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憑本事作的弊,我們憑什麼有意見?

估計不少讀者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一定覺得小編瘋了:

“作弊這麼可恥的事兒,你丫怎麼還能倡導起來了?”

彆著急,你往下看。

這幾天最熱點的事情之一應該就是“考研漏題事件”了,事情大概是這樣。

考研結束後,網友發現,在校外擔任考研機構輔導老師的某大學老師李林,非常有經驗,他在某個網上傳播的授課視頻跟今年考研數學的一些題目相似度極高。但因為侷限性,這個視頻和這個老師的課並沒有影響到大部分學生。其他學生受盡考研的折磨還知道某些人得到了捷徑,那絕對是義憤填膺,於是社會反響很可怕。

人家憑本事作的弊,我們憑什麼有意見?

這位老師和他所在的大學已經被網絡暴力席捲,但情歸情,法歸法,就在近日,教育部發表了嚴正的聲明,該事件並不存在任何漏題行為,這也就定性了,這其實是押題押準了,不算洩題。

人家憑本事作的弊,我們憑什麼有意見?

是的,這個事情出現了,你怎麼看待?雖然已經定性這不是洩題,但這種行為算不算“作弊”呢?

人家憑本事作的弊,我們憑什麼有意見?

一、為什麼“作弊”?傳統意義的“作弊”是啥?

比如10箇中獎機會,8個人參加,人人都能中,你會作弊麼?你們肯定想對小編說:

“你丫有病吧......”

但是如果8箇中獎名額,10個人參加,獎金1個億現金,你想不想“作弊”......(sorry,對你們施加了靈魂拷問)

“作弊”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在競爭中勝出,“作弊”帶來的影響自然就是破壞了競爭中的公平。

所以我們傳統認知的考試打小抄,替考,洩題,都是這個意思。雖然作弊的目的是勝出,但動機分為很多種,比如是獲得利益,比如虛榮心,比如好面子,比如就是為了“爽”的感覺等等。

所以傳統意義的“作弊”並不限於考試場景,打遊戲也有“外掛”和“作弊器”,社會對於“作弊”的道德判斷還是很一邊倒的,比如如下的宣傳:

人家憑本事作的弊,我們憑什麼有意見?

“作弊=開除學籍”

“作弊一時爽後果不敢想”

“作弊一時爽,處分火葬場”……

期末考試前,大學校園裡到處可以看到類似的宣傳標語。這些標語並不是虛張聲勢,比如廈門工學院的3名學生就曾因作弊被監考老師發現,遭到了開除學籍的處分。

而且有一個基本規律我們需要清楚,任何“作弊”行為的產生不一定能促成勝出的結果,但一定會損害另一些人的利益,並破壞了規則的公平。

這是規律,但這並不代表“作弊”不是頻發的,往下看。

人家憑本事作的弊,我們憑什麼有意見?

二、從學生到成年人最大的轉變之一,就是學會“作弊”

這裡的“作弊”就不是考試打小抄這種傳統意義的“作弊”了,這裡是廣義的作弊,是成年人每天都在乾的事兒。

領導佈置給你一個任務,你花言巧語地讓傻白甜同事幫你幹了,你去邀功行賞;

給爸爸媽媽掛號看病,找醫院的朋友幫忙插隊加號;

買不到票找票務代理給你出內部票,找車站託關係帶你上火車;

升學階段大家吐槽的“政策保障”、“關係戶”;

買個東西插插隊,網上搶個東西用付費軟件;

孩子升學考試提前去個刷題班,其實就是為了押題;

再到這個考研的新聞。

這些所有的事情,我們深入思考下,都是在競爭中為了勝出,利用努力、人脈、時間等資源,製造不同的機會和條件,導致自己勝出的概率增大。從性質上,這跟考試打小抄沒有任何本質區別。

人家憑本事作的弊,我們憑什麼有意見?

甚至補課班都是一種“作弊”,同樣是高考,從小就有資本上補課班的孩子,跟山溝的娃娃勝出的概率一樣嗎?補課班的存在沒有增加社會升學的不公平嗎?這個考研新聞不是很好地證明了這個問題嗎?

這些所有的事情,你所有希望走捷徑的行動,都製造了新的不公平,都改變了競爭的格局,這些事情從本質上,都是“作弊”,這裡面的一切行動都有一些你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在受到迫害,在為你買單。

所以,一個乖乖聽話的孩子真正長大的一天,就是他清楚這個社會本不公平的一天,他明白技巧和方法有時候比盲目努力更有效的一天。

三、對於“作弊”的焦慮,就是對於階級的焦慮

我們來看個經典的例子:

前幾年北京還有小升初統考,大量學校依靠成績招學生,孩子拼得不可開交,家長焦慮得不行,一定要取消考試!給孩子們純潔的童年。

於是統考取消了,能憑藉真本事上學的路全堵死了,只能靠爹媽的實力了,這些老百姓才發現自己的選擇多麼天真,開始呼籲,還不如恢復統考......

人家憑本事作的弊,我們憑什麼有意見?

前陣子一部把“考試作弊”拍成了懸疑大片的電影《天才槍手》在全世界火熱上映,其中的幾句臺詞非常經典:

“作弊是代表某一方的權益受損。”

“他們天生就是贏家。”

“我們必須付出更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

所以說,我們到底焦慮的是什麼呢?我們焦慮的是:

“為什麼我不能得到這個機會?”

“為什麼我找不到這個資源?”

“為什麼我不能更富有一些?”

“為什麼我沒有這些渠道?”

人家憑本事作的弊,我們憑什麼有意見?

我們很少真的會因為“為什麼我不能幸運到底?”去焦慮,因為我們都知道幸運不靠譜,我們真實的焦慮,都來自階級產生的不公平而帶來的不滿。

所以,網上才會如此。

人家憑本事作的弊,我們憑什麼有意見?

人家憑本事作的弊,我們憑什麼有意見?

人家憑本事作的弊,我們憑什麼有意見?

這只是一個升學話題,如果放眼社會各個領域,對於不公平的不滿的聲音更多,這些不滿,大多都來自階級的邊界。

人家憑本事作的弊,我們憑什麼有意見?

羅振宇在奇葩說裡講過:他最感謝他爸爸在他成年後,上大學前給了他四個字——學會求助。

事實上,羅振宇學會的真的不是求助這麼簡單的事情,他學會了怎麼求助,求助誰和找到捷徑。

更加搞笑的是一個關於馬化騰抄襲的段子:

“抄抄抄,就知道抄,現在你能抄作業,長大了步入社會你還能抄嗎?”20年後馬化騰講起小學時老師對他的這番教育,臺下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人家憑本事作的弊,我們憑什麼有意見?

喬布斯也曾用畢加索的話解釋自己被認為抄襲這件事。他說:“畢加索曾說過:‘好的藝術家抄,偉大的藝術家偷。’ 我們從不為竊取奇思妙想而感到羞愧。”喬布斯還有句話,叫:要有本事偷別人的,但不要把偷別人的當成本事。

這是個充滿捷徑的世界。

但你要有一張通行卡。

我們對於“作弊”的鄙夷和不滿有多大,我們對於“作弊”的渴望就有多大,那是我們對更高一層世界的嚮往。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教育微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