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窯紅釉,不知這一抹紅,有沒有驚艷了你的世界?

郎窯紅釉以康熙時江西巡撫郎廷極的姓氏命名,實乃仿宣德紅釉,但比宣紅釉更為鮮亮,具有強烈的玻璃質光澤,絢麗奪目,是我國名貴的銅紅釉中呈色最鮮豔的一種。傳統的郎窯紅對燒成氣氛和溫度要求很嚴,燒製一件成功的製品十分困難。不知這一抹紅,有沒有驚豔了你的世界?

郎窯紅釉,不知這一抹紅,有沒有驚豔了你的世界?

清康熙 郎窯紅釉刻乾隆御題詩膽瓶

瓶罩紅釉髮色濃豔,流敞自然,輕掛垂肩,亮麗雍雅,藏品想送拍至國內一線拍賣行(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翰海等)或私下交易,詳情可詢:一五二,零九八六零九六三。妙仿宣窯,誠康熙郎窯典範。 朝綱替更,不減其美,先帝御製佳器如此,傳至乾隆一朝,高宗同羨之,賞其霽紅嬌妍,乾隆四十年(1775),賦詩頌揚,命刻於底。始燒自明初,臻善於永宣。紅釉髮色極艱,即便巧匠難成,窯出多有瑕疵,色正佳器寥寥,是以景德鎮御器廠明代遺址出土大量廢品破片。宣德以後,幾乎盡棄銅紅,紅釉器之燒造,至康熙才告大規模復興。郎廷極(1663-1715),康熙四十四(1705)至五十一(1712)年間,出任江西巡撫,督理景德鎮御窯廠事務,嘗命重調明初釉色,復燒銅紅,濃若牛血殷妍者,謂之「郎窯紅」,亮澤均潤,正如此瓶絕色;且有淡如朝霞欲上時,謂之「豇豆紅」。

郎窯紅釉,不知這一抹紅,有沒有驚豔了你的世界?

清康熙 郎窯紅釉卷缸

此件郎紅卷缸,厚唇,圓腹,器身通體遍施高溫銅紅釉,在高溫下氧化鐵還原質量頗高,深沉斑駁,蒼鬱濃豔,器身內壁有開片,圈足為“米湯底”,修胎手法均是典型康熙郎窯紅器特徵。明朝永樂宣德時期的高溫銅紅釉名噪一時,被奉為至寶,爾後因燒造水準下降逐漸停燒,至明嘉靖時期,已經被迫用了低溫釉上礬紅彩來代替。直至清代康熙時期由江西巡撫兼任景德鎮御窯廠督陶官郎廷極督造下,景德鎮御窯廠才成功復燒出鮮美的紅釉器物,其中最聞名者,就是郎窯紅。康熙郎窯紅為歷代藏家所珍愛,民國年間初期,受到法國人重金搜求,使大多上品郎窯紅器流失海外,此件卷缸同樣在民國年間經盧勤齋之手售至海外,且當時售價即高達1萬5千美金。

“近人重視之品厥惟郎窯,今俗所分別者,凡深紅寶石釉之品,蓋呼郎窯。紅玻璃橘皮釉、皮釉之品,概呼積紅。積紅有款識,郎窯無款識雲”。

郎窯紅釉,不知這一抹紅,有沒有驚豔了你的世界?

清康熙 郎窯紅釉琵琶尊

此尊撇口,束頸,垂腹,二層臺式圈足,通體施郎窯紅釉,釉層肥厚瑩潤,釉面布細碎開片。口部釉層因垂流而變薄漏出白色胎體,底部紅釉凝聚,釉色濃重,圈足內施白釉。底部釉色呈現“蘋果綠”之特徵,並無落款識,為典型康熙郎窯紅製作技法。此尊造型挺拔俊秀,胎體厚重,釉色鮮紅明亮,為康熙早期郎窯紅經典之作。本品出身名門,來自於清宮內務府三院卿慶寬家舊藏。文革時期被查抄,後由北京市文物局退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