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禮《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全球首發儀式在北京中藝堂藝術館舉行

2018年7月,“中藝堂北京藝術館三週年慶暨國禮《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全球首發儀式”在京隆重舉辦。首都博物館原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崔學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米振雄;冀派內畫傳承人、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王又三;北京藝術品設計院執行院長:鮑俊松;還有來自文化、藝術、收藏、經濟等各行業的30多名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同時,首發儀式還通過花椒、映客、微吼等直播平臺與線上觀眾實時互動,此次首發儀式引起了業內諸多關注。

國禮《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全球首發儀式在北京中藝堂藝術館舉行

2018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亦是泰斗王習三、米振雄藝術生涯60週年之際,特推出《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作品採用整體傾斜葫蘆的經典造型,象徵“福運到,財運到”,跨界融合了兩大皇家宮廷技藝、彙集兩位大師60年精湛的內畫技藝和景泰藍技藝之精髓,傳承創新,設計巧妙,工藝繁雜,是囊括大師一生心血的藝術珍品。《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不僅榮登外交國禮,更是雙國大師的精品之作,其收藏價值和意義,無以倫比!

國禮《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全球首發儀式在北京中藝堂藝術館舉行

《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選用最適合表現內畫的優質水晶,聘請為大英博物館特製壺胚的高級制壺師全手工磨製成,水晶葫蘆分上下兩部分球體,並且是異形壺磨製難度非常極大,從選料、切割、整形、磨製、掏膛、撞膛、拋光等10多道工序,再加上水晶硬度很高,磨壺就更加困難了。最終驗收合格成品率只有不到10%。全程手工更是造就了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採用王習三大師獨創的彩色內畫肖像繪畫技法和山水繪畫技藝結合,佈局嚴謹,構圖精細,既要表現人物的傳神,又要考慮山水畫的意境。先用勾線佈局,墨彩畫底稿,再用油彩著色,把人物造型把握的惟妙惟肖,其步驟可分為:起稿、水墨皴染、色彩皴染、油彩著色等,王習三大師首創的內畫“撕毛”技法,人物的髮絲鬍鬚根根分明,人物眉目傳神,筆觸細如毫髮,差之毫釐則謬之千里;再者操作時正看反畫,逆向思維。上色須極為準確適度,稍有不慎即會蹭壞洇浸,功虧一簣。

國禮《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全球首發儀式在北京中藝堂藝術館舉行

《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寓意吉祥,葫蘆諧音“福祿”,寓意“葫蘆到福祿到”;葫蘆嘴的“如意雲”紋飾寓意“吉祥如意”;金色藤蔓懸掛兩個鏨刻桃心把件,分別刻有“福”和“壽”,寓意“福壽康寧”;八仙祝壽場景的內畫大葫蘆和懸掛在金色藤蔓上的8只景泰藍小葫蘆,寓意“八仙祝壽,福祿萬代”。

國禮《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全球首發儀式在北京中藝堂藝術館舉行

內畫部分:採用內畫山水和內畫人物肖像技法,上半葫蘆繪製蓬萊仙境,依山傍水,海市蜃樓,八仙過海的故事就源於此,下半葫蘆繪製了民間故事八仙祝壽的場景:鐵柺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八位,以及仙鶴、仙桃等賀壽場景,繪製地栩栩如生、生動逼真。作品採用用王習三大師特製的金屬桿勾毛筆,運用獨特的內畫撕毛技法,所繪製人物眉目傳神,髮絲、鬍鬚根根可見。

國禮《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全球首發儀式在北京中藝堂藝術館舉行

景泰藍部分:葫蘆藤採用鎏金工藝,葫蘆藤蔓自頂部沿葫蘆曲折垂下盤於器底,內畫葫蘆腰部圍繞一圈掐絲葫蘆圖案,8只景泰藍小葫蘆分別用八仙所持的“八寶”:玉板、扇子、笛子、魚鼓、寶劍、葫蘆、荷花、花籃吉祥圖案來表現,寓意“子孫萬代、福祿安康、八方來財”。

國禮《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全球首發儀式在北京中藝堂藝術館舉行

《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從製坯、磨壺、內畫、景泰藍掐絲、點藍等所有制作工藝,全部手工完成,其製作工藝複雜,反覆修改,既要按照葫蘆的自然生長態勢,還要兼顧內畫和景泰藍相結合的製作工藝,幾經易稿,歷時三年,終得大器面世。

國禮《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全球首發儀式在北京中藝堂藝術館舉行

600年的皇家藝術,大師60年匠心傳承,60年功力彙集,《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習三擔綱藝術總設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米振雄與中國內畫藝術大師王又三聯袂創作完成,為盛世敬獻傳世珍寶。《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在2018年5月歐洲日期間,被作為國禮贈送——歐盟駐華大使史偉及歐州聯盟成員國參贊杜若望、公使羅本等。

國禮《八仙祝壽》福祿萬代尊全球首發儀式在北京中藝堂藝術館舉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