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有些醫院的醫生開藥不開醫院自己的藥,而要在外面便民藥房買藥拿藥呢?

邵世敏


首先,醫保改革,藥品零差價,指定藥房可能是有回扣的,沒指定藥房,而且不是一家獨有的藥應該不是拿回扣,醫改改的,利潤低,藥品不進醫院了,本意是為民減輕醫藥負擔,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滋生腐敗,醫生吃回扣現象!

其次,看看幾位網友帶來的信息:

1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調查藥品從出廠到患者手裡,加了百分之二百的利潤,有的甚至更高。出廠一兩塊錢的藥,到患者手裡時成了幾塊錢,甚至十幾塊錢,這中間的利潤都到哪裡去了?醫院限制賣藥,藥店的藥開始飛漲,同一款的阿斯匹林,前後不超過半月,從每盒七元漲到九點五元。還有匹多莫德,從每盒40元漲到每盒46元。以前醫院藥品貴,藥店的藥相應的還便宜點,現在醫院零差價,限制藥物的數量,而藥店就開始抬高藥價,同一款蒲地蘭,醫院賣45元,藥店賣48元。總之老百姓是買不到便宜藥。

2 我爸開白內障,醫生手寫單子到醫院對面藥房拿眼藥,50元,去其他藥房問問,一樣的藥26元,這是啥原因?還有醫生自己弄藥放藥房裡賣,醫生開單子去拿,這又怎麼分?

3 孕期做產檢的時候醫生叫吃十月馨,一張小便籤寫了藥品名稱,用法用量、醫生名字和藥店名字,叫到醫院對面的那個藥房買,等產檢的一個多小時醫生給開出去了五六張,那個藥其實就是保健品,差不多400一盒一個月的量!沒貓膩誰信......


遊戲大咖王


我是icu醫生,也常常讓患者到外面買藥,因為零加成以後,醫院沒有藥了。

1、零加成以後,藥品不能為醫院直接創收,成了醫院的負擔

大型三級醫院響應國家醫改政策,所有藥品進醫院的價格和患者到手的價格一樣,沒有額外增加費用,所以,醫院對於藥品的招標,購進,管理,分發,儲存,人工成本等都需要付出成本,而不能產生一分錢利潤,所以,可以想象,藥品不僅不賺錢,還要倒貼錢,醫院到患者的藥品越多,醫院虧損越嚴重。

2、有關部門強制規定了30%藥佔比

對於藥品的限制,有一個專用名詞,叫藥佔比,也就只患者總支出中,藥品佔比不能超過30%,那麼其他70%可以是什麼費用呢?檢查,護理,診療費。既往這些體現人工成本的價值被嚴重低估,而現在雖提倡增加人工費,實際上,藥品依然佔了較大的比例。

所以,最好的限制藥佔比的方式,就是少開藥,甚至不開藥,不要就要扣錢,倒貼錢。

以往的出診大夫,也不會隨身帶藥,開個藥房,你自己就近到藥房買藥,煎服。

將來,大概也是這麼個模式了。

單靠醫生的個人自覺來管控藥品,難免會失控,所以,大多數醫院的做法就是限制藥品進醫院,醫院沒有藥,想用藥,只有到外面藥店自行購買。

4、在此之前已經加強藥品市場流通監管

如果買到假藥怎麼辦?這個擔心,國家早已考慮到了,所以在限制醫院的同時,就推動了多次的醫藥企業重組兼併,小作坊式的藥廠早已倒閉,剩下的都是大型醫藥企業,而國家就對這些大型企業加強監管。從生產到流通,到最後藥品到達消費者手中,全程監管,可以監測到藥品的狀態。這樣一來,假藥就無處安身了。

所以,現在只是藥品外購,將來,你想做手術,醫生先給你一個清單,自己要藥品器械公司把東西買齊送到手術室,才開始做手術,不然醫生們徒有一雙手,沒有任何器械可以使用。

國家醫改的大方向是好的,個別問題,也會逐步完善,總體目標是讓老百姓越來越方便,越來越省錢省事,不然也就是違背了改革的初衷。


重症醫生康駿朋


這個問題也許我這個藥劑師來答最合適。

醫生開藥讓患者出去買的現象,基本在全國的醫院幾乎都會有。而這個現象的根源在於國家醫療改革對醫院的要求。

因為醫療改革要求醫院藥品要零加成,也就是說,藥品的進價就是售價。藥品對醫院來說沒有一分錢的利益。但是藥品在運輸、貯存、保管、分裝、使用等等這些過程裡會有成本。還有我們這些藥學人員的薪酬也屬於藥品給醫院帶來的額外成本。這樣就造成了醫院賣得藥越多,付出的成本也就越大,越是賠錢。所以從醫院的角度來說,限制醫生開本院藥品,是為了節約醫院的利潤。

而且國家對醫院限制了藥佔比不能超過30%

,就是指藥品收入佔醫院整體銷售額不能超過30%。本意是想降低藥費,降低老百姓的費用。但這個政策在實際實行起來的時候,卻有很大的漏洞。比如給醫生規定藥比為30%,那麼這個醫生想用30元的藥來治療患者時,他必須要同時再開70元的檢查費才可以。不然就會因為藥佔比超標而被處罰。

在藥品零加成後,醫院大量縮減藥品品種,很多藥品在醫院裡根本就沒有。再加上藥佔比的控制,所以醫生開藥也會盡量讓患者出去到藥店買藥。

從現實角度來看,醫生讓患者出去買藥,會更方便患者也省錢。雖然醫院藥品零加成後,醫院藥品實際會比藥店便宜一些,但在醫院開藥會產生大量的附加費用,整體並不太合算。

大部分醫生能拿到回扣的藥品也都侷限在醫院,患者去藥店買藥時可以自主選擇價格最低的藥店。從這個角度來說,讓患者去藥店買藥的醫生因為拿不到藥品回扣,反而會推薦真正能治病的好藥。至於監管的事大可放心,現在國家對假藥打擊很嚴。只要你買到的不是假藥,那麼你按照醫囑或是說明書服用,就不會有問題。

其實現在最迷茫的是我們這些醫院裡的藥學人員,我們同醫生、護士一樣系統的學習了大量的專業知識,同樣付出大量的勞動,但就因為現在創造不了價值,而被醫院邊緣化。雖是如此,當你在外面買完藥之後,如果對藥量或是有什麼不明白的,你同樣可以諮詢醫院的藥師。


藥師華子


做了近20年的藥品銷售,對醫藥行業是比較熟悉的,從醫藥代表到製藥公司總經理,幾乎所有的崗位都做過了,所以很熟悉這個領域,尤其是銷售領域,醫藥藥品是少數幾個沒有完全放開的領域,沒有放開的理由是藥品關係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要知道老百姓每一年得交多少錢的醫保,國家也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充實到醫保資金,專家的話,醫保的錢是誰的?老百姓一部分,地方政府一部分,中央政府一部分,既然政府投錢了那麼這個錢就不能亂花,就得由政府來監管,政府如何監管呢?



這個很複雜了,稍微大一點的藥品企業都有專門的政府事務部,簡單的說說,藥品分了很多的類別,有的是100%免費的,比如基本藥物,有的是報銷百分之多少叫甲類醫保和乙類醫保,還有自費藥品。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藥品要進入醫院銷售必須招標,大家想想現在的電腦,只要非獨家產品一招標價格就下去了,價格下去了就沒有利潤,而只要你招標中標了就必須得供貨,醫院還壓款,還沒有利潤,那麼有的產品就只有採取少銷售的辦法。藥廠沒有利潤自然不會給醫生錢,醫生這麼多年習慣了開單提成這一下減少了這麼多怎麼辦?



一些沒有中標的產品就可以放到便民藥房或者是醫院周圍的藥店,大家看看每個大醫院旁邊有多少藥店?全靠自然銷售?那他們早就餓死了,所以他們也會自己找些藥品讓醫生開處方給醫生提成。隨著醫院招標越來越嚴格,這樣的情況會加劇,但是現在政府要求處方上必須寫通用名來防止這個問題,就是不允許醫生指定藥店,但是二十幾年的藥品銷售經驗告訴我,很難藥品銷售人員們還有應對的辦法。



創業特種兵


醫療的問題其實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夠說明白的,有時候裡面有很多的原因我們得一點一點慢慢剖析,或者得針對個別案例進行解答。

1.首先現在大部分正規醫院的規定都是有提到,醫生是不允許向患者或家屬推薦外面的藥店進行購藥的。

也就是說,只要在正常情況下的用藥,那麼我們醫院很多可能都有藥物,在這種情況下呢,是不允許像病人或者是家屬推薦外購藥物的。

2.但是說實在話,確實有些藥醫院就是沒有,或者剛好缺藥了,或者夜間,某個平診的西藥房沒有開門,那怎麼辦?

我就打個比方說吧,像我們兒童的退熱藥就是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這兩種,有時候我在急診值班,急診藥房告訴我,他們的對乙酰氨基酚已經沒藥了,沒藥了,布洛芬呢?只剩下一點點。

那怎麼辦?有的病人吃布洛芬是有效的,病人吃布洛芬沒效,必須吃對乙酰氨基酚才能夠退熱。

那這種情況下,我只能跟家長說,您可以到外面正規的藥店去購買,對已酰氨基酚,也就是泰諾林進行退熱治療,買回來之後我告訴你該怎麼用。

3.然後這樣子的一個藥物,一盒才六,七塊錢或者十幾塊錢,根本談不上什麼利益之間的關係。

4.其實作為兒科醫生,我的主要原則是,小朋友生病能不用藥就不用藥,能少用藥就少用藥,能用一個藥就只用一個藥。

所以這個問題我覺得如果問到兒科醫生身上的話,出現的幾率並不大。

我是白衣奶爸,祝福天下寶寶健康成長。


白衣奶爸


三個原因

1.醫院藥品是有限制的,比如同一類型的藥物能超過幾種。有些藥物效果不好,但是競標進去了醫院,比如我們醫院的0.1%的人工淚液,效果不好,我也決定不了,只好讓病人出去買0.3%的人工淚液。

2.醫保政策改革,藥品零差價之後,醫院保存藥品,運營藥房的費用沒有補貼,賣藥越多,虧得越多,所以讓病人出去買。

3.國家限制藥佔比,所謂的藥佔比就是藥品佔全部費用的比例,超了就罰款,所以能出去買的藥物就出去買。

當然可能也會有貓膩,不過藥品實行兩票制之後,沒有了中間商,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少的。


眼科漂流瓶


現在全國各地醫院都會有這種情況,在醫院看病,涉及到口服的藥品,醫生都會給你藥品名稱,然後要你到外面的民營藥店購藥,而不是開自己醫院的藥品。究其原因有以下幾種:首先醫院藥品是有限制的,同一類型的藥物超過幾種,有的藥物效果不好,但是競標進了醫院,效果不好,只好讓病人到外面買。其次醫保政策改革,藥品零差價,讓老百姓受益。醫院藥房費用沒補貼,賣的多醫院虧的就多,只能讓病人出去買了。

再次是國家限制藥佔比,藥佔比不能超過30%,超過了就罰款,避免以藥養醫,所以醫院讓病人出去買藥。最後也可能存在貓膩,醫生和外面藥店存在回扣關係,所以讓病人到外面指定藥店買藥了!


月舞之音


我就住醫院的隔壁,但也不是說我在醫院隔壁小區買房,就是想去醫院便利!而是我的工作在這,我是本市一家連鎖大藥房的員工,我就職的這家店,就在醫院的對面!我相信我有很多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經常有很多顧客拿著醫院醫生開的處方,來藥店買藥,他們認為,外面藥店的會比較便宜!其實相差肯定有,但是我兒子吃的一種液體鈣,藥店零售價52元,醫院卻只有39.5元!我媽上個月腦梗住院,醫生開的一種長期服用的藥,醫院36.5元,藥店25元!至於其中緣由,咱不甚瞭解,醫院和藥店都是在調整自己的藥價,吸引顧客,有的藥可以賺大利潤,有的藥只能壓低成本,但無論怎麼樣?作為患者,我們只能哪便宜在哪買……老百姓賺個錢不容易!

還有,我在藥店上班期間,聽某些藥品廠家業務員說,他們有公司任務,給醫院推銷自己廠家的藥,請科室主任,藥房領導們吃飯,給紅包,科室精確到每一個醫生,誰開的藥多,每月按量,藥廠家給大夫提成!當然類似於婦科中成藥成分的消炎類藥品,只要是看婦科,都能吃,都給開,中成藥,藥效慢,再說哪個已婚女士,還沒有點多多少少的婦科病!

還有如果,醫生指定開處方,讓病人去外面藥房買,那其中肯定是貓膩的!可能這種藥的廠家,沒有巴結好醫院,只能放在外面藥店銷售,給醫生提成更多!


xx沉默的仙人掌


這種情況現在在全國各大醫院應該都屬於司空見慣的事情,現在國家一再強調醫改,讓老百姓都看得起病,住的起院,醫院藥品零差價,現在你要是有慢性病史,醫保裡有慢性病報銷這一塊兒,上醫院取藥應該會比外面零售藥店便宜很多。可是好多人,在醫院掛了號,取了卡,看完門診,醫生往往會在你的掛號單子後面寫上幾種藥品,明確的告訴你,這幾種藥,醫院沒有,只能上外面某某藥店購買。這個時候,當你拿著藥單來到藥店,銷售員會先看你的單子,確認是哪位醫生開的方子(當然,這一部分是不會讓你知道的),然後再根據單子上寫的藥品名稱給你取藥。等你結完賬你會發現,好多藥品醫生給你開的是商品名稱,而藥品名稱往往很普通,一樣品名,一樣規格,只有產地不同的藥品,經過了醫生的手,往往價格高了3-5倍。這時候你還不敢買別的產地的,因為你怕效果不同。其實,他們都功效都是一樣的,多出來的錢是給醫生的提成,給藥店銷售員的提成,還有醫藥代表的提成。這裡面,你成了食物鏈的最底層,而醫生是次高層或最高層。不然你以為現在的醫生個個都那麼有錢,他們都工資並不高,福利也一般,現在國家和醫院管的嚴,不能走穴,不能收紅包,錢從哪裡來,都心知肚明瞭吧。


啊嗚33333


這種讓病人出去買藥的情況,一般也分為幾種,作為一名婦科醫生,這種情況婦科可以說是重災區,我就跟大家說說其中的一些問題:

首先,關於提成的問題,如果醫院裡面確實是沒有這種藥了,那麼醫生是隨手給你寫了一張紙條,告訴你去藥店買就行,並不指定你去哪裡的哪個藥店,那麼這個提成的問題應該是不存在的。

如果醫生給你開的藥很貴,還指定你必須去某某藥店買,還要叮囑一句,一定要去這個藥店!除了這個藥店其他地方都沒有,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那麼這種情況,很可能就很有可能有提成的原因在裡面了。

我就曾經遇到過一個病人,因為診斷所謂的宮頸糜爛,被醫生支到某某大藥房,買了5600塊錢的藥物,後來才知道根本就沒什麼大問題。

醫院裡面的確有很多時候藥不夠齊全,這個時候就需要病人去外面買,希望大家都遇到第一種情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