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抗戰時的陪都,吃火鍋,住「牛棚」,火車底下便是家


抗戰時期的陪都:在日軍炮火的轟炸下,人們都沒有什麼安全感,特殊的年代,家的意義早就不是一塊地、一棟房。看著這照片,人滿如患,甚至超過了我們印象中的印度火車乘客。

抗戰時期的陪都:抗戰時期,鬼子氣焰囂張,南京淪陷後的重慶氣氛沉重,縱使是吃火鍋也無人在旁嘮叨家常。

抗戰時期的陪都:這便是一間房,就像是間“牛棚”,卻要為一家子遮風擋雨。它雖甚是簡陋,但在歇息的時候有親人在旁,便是一個完整的家。

抗戰時期的陪都:抗戰年代,日寇逐步侵食神州大地,受難的老百姓大多背井離鄉。火車在那時變成了另類的‘家’,哪怕是在火車車廂底下,有一方空間就有人相依彼此慰藉。

抗戰時期的陪都:吃喝簡單,居住簡單,但有同胞的地方就有生活的希望。同為逃難的人,有時聊聊天、喝喝茶,小孩在車廂內打鬧,大人在車廂笑談。戰爭年代,生活延續;苦難之時,堅強面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