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藝術給予世界最大的善意。

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波蘭裔導演羅曼·波蘭斯基被影壇譽為“黑暗王子”,也是波蘭電影界甚至東歐電影節中最傑出的幾個導演之一。

因為猶太人的身份,他幼年遭到納粹的集中營關押,母親因此殞命其中。童年的黑暗往事深刻地影響了波蘭斯基一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他長期以來,也一直逃避著這段不堪回首的記憶,曾婉拒了《辛德勒的名單》。十年後,日漸老邁的波蘭斯基終於意識到還是應該用自己的作品給世界一個交代,拍攝了承載自己記憶和感觸的《鋼琴家》(The Pianist),“這是我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情感上,它不能與我過去的任何作品相比較,因為它把我帶回了那個我仍然銘記的時代。”

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鋼琴家》改編自波蘭著名鋼琴家斯皮爾曼的自傳性回憶錄,電影講述了二戰期間,著名猶太鋼琴家斯皮爾曼在納粹入侵波蘭之後,一家人被分離,親友被殺害,一個人四處逃難,顛沛流離,在戰火中飽受煎熬直到戰爭結束的經歷。

波蘭斯基以更加冷峻的手法和紀錄片式的拍攝方式,將自己的視角寄予在斯皮爾曼身上,從個體的角度出發,去看待那場血腥侵略戰爭和大屠殺。

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相對觀者而言,看《鋼琴家》這部片子,是一場異常沉重、複雜的經歷。在戰爭環境下,人間的美好與醜惡,人性的光輝與卑鄙,渺小個體的無力與卑微以及“活著”的艱難,盡收眼底。

電影中,斯皮爾曼四處躲藏,在公寓裡只能偷偷從窗子向外偷窺。藉由這樣一個偷窺的視野,我們看見了一個輪椅上的老人被從樓上扔下去,摔死了,在夜裡卻一點聲音也沒有;反抗勢力和德國軍隊之間的相互對抗,德軍用先進武器射殺猶太人反抗軍,著火的猶太人從窗子裡跳到街上摔死……相似的窗戶,相似的街道,每天上演著不同的震撼。當主人公斯皮爾曼從醫院逃出來,艱難的爬上牆頭的時候,一片廢墟的全景赫然在目。

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猶太人為什麼沒有反抗?就如車站的老者所說,“我們有50萬人,我們遠比他們有力量”。波蘭斯基在電影裡展現了一個漸進的死亡過程,猶太人的精明和算計,處處計算成本和考慮後果,人們都想明哲保身,但也就在這樣的一點一點蠶進式窒息中被毀滅了。

一開始德國人只是不允許猶太人進入公共領域和咖啡館等,然後不允許猶太人家裡有太多現金,再之後猶太人不允許走人行道並且要佩戴大衛之星的標誌,接著猶太人被限期搬進一個指定的區域生活,最後這個區域被隔離封閉……猶太人如同散沙一樣,被慢慢消除和消滅。

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斯皮爾曼本身的故事就是這樣一個縮影,面對德國的侮辱他總是迴避,以為這樣可以避免是非。當德國的欺凌一步步加緊,斯皮爾曼一家也總是忍耐,讓戴袖套就戴袖套,不讓進各個區域就不進去,被送進狹小的公寓,那麼就大家擠一擠過日子吧。妥協與逃避是他們的首選。直到斯皮爾曼的其他家人被全部送往集中營那一刻,他才真正意識到是自己太過天真,亂世的險惡,不是明哲保身就能熬過去的。

戰爭讓人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悲憫於人性的扭曲。殺人不眨眼的士兵,那是戰爭讓他們變成了殺人的機器,他們面無表情地開槍,他們冷血的樣子,的確讓人憎惡,可是真正要去憎恨的應該是那個發動戰爭的人吧,他把悲劇帶給了波蘭,也最終帶給了德國。

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電影結尾處,有一段人性閃光的情節。如果你以為這是藝術家對人類的一種希冀和理想的話,那麼,你錯了,這不是藝術虛構,是現實世界裡真實發生的感人故事,而且原書比電影描述的更加詳細、感人:當鋼琴家幾乎無法相信這個軍官的善意,問他是不是德國人時,他回答說,“是。我為發生的這一切感到恥辱。”然後他們握手告別。後來他每一次送食品來的時候都鼓勵鋼琴家“要堅持住”。在最後一次,鋼琴家問他:“我在這裡能躲過(蘇聯紅軍來後)街上的戰火嗎?”德國軍官回答道:“如果你和我都熬過了這地獄般的五年,那就是上帝的意願讓我們活下去。”他不僅帶來了很多食品,留下軍大衣,還帶來一條鴨絨被。

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這位德國軍官不僅救過這位鋼琴家,還救過其他猶太人。他後來被蘇聯紅軍俘獲,關進蘇聯集中營。他在被關押時給妻子寫過信,提到幾位他救過的猶太人名字,其中就有斯皮爾曼。但由於德國軍官被關在蘇聯,雖然鋼琴家找到波蘭政府最高官員,懇求幫助尋找這位德國軍官,但波蘭當局說他們無法干預被關到蘇聯的德國人。

這真是一個荒誕的人間慘劇:在經歷了將近六年、九死一生的磨難之後,經由這位德國軍官的幫助,鋼琴家得到倖存。但這位德國軍官卻在被關進集中營六年多後,由於幫助了猶太人而被折磨致死。因為他說救過猶太人,激怒了蘇聯人,認為他撒彌天大謊,反而把他摧殘死了。

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後來據考證,那位令人尊敬的德國軍官名叫:威廉·霍森菲爾德,1952年死於蘇聯設在西伯利亞的戰俘營。

影片中,斯皮爾曼用那雙五年沒有碰過鋼琴的手,在初次遇見的德國軍官威廉·霍森菲爾德面前,彈奏了一首肖邦的《G小調第一敘事曲》,僵硬的手指再次觸摸到琴鍵,從一開始的遲疑到慢慢流暢而洶湧奔放,這是一個鋼琴家在侵略者面前,唯一能做到的反擊,那就是彈奏一首反抗侵略者的敘曲。這支曲子也是肖邦聽到祖國華沙起義失敗的消息後創作的。

戰爭中,人是如此渺小,一顆子彈就可以送走一條人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斯皮爾曼在忍受飢餓死亡的威脅中,丟棄了高貴的尊嚴,卻在無數個黑暗中,無聲地彈奏鋼琴,也許這才是這個藝術家在亂世裡的最後一絲安慰和寄託。

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電影 · 波蘭斯基《鋼琴家》|音符取代子彈,正義戰勝邪惡的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