缸蓋,一手指著內壁上的小水珠說:“觀察缸蓋,看它是溼了一半還是全溼了,是有一層霧還是結成了小水珠,這都能反映發酵過程是不是完善。像這樣小水滴的狀況,就說明發酵還不錯,但酒醅有點溼。如果出現了霧狀,就說明發酵後期不太好。然後進行整理彙總,及時地將發酵情況反饋給組長,便於組長調整入溫與水分。”

登峰造極丨千年地缸,以愛滋養

然後,手指又指向缸內的酒醅:“也要觀察酒醅陷下去多少,陷下去的中間是否有一塊兒白色的點,有就證明酒醅偏溼,會對二茬的發酵產生影響。這就需要在後期的操作中,適當地增加一點輔料。”

看著李師傅小心翼翼地為地缸蓋上蓋子、整理棉被,我不由想起了地缸的清洗,必須五遍清水、一遍花椒水的沖洗與殺菌;想起了地缸的投料,必須人工操作、細膩層鋪的均勻;想起了“清蒸二次清”,為了杜絕一切雜質,二次發酵之後,哪怕還有一定的澱粉可以轉化成酒,也毅然捨棄……

這樣的“嬌寵以待”,不是溺愛,是貴族式的“家庭教育”,“成長”於斯的地缸發酵,自然能夠在貴族世襲、世代傳承的涵養中,生成不同的品格氣質,由內而外地傳達出一種高潔的“精緻品相”。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汾酒人給予了地缸精心呵護,地缸回饋了汾酒人“清香風骨”,這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最深厚的情和最珍貴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