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全面小康 全力打造國際知名旅遊勝地 石林奏響新時代跨越發展強音

决胜全面小康 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 石林奏响新时代跨越发展强音

决胜全面小康 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 石林奏响新时代跨越发展强音

團結進步彝鄉美,生態聯動全域遊。2017年,在石林全縣26萬各族黨員幹部群眾的辛勤勞作下,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結出諸多新碩果,尤其先後成功創建為全市首個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全省首家“中國天然氧吧”和全市首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3項國家級品牌榮譽,彝鄉群眾人人得以共享文明、和諧、美麗的人居生活環境。

百舸爭流奮揖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2018年,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藍圖繪就、征程開啟。新的目標和希望催人奮進,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國家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彝鄉石林與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將更加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擼起袖子加油幹,推動石林經濟社會大提速、大發展。

决胜全面小康 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 石林奏响新时代跨越发展强音

2018年,石林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將以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繼續深入實施“33553”發展戰略,主動融入昆明市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以上項目、增投資、強產業為抓手,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鞏固推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成果與國際知名旅遊勝地建設目標有機融合、互促共進,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全力打造國際知名旅遊勝地,奮力譜寫新時代石林跨越發展新篇章。

新業態日趨豐富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石林將著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在加快轉型升級上有新作為。產業是強縣之基、富民之源,必須堅定不移走產業轉型升級之路,優一產、提二產、強三產,著力構建以旅遊業為主導,新型工業為支撐,高原特色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

大力推進全域旅遊建設。石林將堅持規劃引領全域旅遊發展,提升旅遊發展科學化水平。加快推進景區、景點與縣城、旅遊集鎮、旅遊鄉村聯動發展,著力打造一張全域旅遊圖、一條旅遊環線、一個智慧旅遊服務平臺、一張全域旅遊通票。深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豐富旅遊產品供給,補齊旅遊要素短板,引入社會資本投入旅遊開發,加快推進大疊水景區合作開發旅遊配套項目,紮實推進石林冰雪海洋世界二期、杏林古鎮二期等一批旅遊產業項目,著力培育一批特色旅遊小鎮,重點打造一批特色旅遊村寨,加快提升一批民俗客棧,不斷健全旅遊要素、提高旅遊品質。加強旅遊市場秩序綜合整治,維護遊客合法權益,提升旅遊服務體驗。

石林將主動融入昆明“中國健康之城”建設,聚焦康體保健、健康產品、候鳥式養生養老等領域,著力打造“神奇自然之旅+身心健康之旅”大健康旅遊產業。用好用活“互聯網+旅遊”營銷模式,強化旅遊策劃營銷,做熱高鐵遊、自駕遊、家庭親子游,拓展科普體驗遊、鄉村休閒遊、紅色文化遊、民俗風情遊等旅遊產品,不斷增強石林旅遊影響力和競爭力。著力推進“國家級智慧旅遊示範區”建設,加快構建“一中心四體系”石林智慧旅遊綜合平臺,確保實現“一部手機遊石林”。深入挖掘提煉阿詩瑪文化內涵,強化文創產品開發,提升火把節、阿詩瑪文化節、密枝節等旅遊文化節慶活動品牌影響力,推動阿詩瑪旅遊文化城、阿詩瑪大劇院等項目落地建設,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2018年,力爭大小石林景區入園遊客400萬人次以上,旅遊直接收入7億元以上;全縣接待遊客950萬人次以上,旅遊綜合收入77億元以上,創建為全國全域旅遊示範縣。

產業發展增水平轉型升級新作為

石林將著力推動工業擴量提質。充分發揮石林生態工業園區主戰場作用,堅持做大增量與做優質量並重、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並舉。加快煤炭、復烤等傳統產業技改提升。鼓勵引導石材企業進入西街口工業園區聚集發展,規劃建設石雕市場、石材交易中心,提高石材資源利用率,推動石材產業從生產加工型向市場經營型轉變。著力推進三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石林王老吉飲料生產、西亞恆電力配套設備生產加工等一批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民族刺繡、食品加工、旅遊商品等特色工業,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現代物流、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等配套產業。

不斷優化高原特色農業。繼續推進魚龍水庫、柴石灘水庫石林提水灌區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突出臺創園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加快推進旭潤莊園二期、彝鄉花海等項目建設,推動農旅深度融合發展,打造高原特色農業示範區和美麗田園CBD。鞏固提升烤煙支柱產業地位,實施“3533”農業產業發展工程,拓展“一鄉一品”“一村一品”,推進人參果、辣椒、菜用玉米3個五萬畝,以及枇杷、蘋果、花卉3個三萬畝建設,提升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水平,鞏固提升傳統養殖產業,發展適度規模養殖。

城鄉一體共繁榮綠水青山更宜人

石林將在城鄉融合發展上聚焦用力,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形成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係。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不斷夯實城鄉發展基礎,著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和微循環市政道路建設,統籌抓好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積極推進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建設,確保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順利通過複審。實施縣道、鄉道改造提升工程,配合推進宜石、石瀘高速公路建設。適度開發歷史文化遺存,合理利用自然條件,突出人文景觀,打造連接城鄉、承載產業、風格迥異、各具魅力的特色集鎮。

石林將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科學制定鄉村振興規劃,深入實施美麗鄉村“九個一”工程,推動城鄉公共服務資源合理均衡發展,讓農村居民享受到更加公平、更加優質的社會基本公共服務。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發揮村規民約作用,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營造向善向上的良好氛圍。

石林將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在推動綠色發展上彰顯特色。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石林將繼續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成果,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

深化城鄉園林綠化。充分利用石林獨特的山水環境,注重因地制宜、依山傍水、依山就勢,統籌推進城鄉園林綠化建設。深入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及森林資源保護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推進以“123468”佈局為核心、“456”工作為重點的森林生態區建設。強化生態綜合治理。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堅守生態保護底線,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汙染防治機制,嚴格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保護好石林的綠水青山。加大“五采區”、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區域生態治理力度,以“四個堅決”嚴厲懲處一切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築牢生態屏障。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健全完善“三級河長四級治理”責任體系,強化環境監測網格化管理。啟動縣城第二汙水處理廠、集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項目建設,建立汙染物排放環境管理制度,嚴控汙染物排放,讓石林空氣更清新,人民生活更舒心。

團結進步惠民生決戰脫貧意志堅

石林將著力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在增進民生福祉上持續發力。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織牢民生保障網,推動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

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石林將樹牢“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鞏固和拓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成果,全面貫徹落實各項民族方針政策,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七進”活動和“八大示範工程”,不斷增進民族大團結、大繁榮。紮實做好民族立法權的承接和行使工作,今年頒佈實施《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阿詩瑪文化傳承與保護條例》。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緊扣“三率一度”核心關鍵指標,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健全完善脫貧攻堅考核機制,按下“快進鍵”、打好“組合拳”、形成“合圍勢”,確保貧困戶777戶2396人穩定脫貧,長效脫貧不返貧。圍繞重點幫扶項目,統籌整合使用各類涉農資金,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引導資金、項目向貧困村、貧困戶聚集,向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方面延伸,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和效益。注重扶貧與扶智扶志、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夯實基層組織等相結合,綜合施策、統籌推進,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讓脫貧攻堅見真效、見長效。

黨建引領彝鄉永葆先進

石林將著力加強黨的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再上新臺階。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石林將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加強政治建設,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強化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思想政治建設,固本培元、凝魂聚氣;強化理論武裝,按照學懂弄通做實要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建優幹部隊伍,著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培養推動石林跨越發展的中堅力量;築牢基層基礎,深入開展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提升行動,促進“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制度化、規範化;持續正風肅紀,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正“四風”,重點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堅決懲治腐敗,認真履行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尺度不松、力度不減,把反腐敗鬥爭不斷引向深入。

决胜全面小康 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 石林奏响新时代跨越发展强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