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縣委書記冉德濤:做好七篇「文章」 譜寫石林發展新篇章

石林县委书记冉德涛:做好七篇“文章” 谱写石林发展新篇章

石林县委书记冉德涛:做好七篇“文章” 谱写石林发展新篇章

中共石林彝族自治縣委書記 冉德濤 記者:王俊星攝

1月10日,昆明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召開。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奮力開創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新局面,昆明市各縣(市)區、各國家級、省級開發(度假)園區積極行動,把“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這一奮鬥目標轉化為實際行動。

石林縣委書記冉德濤:做好七篇“文章” 譜寫石林發展新篇章

2017年,石林縣委、縣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國際知名旅遊勝地目標,加快服務和融入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舞活旅遊這個龍頭,繪濃生態這個底色,築牢民族團結這個根基,抓實民生福祉這個根本,抓好黨建這個第一主業,全縣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

一是全域旅遊引領產業發展。石林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做好“石”文章,譜好文化曲,出臺《全域旅遊示範創建實施意見》,繪好全域旅遊發展藍圖,串聯縣城、旅遊鎮、鄉村旅遊點、景區景點,形成新的旅遊產品和線路;實施景區景點改造,提升發展品質;抓實奇石博物館、冰雪海洋世界、杏林大觀園等一批項目,豐富旅遊產品;建立智慧旅遊平臺,做優旅遊服務;頒佈實施《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條例》,積極制定《阿詩瑪文化傳承與保護條例》,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係,全域旅遊格局正在形成。

二是綠水青山繪就美麗彝鄉。堅持把藍天白雲、綠水青山作為石林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以加大投入強生態,以完善設施護生態,以綠色發展優生態,以完善機制保生態,深入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及森林資源保護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打造宜人宜居宜業的魅力家園。石林縣成功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被評為“中國天然氧吧”。

三是團結進步築牢發展根基。堅持“穩定、團結、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方針,抓牢民族團結這條生命線,大力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八大示範工程,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七進”活動,全縣保持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石林縣寺背後村、糯黑村先後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路美邑天主教堂榮獲“全國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石林縣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

四是挺紀在前激揚清風正氣。堅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積極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治“病樹”、拔“爛樹”、護“森林”,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進一步形成。石林縣紀委被中紀委、人社部、監察部授予“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先後被評為雲南省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中央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聯繫點先進單位。

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明確了2018年目標任務: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奮力開創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新局面,努力做到“五個一”。石林縣作為昆明的城市功能拓展區,將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加快服務和融入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下大力氣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全力補齊短板,做好七篇文章,奮力譜寫新時代石林發展新篇章。

一是做好跨越發展文章。市委全會指出要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找準主攻方向、夯實產業支撐,促進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石林縣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牢牢把握民族自治縣這個基本縣情、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個基本特徵、處於爬坡過坎提質升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凝心聚力促改革、堅定不移強產業、持之以恆優生態、同心協力增團結,千方百計惠民生,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努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奮力推動石林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二是做好全域旅遊文章。緊扣昆明建設“一心一圈三片五廊五通道”的世界知名旅遊城市目標,石林著力構建“1心3帶4區8寨1環”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加快建設“一中心四體系”石林智慧旅遊綜合平臺,實現“一部手機遊石林”。樹牢“捨得”意識,對輻射面廣、帶動性強的旅遊項目捨得投入、捨得付出;對有利於旅遊轉型和補齊要素短板的項目堅決支持、大力扶持。健全旅遊要素,加快推進大疊水景區合作開發項目,重點打造一批特色旅遊村寨,做優一批精品都市農莊,提升一批民俗客棧,開發一批旅遊商品,增強遊客體驗品質。主動融入昆明“中國健康之城”建設,著力打造“神奇自然之旅+身心健康之旅”大健康旅遊產業,以臺創園為平臺,打造杏林休閒養生基地。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深入挖掘提煉阿詩瑪文化內涵,強化文創產品開發,提升火把節、阿詩瑪文化節、密枝節等旅遊文化節慶活動品牌影響力,2018年創建為全國全域旅遊示範縣。

三是做好綠水青山文章。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鞏固拓展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中國天然氧吧創建成果,大力實施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綠色廊道、礦山整治等工程。建立生態資源環境責任審計制度,健全完善“三級河長四級治理”責任體系,加強環境監測網格化管理。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讓石林的山更青、水更綠、空氣更清新。確保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通過複審。

四是做好改善民生文章。開啟創建全國文明縣征程,在創建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的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加大投入力度、辦好惠民實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體人民。鞏固和拓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成果,全面貫徹落實各項民族方針政策,紮實推進民族團結八大示範工程和“七進”活動,著力改善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增進民族大團結、大繁榮。

五是做好鄉村振興文章。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開展農業質量提升行動,拓展“一鄉一品”“一村一品”,大力發展枇杷、人參果等“三品一標”農產品,健全電商營銷與產品流通網絡,增強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大力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讓農民共享改革紅利。持續加大金融支農力度,培育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促進鄉村治、農業興、百姓安。

六是做好脫貧攻堅文章。把脫貧攻堅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精準投入上,圍繞重點幫扶項目,統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在精準施策上,緊盯貧困人口基本需求,因人因戶因村施策。注重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注重扶貧與旅遊、扶貧與解決集體經濟“空殼村”、扶貧與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相結合,讓脫貧攻堅見真效、見長效。在精準管理上,廣泛開展“五講五愛”主題實踐活動,組織開展“雙講雙評”,增強脫貧內生動力和工作活力。加強對脫貧進展和成效的動態監測,強化紀檢監察和審計、財政監督,嚴懲扶貧領域腐敗行為,確保我縣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長效脫貧不返貧。

七是做好從嚴治黨文章。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持之以恆正風肅紀,保持黨風廉政建設永遠在路上的警覺。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抓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全面落實好乾部標準,把好乾部選出來、用出來、管出來、帶出來,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良好乾事創業環境。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重點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弛而不息改進作風。深化監察體制改革,實踐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發揮好巡察利劍作用,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市委全會的安排部署,緊密結合石林實際,弘揚革命精神,保持革命鬥志,下更大力氣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奮力開創“兩縣一地”建設新局面,為昆明市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作出應有貢獻。

石林县委书记冉德涛:做好七篇“文章” 谱写石林发展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