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县委书记冉德涛:做好七篇“文章” 谱写石林发展新篇章

石林县委书记冉德涛:做好七篇“文章” 谱写石林发展新篇章

石林县委书记冉德涛:做好七篇“文章” 谱写石林发展新篇章

中共石林彝族自治县委书记 冉德涛 记者:王俊星摄

1月10日,昆明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召开。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奋力开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昆明市各县(市)区、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积极行动,把“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这一奋斗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

石林县委书记冉德涛:做好七篇“文章” 谱写石林发展新篇章

2017年,石林县委、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目标,加快服务和融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舞活旅游这个龙头,绘浓生态这个底色,筑牢民族团结这个根基,抓实民生福祉这个根本,抓好党建这个第一主业,全县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是全域旅游引领产业发展。石林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好“石”文章,谱好文化曲,出台《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实施意见》,绘好全域旅游发展蓝图,串联县城、旅游镇、乡村旅游点、景区景点,形成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实施景区景点改造,提升发展品质;抓实奇石博物馆、冰雪海洋世界、杏林大观园等一批项目,丰富旅游产品;建立智慧旅游平台,做优旅游服务;颁布实施《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积极制定《阿诗玛文化传承与保护条例》,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二是绿水青山绘就美丽彝乡。坚持把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作为石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加大投入强生态,以完善设施护生态,以绿色发展优生态,以完善机制保生态,深入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及森林资源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宜人宜居宜业的魅力家园。石林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

三是团结进步筑牢发展根基。坚持“稳定、团结、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方针,抓牢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八大示范工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七进”活动,全县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石林县寺背后村、糯黑村先后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路美邑天主教堂荣获“全国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石林县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四是挺纪在前激扬清风正气。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积极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石林县纪委被中纪委、人社部、监察部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先后被评为云南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中央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系点先进单位。

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明确了2018年目标任务: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奋力开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努力做到“五个一”。石林县作为昆明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加快服务和融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力补齐短板,做好七篇文章,奋力谱写新时代石林发展新篇章。

一是做好跨越发展文章。市委全会指出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找准主攻方向、夯实产业支撑,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石林县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牢牢把握民族自治县这个基本县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基本特征、处于爬坡过坎提质升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促改革、坚定不移强产业、持之以恒优生态、同心协力增团结,千方百计惠民生,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奋力推动石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是做好全域旅游文章。紧扣昆明建设“一心一圈三片五廊五通道”的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目标,石林着力构建“1心3带4区8寨1环”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一中心四体系”石林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石林”。树牢“舍得”意识,对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旅游项目舍得投入、舍得付出;对有利于旅游转型和补齐要素短板的项目坚决支持、大力扶持。健全旅游要素,加快推进大叠水景区合作开发项目,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寨,做优一批精品都市农庄,提升一批民俗客栈,开发一批旅游商品,增强游客体验品质。主动融入昆明“中国健康之城”建设,着力打造“神奇自然之旅+身心健康之旅”大健康旅游产业,以台创园为平台,打造杏林休闲养生基地。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提炼阿诗玛文化内涵,强化文创产品开发,提升火把节、阿诗玛文化节、密枝节等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品牌影响力,2018年创建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

三是做好绿水青山文章。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巩固拓展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成果,大力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绿色廊道、矿山整治等工程。建立生态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制度,健全完善“三级河长四级治理”责任体系,加强环境监测网格化管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让石林的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确保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通过复审。

四是做好改善民生文章。开启创建全国文明县征程,在创建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办好惠民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巩固和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成果,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民族方针政策,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八大示范工程和“七进”活动,着力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进民族大团结、大繁荣。

五是做好乡村振兴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开展农业质量提升行动,拓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大力发展枇杷、人参果等“三品一标”农产品,健全电商营销与产品流通网络,增强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大力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让农民共享改革红利。持续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治、农业兴、百姓安。

六是做好脱贫攻坚文章。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精准投入上,围绕重点帮扶项目,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在精准施策上,紧盯贫困人口基本需求,因人因户因村施策。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扶贫与旅游、扶贫与解决集体经济“空壳村”、扶贫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相结合,让脱贫攻坚见真效、见长效。在精准管理上,广泛开展“五讲五爱”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双讲双评”,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和工作活力。加强对脱贫进展和成效的动态监测,强化纪检监察和审计、财政监督,严惩扶贫领域腐败行为,确保我县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长效脱贫不返贫。

七是做好从严治党文章。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保持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警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全面落实好干部标准,把好干部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干事创业环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点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弛而不息改进作风。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挥好巡察利剑作用,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全会的安排部署,紧密结合石林实际,弘扬革命精神,保持革命斗志,下更大力气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奋力开创“两县一地”建设新局面,为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石林县委书记冉德涛:做好七篇“文章” 谱写石林发展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