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領土面積有多大?近代以來有什麼變化?


飛狼


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以此為標誌宣告了德意志的統一。在此之前德意志只是一個地理文化概念上的地區,而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嚴格意義上德國作為一個國家的近代歷史由此開啟。

德意志的統一是普魯士通過同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的三次王朝戰爭實現的:在普丹戰爭中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地併入德意志;在普法戰爭後又從法國手中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而在此之前普魯士已通過和俄羅斯、奧地利於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三次瓜分波蘭的行動取得波蘭西部地區、華沙、部分瑪佐夫舍地區共計5.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經過這一系列擴張統一後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國土面積達到了540857.54平方公里。

1918年11月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投降,此後由英、法、美等國組成的協約國作為戰勝方在巴黎舉行了長達6個月的和會並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疆界做出如下規定: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北石勒蘇益格經公投後迴歸丹麥;承認波蘭獨立並將取自波蘭的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歸還波蘭;東上西里西亞給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交給立陶宛;薩爾煤礦區交由法國開採15年,其行政權由國際聯盟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其合併;萊茵蘭地區劃為非軍事區;承認盧森堡的獨立。《凡爾賽條約》使德國喪失了13.5%的領土。

1938年3月15日德國合併了奧地利。1939年9月1日破曉時分德軍以閃電戰的形勢突襲波蘭,以此揭開了二戰歐洲戰場的序幕。在整個二戰過程中德國對佔領區實行不同的統治模式:有的地區被直接納入德國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有的則扶植傀儡僕從政權——如法國的維希政權。其中被直接納入德國版圖的地區有捷克、波蘭西部以及阿爾薩斯和洛林等地。

1845年德國戰敗後阿爾薩斯和洛林再次歸還法國;馬爾梅迪-歐本地區則還給比利時。1947年10月由法國一手扶植的薩爾保護國成立,直到1955年薩爾地區的人民投票迴歸聯邦德國,儘管如此法國仍繼續佔有薩爾的煤礦直到1981年。根據同盟國方面在雅爾塔和波茨坦兩次會議上的決議:所有奧得河-尼斯河一線以東的地區都不再為德國所有,這使德國東部1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劃入波蘭,與此同時康德的故鄉——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則劃歸蘇聯,至今仍是俄羅斯的飛地。二戰後的德國不僅損失了大量領土,剩下的國土還一分為二,直到1990年東、西德才重新統一。

如今的德國國土面積357376平方公里,截止2017年人口數量為82,695,000,是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法國、西班牙、瑞典和挪威的歐洲面積第七大國,是歐盟人口第一大國,也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與此同時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現在的德國領土總面積有是357167平方千米,或許大家對於這個面積並沒有什麼概念,拿中國的省市面積舉例來說,排名在中國第八的雲南省佔地面積38.33萬平方千米,第一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更是有166萬平方千米,北京作為一個市的面積都已經有1.64萬平方千米。


其實我們看一下歐洲的地圖就會發現歐洲的國家普遍都不是很大,地圖的形狀也不是很規律,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歐洲實行聯邦制度,現在的一個個國家在很早以前可能只是一個城邦,而聯邦制度實則有些鬆散,國與國城與城之間的聯繫不大,變動很多;地形也是歐洲國家形成的一部分因素。


德國參加了一戰二戰,這兩次戰爭中德國的領土均有損失。下面就給大家簡略介紹一下。

一戰前,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德國大概有61萬平方公里,一戰失敗後,阿爾薩斯洛林歸還給法國,西里西亞大部分割給了波蘭,德國損失8萬平方公里領土,縮減為53萬平方公里。



二戰失敗後,東普魯士劃給蘇聯,奧德河東面的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給波蘭,二戰之後,德國又失去了17.3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經歷過兩次戰爭,德國的領土僅剩為今天的35.7萬平方公里。


然而國家小不小並沒有什麼關係,我們還關心的是怎麼借鑑發展自身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