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煤和礦,石林圭山鎮種下「致富果」

告别煤和矿,石林圭山镇种下“致富果”

告别煤和矿,石林圭山镇种下“致富果”

石林縣圭山鎮境內分佈有豐富煤礦、石材資源,多年來,礦石產業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但對生態、人居環境也造成了損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近年國家大力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及礦產行業去產能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煤炭資源不可再生,生態資源可以延續” “地下轉地上,黑色變綠色”的發展思路在當地萌生。

80%土壤為中性偏酸紅土壤、年平均氣溫13.2攝氏度、年均降雨量900至1000毫米……圭山鎮這些優越的環境條件,讓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在當地小規模種出酸甜適度口感好的蘋果,以規模化、產業化形式復甦。2016年起,圭山鎮當地兩家大型礦產、石材企業,率先在圭山腳下流轉了2000餘畝土地,種上蘋果樹苗,同時圭山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產業發展政策、資金,逐步帶動起多個村委會發展起近3000畝蘋果種植,目前共有5000餘畝蘋果樹苗在圭山紅土地中茁壯生根、生長,讓保住綠水青山換來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金山銀山”前景可期。

告别煤和矿,石林圭山镇种下“致富果”

尾乍黑村黨總支書記鍾文亮察看蘋果苗長勢。

告别煤和矿,石林圭山镇种下“致富果”

蘋果成老百姓致富希望所在

從石林到瀘西在建的高速公路在我們尾乍黑村有個出口,3年以後建成通車,到時候我們的蘋果也到掛果期,我們已經謀劃將來在高速路下口發展果園觀光采摘和農家樂,群眾對今後的發展都很有盼頭。”藍天白雲下,和煦的陽光照在石林圭山鎮尾乍黑村委會位於石瀘高速公路建設現場旁的連片蘋果地裡,尾乍黑村黨總支書記鍾文亮常常都要下地裡,看看從2016年至今全村種下的1700餘畝蘋果大苗長勢。對於地處偏遠,幾代人缺乏增收途徑的尾乍黑村群眾而言,蘋果產業是他們走向致富小康的希望所在。

我們尾乍黑村3400多畝烤煙雖然是石林全縣種植最多的一個村委會,但以前除了烤煙,群眾也只能種一些玉米,這兩年各種惠農政策好,我們先是發展起1000多畝辣椒種植,一年一收每戶平均有3000元純收入,還可以套種南瓜收瓜子,長短結合、多元增收的產業老百姓相當支持。”站在蘋果地裡,鍾文亮一邊梳理著蘋果苗,一邊講述起被列為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尾乍黑村,積極發展產業脫貧的經歷。蘋果產業發展過程中,尾乍黑村委會成立起了月亮灣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圭山鎮還從山東聘請了蘋果種植專家前來進行技術指導,2017年尾乍黑村610畝連片蘋果苗從80釐米長到了1米多高。今年,全村6個村小組又連片或分散種下了1100餘畝蘋果苗,全村102戶34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群眾中的絕大部分參與到蘋果產業發展中。

圭山鎮將全面打造蘋果種植產業

近幾年在礦產行業去產能轉型升級背景下,我們企業也在謀求轉型新發展,響應從中央到地方大力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和理念,敲定了可持續發展又生態的蘋果產業。

”最早在圭山鎮發展蘋果產業的是兩家在當地規模最大的石材和煤礦企業——赫石工貿有限公司和鑫旺煤礦,從2016年開始,分別流轉下海邑村委會下海子村800畝和1200畝山地,轉而發展起蘋果產業。

經過兩年多來兩家礦產企業進行有計劃、成規模開發,根據現有情況來計算,群眾流轉土地後目前每畝土地每年可獲得600元租金,與種植玉米相比,除去生產成本和勞動力,收益還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按照人均管理5畝果樹計算,2000畝果樹成熟後需要400名管理人員,屆時又能幫助大量群眾就近就業,同時通過企業帶動擴大種植面積形成規模化發展,激活農村自然資源、人力資本等,促進農業生產增效、農民生活增收、農村生態增值。

今後,圭山鎮將規劃建設蘋果交易市場、加工廠,全面打造具有圭山特色的“一鄉一品”蘋果種植產業,進一步推動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同時,依託旖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民族文化,打造圭山特色小鎮、糯黑石頭寨鄉村旅遊特色文化村、野核桃樹特色文化村等,形成以“蘋果種植+特色文化旅遊”相結合的農旅、文旅融合發展態勢。

告别煤和矿,石林圭山镇种下“致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