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的細節特點,如何分辨?

定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窯系

之一,它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主要產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的澗磁村及東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帶,因該地區唐宋時期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

定窯原為民窯,北宋中後期開始燒造宮廷用瓷。創燒於唐,極盛於北宋及金,終於元,以產白瓷著稱,兼燒黑釉醬釉和綠釉瓷,文獻分別稱其為"黑定"、"紫定"和"綠定"。

定窯從邢窯而來,由於歷史的變遷,定窯隨著地域變化,新瓷土料的運用和制瓷工藝的進步。卞向和認為:定窯最大的貢獻就是在中國陶瓷發展的歷史上閃爍過光芒,在中國陶瓷史和世界的陶瓷發展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

我們下面來看幾件曾在拍賣行拍出高價的幾件定窯!

定窯的細節特點,如何分辨?

北宋 定窯劃花八稜大盌

胎質細膩,八瓣花式,器形豐腴端莊,弧壁深腹,寬口內傾,下腹斜收。稜角含蓄,器身隨沿起伏。盌內刻牡丹綻放,刀法利落寫意,篦劃筋脈,雅緻入微。下綴葉片拱花招展,彷佛隨風搖曳。線條流麗,寥寥數筆,靈動生趣。內壁八瓣,均自刻劃折枝蓮紋,意態略異,花兒委婉,荷葉得體,簡潔清雅。平底規整沉實,無意修胎巧留痕,猶如一鉤新月掛蒼空。通體罩釉獨芒口,舊鑲銅釦。器面瑩亮柔潤,色呈牙白悅目脫俗,聚處若淚痕而色略深,久歷千年風霜,樸淳如昔。

定窯的細節特點,如何分辨?

定窯白釉刻花花卉紋執壺

此壺帶蓋,鼓腹,圈足,肩部一側置一小流,相對一側置曲柄。通體內外施白釉,釉面均勻,釉質瑩潤柔和。執壺又稱注子、注壺。據唐李匡義《資暇集》“注子便提”條雲:“元和初,酌酒猶用樽杓……居無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罌,而蓋、嘴、柄皆具。”

定窯的細節特點,如何分辨?

宋 定窯紫金釉花卉鏤空雕碗(有殘)

侈口,斜弧腹,圈足底,碗口做成海棠形。造型古樸大方,通體施紫金釉,釉面瑩潤,腹部鏤空雕,其雕工精湛,刀法嫻熟。藏品想送至一線拍行微信:bris99999

醬釉又稱:“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種以鐵為呈色劑的高溫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總量較高,達5%以上。醬釉的出現始創於北宋的北方窯口,如定窯、耀州窯等窯場中均有燒造,以定窯醬釉最著名。明曹昭《格古要論》中“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價高於白定”的論述。所謂紫定並非紫色,其釉呈棕紅色,實際上與今天芝麻醬色調相近的釉,故而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