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一個小目標,賺他一個幣

定一個小目標,賺他一個幣

2017年馬上要過去了,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有一個開放式問題,“2017年你最後悔的是什麼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來說一個對99%的人都適用的,那就是沒能在年初的時候全倉買入比特幣。

數據顯示,當前比特幣價格一度達到17802美元的高點,而在2016年末,比特幣的收盤價“僅為”972美元,漲了17.31倍。什麼概念,如果當時能夠拿出10萬元買入比特幣,現在已經身價183萬了,誘人麼?

這兩日,知乎上有個問題比較火,“比特幣的故事是否說明了你的人生就是被命運決定?”瀏覽量超過120萬,關注者超過1600人,題主感慨如下:

“本科時沒有買顯卡挖礦,而是用顯卡玩遊戲;研究生時沒有用披薩換比特幣,而是蹭學校的free pizza;工作後,沒有用工資買比特幣,而是用工資買了Snapchat。

不同的行為,決定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一個買不起房開不起車;一個輕鬆買豪宅,找室友,輕鬆買車。只因你的視野,朋友,膽量,性格。

既然失敗早已註定,只有1%的人(例如,當年挖了和買了比特幣的人)可以成功。我們活著幹嘛?比特幣這樣千載難逢的事情,還會發生幾次呢?”

在題主的層層遞進下,比特幣的暴漲已然有了宿命論的基調。其實,騰訊的股票、北京的房產,哪個不是頂級的優質投資品,可以帶人一飛沖天。只不過,從來都只有事後才能看得清,更多的人,是買了郵幣卡、抄底了樂視股票而已。

“昨天你對我愛搭不理,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用這句話來形容比特幣的前世今生,目前再貼切不過。從6000美元到12000美元比特幣僅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完成了華麗轉身。而往後倒推6年,也就是2011年比特幣的價格卻長期在1美元左右徘徊。

隨著比特幣一次次價格波動,比特幣刷新的不僅只有你的三觀。自11月13日下跌至6000美元;11月15日突破7000美元;11月20日達8000美元;11月26日超9000美元;11月28日破萬,11月29日價格突破12000美元,這是目前為止比特幣出現的最高價格。據OKcoin國際站12月5號16:58分行情,比特幣的價格已到11980美元。比特幣是否會持續上漲,刷新12000美元的最高價格,我們也將拭目以待。

需求 、 期貨交易或成上漲原因

隨著比特幣的持續瘋狂上漲,交易量隨之持續攀升。公開資料表示,2017年比特幣日均交易量增長了10倍,在過去兩年裡共增長了30倍。而在整個比特幣交易中,日元計價的交易量佔比約為62%,美元交易量約佔21%,韓元約佔9%。亞洲的需求也在推動了比特幣價格的上漲。不少分析師預測,未來12個月日均交易量將再增加10倍。

而近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佈的審查結果指出,經過與各大交易所慎重全面的討論,同意在合理的監管標準下允許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開展比特幣期貨交易。

CME宣佈,將從2017年12月18日開始推出比特幣期貨。 同時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也宣佈將在12月10日公佈比特幣期貨合約。期貨將在下午5點開始交易,在股票代碼“XBT”下進行。讓其成為第一家推出比特幣期貨合約的交易所。 比特幣過去3個月漲幅已超過130%,而當CME Group和Cboe Options等交易所宣佈將推出比特幣期貨後,這種加密貨幣幣值也大幅上漲。

華爾街策略師鮑勃·多爾(Bob Doll)就此表示,創紀錄的比特幣價格上漲可能是基於投資者的投機交易。比特幣最近的爆發似乎與投機交易有關,華爾街機構投資者正計劃進入比特幣市場,而比特幣也有望在CME進行期貨交易,這一切或許都與其爆發相關。

價格或將持續上漲 風險也越來越大

那麼,價格走勢呢?

這個問題也是爭議的焦點,不妨來和個稀泥:短期回調,長期依舊看漲。

當前,並非所有人都為比特幣的暴漲開心,監管機構開始憂慮投機風險,區塊鏈生態企業煩惱的則是交易費用的提升,獲利者也在考慮套現離場。

比如,近期印尼金融監管機構開始呼籲民眾理性投資,不要選擇比特幣,“如果你計劃進行投資,不要投資虛擬貨幣,應該選擇可以改善印尼經濟的合法資產”,照此態度,不排除後續禁止交易所交易等措施的出臺。而另一邊因為交易費用水漲船高,一些機構甚至開始停止接受比特幣支付。

以下是steam團隊不接受比特幣支付公告原文:


鑑於比特幣手續費居高不下,幣值波動頻繁,從今天起,我們不再接受比特幣在Steam平臺上進行支付。

過去幾個月裡,我們看到,比特幣幣值波動不斷加大,比特幣網絡裡交易處理費用顯著增加。舉例來說,今年比特幣網絡向客戶收取的手續費猛增,上週達到將近20美元一筆的最高點(而我們剛開始支持比特幣支付時只是大約0.2美元)。讓人無奈的是,Valve無法控制手續費的漲跌。因此用比特幣購買遊戲時,這些手續費極不合理地推高了購買成本。而比特幣幣值急劇下跌時,高額手續費又帶來了更大的問題。

長期以來,比特幣幣值一直波動不斷。但過去幾個月裡,波動程度走向極端,幾天之內下跌可達25%。這給顧客嘗試用比特幣購買遊戲帶來了問題。在Steam上結賬時,顧客會轉入X數量的比特幣用以購買遊戲,另外加上Y數量的比特幣來支付比特幣網絡收取的手續費。由於比特幣幣值只在一段時間內保證不變,所以如果交易無法在該時間窗口內完成,那麼交易所需要的比特幣數量就會發生變化。最近變化範圍加大,前後差價異常明顯。

通常要解決這個問題,要麼向用戶退還遊戲購買款項,要麼讓用戶轉入更多資金,補足金額。無論是哪種情況,用戶都再次受到比特幣網絡手續費帶來的影響。今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顧客遇到這個問題。目前手續費居高不下,無論是退款或是讓顧客補款都不可行(而且在比特幣網絡處理額外轉入款項的過程中,視比特幣幣值變化的程度,又會使額外轉入款項本身面臨繳費不足的風險)。

因此,我們已經沒有理由繼續支持比特幣這種支付方式。也許日後我們會重新評估比特幣是否對我們、對Steam社區都有意義。

至於那些受到繳費不足或手續費影響的顧客,我們會繼續盡力解決您的問題。

——Steam團隊


另一個角度看,中長期價格走勢仍然可期。理由很簡單,比特幣交易還不夠瘋狂,離普通大眾還是太遠。離得越遠,便越有吸引力,想著法子也要參與進去,新人越來越多,價格怎麼會不繼續上行呢。在牛市行情中,當你身邊所有人都在談股票且買了股票時,才是你離場的好時機。反過來看比特幣,絕大多數人仍處於眼饞和觀望的階段,距離所謂的泡沫破滅顯然還有距離。

顯然CME Group和Cboe Options等交易所宣佈將推出比特幣期貨後,或助推比特幣價格的上漲。雖中國曾經是比特幣價格的主導力量。但中國的監管機構一直在打擊這種加密貨幣,禁止所謂的“比特幣”(ICOs),公司通過加密貨幣來籌集資金。目前中國主要的比特幣交易所OKCoin、Huobi和BTCChina已經停止了在中國內地的客戶交易。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就曾發佈過相關提示:投資者通過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的交易平臺參與投機炒作,將面臨價格大幅波動風險、安全性風險等,且平臺技術風險也高,國際上已發生多起交易平臺遭黑客入侵盜竊事件,投資者須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早在2014年,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就警告投資者說要遠離比特幣,這只是一種海市蜃樓,三年過去,站在比特幣一方的國際大佬們越來越多,而比特幣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而對於比特幣的態度,資深財經評論員肖磊表示,市場無疑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並且獲利的幅度還不小。獲利盤的大量積聚就為市場埋下了風險隱患,因為一旦市場有風吹草動,就會引發這些獲利盤的兌現行為。

峰堡投資集團前宏觀對沖基金經理諾沃格拉茨也曾公開表示,比特幣或在2018年底前價格再翻兩番,達到4萬美元。此外,比特幣主要競爭對手以太坊的價格也可能從目前的近500美元再上漲3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