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新時代推動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的法治根基

12月13日,河北法制報頭版刊發市委書記聶瑞平署名文章《夯實新時代推動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的法治根基》,對我市法治建設提出新要求,新目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十四條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為推進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保定是北京“南大門”,位於首都政治“護城河”的最前沿。市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上,我們提出了“建設新時代的新保定,奮力開創新時代推動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新局面”的奮鬥目標,堅持把紮實推進民主法治、宣傳思想文化、社會治理三項建設作為保定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努力讓法治成為保定最突出的環境標誌和城市品牌,創造新時代推動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的新優勢。

一、建設法治保定,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深化法治保定建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把黨的領導貫穿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各級黨委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和法院、檢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加強對統一戰線、人民武裝、民族宗教、群團等方面的領導,把一切力量團結和凝聚到黨的旗幟下來,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

二、建設法治保定,必須弘揚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法律信仰是現代社會和政治文明的基石。所謂“法治精神”,是公平、正義、平等、自由、秩序、安全、人權以及權利義務一致性等法治價值觀的結晶體,是法治建設的精神支柱,也是法治實踐的動力源泉。特別是隨著協同發展深入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全面提速,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步伐不斷加快,我們在推進各項工作中要始終把強化法治意識、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始終,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和市場主體在頭腦中繃緊“法治”這根弦,把“法治”作為一種信仰來樹立,作為一種習慣來養成,作為一種風氣來培育,作為一種氛圍來營造。各級幹部都主動從傳統的人治思維、行政思維中解脫出來,自覺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謀劃發展思路、破解改革難題、化解矛盾糾紛。教育引導廣大群眾通過法律途徑、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在全市上下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三、建設法治保定,必須創優發展環境。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就是開放創新的綠水青山、金山銀山。我們研究制定了加強法治保定建設的《意見》,部署開展了“講誠信、懂規則、守法紀”活動,落實“放管服”改革,研究出臺創優“十個環境”方案,著力建設平安保定、法治保定、活力保定、善美保定,就是要求政府部門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秉公執法,社會組織和全體公民要依法辦事。我們一定紮實開展“秋收100”“一年四打”專項整治,組織開展安全穩定“百日攻堅”行動,突出標準化、科學化、網格化、法治化,以積極的穩定觀、安全觀和“第一時間”理念,持續打出社會治理“組合拳”,為實現保定的跨越、崛起和復興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特別是緊緊抓住協同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加快與京津、雄安新區法治環境的對標對接,讓人們一來到保定,就能強烈感受到這裡的環境溫度,就能感受到這裡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加快實現保定與京津、雄安新區的統籌、協調、錯位、融合、一體化發展。

四、建設法治保定,必須推進改革落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在各項工作當中,必須讓法治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引導和保障,既成為深化改革的“壓艙石”,又成為激發活力動力的“助推器”。 同時,要著眼保定改革發展實踐,把依法依規與改革創新結合起來。任何工作都要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為前提,依法依規這條“紅線”絕對不能越過,但強調依法依規,並不是讓我們墨守成規,把思想禁錮住,把手腳束縛住。要善於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下解放思想、破解瓶頸,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積極探索在法律框架內推動工作的有效方式方法,特別是在項目徵地、城市拆遷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工作中,既要嚴格依法依規推進,又要有情操作,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工作效果、社會效果的最大化。

五、建設法治保定,必須加強科學立法。“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科學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前提,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法治化的重要基礎。建設“法治保定”,首先要有法可依,且有良法可依。為此,我們健全完善立法工作機制,不斷提高立法質量,精心編制立法規劃,突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氣汙染防治、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立法。堅持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加大嚴格執法力度,把法治建設融入政策法規制定、各行各業制度出臺以及市民公約、鄉規民約等。以優化司法職權配置為重點,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制度安排。大力推進司法公開,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不斷提升運用法律治理社會的能力和科學立法水平。

六、建設法治保定,必須突出領導帶頭。中央、省委對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都出臺了相關文件。對於法治建設,領導幹部帶頭維護、帶頭推動,特別是“一把手”必須牢記“有權不可任性”,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自覺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身體力行當好憲法法律的堅守者、捍衛者。要把法治二字融入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屬地負責,特別是對班子成員和其他領導幹部在遵紀守法方面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堅持原則,敢於批評,及時糾正,不能聽之任之、當“老好人”。要通過領導帶頭,讓法治成為全社會的行為導向,成為人民群眾的精舍信仰,帶動每個公民都自覺學法、遵法、守法、用法,讓法治成為社會秩序的新常態。

保定的跨越、崛起和復興,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建設法治保定是發展所需、民心所向,眾人所盼。全市上下一定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持續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以建設法治保定的實際成效,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奮力書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保定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