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山爲何要自殺?答案也許並非你所想的那麼簡單

●掃地僧

《倚天屠龍記》作為“射鵰”三部曲中的第三部,重點不講男女愛情,而講男人友情。這其中,一個高潮就是張翠山在恩師百歲壽辰之日橫劍自刎。猶記他死前向張三丰跪地說的那句話:大錯已經鑄成,無可挽回!

張翠山為何要自殺?答案也許並非你所想的那麼簡單

對於張翠山為何要自殺這個問題,很多人看法不一。

有的認為是殷素素害得俞岱巖半身不遂的事曝光後,他覺得愧對兄弟而自殺。

有的認為是當時各大門派齊聚武當,逼他說出謝遜和屠龍刀的下落,併為十年前的人命案來討說法,他為了保護義兄和老婆孩子安全而自殺。

張翠山為何要自殺?答案也許並非你所想的那麼簡單

還有的認為殷素素在這件事上處理欠妥。受害者俞三哥知道真相後也就發了點牢騷、說了些氣話,其實也沒為難她。可殷素素卻直接把劍遞給張翠山,想以死成全,實際上卻把一個類似“你媽和老婆掉水裡你先救誰”的難題拋給了他,將張翠山逼上了絕路。

上述觀點都有一定道理,但正所謂仁者見仁,這裡不妨再從人性角度做個分析,或許能進一步理解張翠山當時為何自殺。

我們知道,張翠山的性格比較軟弱。這一點上,張無忌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遺傳他爹的,該愛時不敢去愛、該恨時下不了手,優柔寡斷、瞻前顧後。這樣的性格,在風平浪靜時還看不出危害,可一旦平靜被打破,人不知不覺就會誤入歧途。

張翠山為何要自殺?答案也許並非你所想的那麼簡單

張翠山在冰火島生活了十年。十年來,他與殷素素、謝遜相依為命、其樂融融,彼時沒有身份門第之見,只有夫妻、兄弟之情。可當離開小島步入江湖,經過一段日子的耳濡目染,尤其是一些血淋淋的事實擺在眼前,張翠山的心態卻發生了一些微妙變化。

當他聽二哥俞蓮舟講謝遜過去殺人如麻的事後,神色慘然。儘管這些事早聽謝遜自己說過,而且知道他已改過自新,但從旁人口中聽到,感覺卻不一樣,“心亂如麻,不知如何是好”。接著,俞二哥一本正經教訓殷素素,張翠山也是唯唯諾諾一個勁點頭。最明顯的變化表現在他拜見恩師張三丰時,竟說什麼自己的媳婦來歷不正,是邪教之女。

可見,當時的張翠山已經感受到了外部的壓力。他可能想過,義兄過去殺了那麼多人,我身為名門正派的弟子,替他隱瞞行蹤,別人怎麼看我?他可能還想過,娶了一個出身邪教的女人到武當,日後師父怎麼看我、師兄弟們又怎麼看我?

其實,有此想法也能理解。就跟現在很多男女一樣,談情說愛時山盟海誓、情意綿綿,可一旦摻雜進雙方的家庭、地位等社會背景,就會讓單純的感情變了味。遇到一些沒主見的,肯定被家人朋友的意見牽著鼻子走。久而久之,彼此心生芥蒂,再也不可能回到過去那種關係。

還好,活過百歲的張三丰生性豁達,從無門第之見,這才讓張翠山稍稍放寬了心。

可好景不長。很快他就知道了妻子害得俞三哥身體殘疾的真相。這件事,既是誘發張翠山自殺的導火索,更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張翠山為何要自殺?答案也許並非你所想的那麼簡單

他恨自己遇人不淑,竟跟一個手上沾了無數人命的殺人惡魔結拜兄弟;他恨自己重色輕義,竟跟一個傷害三哥的仇人結為夫妻。一切錯,因他而起,再沒什麼臉面活在世上。於是,他選擇了逃避,選擇了自刎。

所以說,張翠山的自殺,其他一切都是外因,真正的內因在於他自身軟弱的性格。面對問題不該逃避,哪怕是妻子犯錯,也應當和她共同面對、一起揹負,儘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然,任何人都有缺陷和弱點,身為俠者也不例外。這或許也是金庸借張翠山之死想要傳遞給我們的一層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