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跳槽,你跳坑?你想要的醫生跳槽指南終於來了

別人跳槽,你跳坑?你想要的醫生跳槽指南終於來了

多點執業是新醫改以來始終被反覆提起,又一直在磕磕絆絆中前行的政策。為了釋放被公立醫院“束縛”的優質醫療人才,國家在推行多點執業方面不可謂不賣力。

2017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標誌著喊了多年的公立醫院“去編制”改革終於正式浮出水面。

別人跳槽,你跳坑?你想要的醫生跳槽指南終於來了

沒了編制的“鐵飯碗”,配合多點執業政策的加持,加上醫生集團的遍地開花,開辦私人診所的誘惑,民營醫院拋來的綵球,醫生們想要跳槽的心開始前所未有地搖擺不定。

跳槽可能意味著升職加薪,但也可能跳進巨坑,SO,這份精心準備的《醫生跳槽指南》請一定要收下。

時間規劃篇

行醫濟世是高尚的職業,但即使是6高尚的職業也應該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很多醫生夢想著跳槽、高薪,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卻完全是一片空白。

恕醫信邦直言,對自己所處的職業階段都不瞭解,這樣的跳槽只能是“靠命運來決定一切”。

打基礎:頭10—15年

萬丈高樓平地起,這是以住院、院總和主治為主的階段,低調、幹活、打基礎,這些應該是醫生本階段的基本職業節奏。

別人跳槽,你跳坑?你想要的醫生跳槽指南終於來了

練好基本功,例如:外科的做到開到更精細些,縫合線的痕跡再小些,新設備、新技術都多多見識;內科的多見識些疑難雜症,多參加會診和高層級的學術研究會議。

這個階段先別想著掙錢,若進了當地最好的醫院就最好別跳槽,把一切與工作有關的機會當做修行。

成棟樑:中間10年

此時的醫生,在經歷長期的技術磨鍊和漫長的職稱評選後,應該差不多升到了資深主治、副主任、主任等級別,成為了醫院的中流砥柱。醫院的業務基本都是靠這批人撐著,壓力是最大的,但也是賺錢的黃金時間。

如果要跳槽,建議選擇在這個時間段,這是你能收穫職業生涯較高收入的年齡,如果有好的機會,不妨可以考慮。

穩如山:退休前幾年

如果此時學術上還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建議就不要為難自己了。醫院裡年輕人已經成長起來,髒活累活可以交接給他們。不妨到專業學會里弄個主委,或者到處跑跑當專家。

如果有本錢的,可以開個不錯的價錢在知名醫院裡掛個名;如果本錢不大或者沒本錢的,那也沒關係,大把民營醫院願意接盤。

總而言之,儘量找個高起點的大醫院工作,職業生涯初期先把“跳槽”兩個字從腦子裡刪除,做好臥薪嚐膽的準備。在積累經驗和能力的同時,有培訓、進修等機會,千萬要抓住。

職業生涯的中後期就是醫生的黃金收穫季,想跳槽的話,這兩個階段都沒問題,區別只在於中期拼體力,後期拼名氣。

損失考量篇

未慮勝,先慮敗。根據謹慎原則,如果選擇跳槽,作為醫生的你首先要明確自己肯定會失去那些東西,然後才談得上規劃未來。

信任資產

醫信邦認為,這或許是醫生跳槽時最大的損失。信任是一種體系化的無形資產,一旦跳槽,你在原醫院多年辛苦建立的信任體系必須推倒重建。

在新醫院,別人都不瞭解你,你的醫德人品、診療能力、手術水平,全都需要通過無數細節的測試重新展示給他人,以建立新的信任體系,至少需要一年的工夫。

人脈關係

在原單位,你瞭解所有的辦事渠道、方法和關鍵人物,清楚同事的背景、能力,甚至是血型星座,因此你能很自在融洽地工作和生活。

但是在新醫院,除了介紹你來的人,你再沒有熟悉的人,你對所有人際關係和工作流程都不熟悉,一切從零開始。

固定患者

中國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只認廟門,不認菩薩”,再大牌的醫生,離開了所供職的公立醫院,願意忠心追隨的患者都是寥寥無幾,就因為你的名字前再也掛不上某某醫院的頭銜。

別人跳槽,你跳坑?你想要的醫生跳槽指南終於來了

張強醫生從邵逸夫醫院剛出來的時候已經是個知名大夫了,但剛剛跳槽出來時,也經歷過幾個月沒有病人的時候。他給每個人打電話去拉病人,但大部分都被婉言謝絕了,就因為他不再是邵逸夫的張強。

個人品牌

從公立醫院跳槽,個人品牌受損是必然的,有時甚至是永久的。

跳槽以後,再沒有同行們在學術會議上眾星捧月般的奉承,再沒有醫藥代表前赴後繼孝子賢孫樣的守候,職稱評選變得異常困難,在專業學會的重要頭銜也從此和你無緣。

當你不再是某某醫院的某某時,你就是個無名氏,你能承受甚至習慣摘下單位的名號後的失落和孤獨嗎?除非你跳槽的是一個更NB的地方,否則過去的很多東西都會隨風而去。

目標選擇篇

深思熟慮之後,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夠承受以上的損失,並且有決心再開創一篇新天地,那麼恭喜你,接下來你就只需要選擇合適的跳槽目標了。

這一步也不能輕視,到底是跳到千里馬的金馬槽,還是跳進無底深坑,你需要火眼金睛。

請重點考慮以下這些因素,它們能助你避開大部分“陷阱”。

品牌比較好的醫院,能夠減少跳槽的損失,起碼是社會資源的損失,對外畢竟意味著你人往高處走了。

老牌的醫院看看它既往醫療事故是否頻繁發生,是否經常打官司、賠錢。看它有幾個強勢的專科,在當地是否能處於壟斷地位,是否在全國甚至國際上能排得上號?患者的口碑如何?

新的醫院要看投資方是否可靠,政府是否支持,證照是否齊全,一些特別的執照是在辦理過程中還是已經拿下來了?醫保能接入嗎?外省市的醫保是否也能報銷?

學術發展

如果你有志在學術上有所進展,跳槽的考察因素就決不能少了這一點。

新醫院的科室主任是否夠厲害?每年的科研投入有多少,自己是否有機會成為學科帶頭人的嫡系?未來進修和評職稱不會被排擠?未來是否還有上升空間?

別人跳槽,你跳坑?你想要的醫生跳槽指南終於來了

更進一步的,是否有比較好的科研平臺,比如有個實驗室,或者能拿到什麼科研基金,是否有國際一流資源合作平臺。能夠做訪問學者或者進修。如果可能儘量搭上一個醫學院,在教職體系同時弄個教授序列。

薪資福利

基本薪水能否漲30%以上,績效獎金能大幅度提高。能否明面上所有收入和以前灰色收入加起來差不多。如果明面收入就能養家生活,沒人願意惦記灰色收入的。

補貼種類是否豐富?每年的體檢是否能保障?是否有醫保,是否能覆蓋到子女和父母?手術室裡是否有免費的餐食?停車位是否能保障?年假時間是否能保障?帶薪進修和學術交流是否醫院支持?

運營管理

領導團隊是剛上任的還是馬上要卸任的?職能部室是否功能齊全人員又精煉?省得前線拼死拼活都是給官僚打工。

是否有成熟的運營體系?是否有專業團隊幫助做運營,不要讓臨床人員去關心自己的工作量去算獎金?制度是否透明?是否少有潛規則?文化是否簡單?

除此之外,交通位置、醫院設備、值班休息環境等也都是可以考量的因素,當然這些都是小問題,但如果在意細節的話,也不妨先觀察仔細。

別樣風景篇

許多人都說醫生是一輩子的職業,一旦選擇,這輩子都沒法轉行了。

果真是這樣?NO!如果做醫生做煩了,不想再坐診、再拿手術刀,有的是別樣風景等著你。

投身CME行業

醫學繼續教育(CME)這個行當是一塊不小的蛋糕,不僅如此,它還持續在增長和擴張。在美國,CME行業每年就能產生超過20億美元的銷售額,2016年當年的銷售額更是超過了26億。

國內的CME行業也差不多,同樣能給醫生提供“幫助藥企辦會”“撰寫會議發佈內容”這樣的工作。至於每年咱們有多少會……大家都懂。

此外,不完全依託藥企的CME也存在,比如職稱培訓、學分培訓,甚至執照考試教育、醫學院考研教育等也包括在廣義的CME當中。

試試醫療信息化行業

醫療信息化是我國醫改的重要內容,但既懂計算機,又瞭解臨床醫療知識,熟悉醫療流程的專業人才幾乎是鳳毛麟角。

別人跳槽,你跳坑?你想要的醫生跳槽指南終於來了

別的不說,關於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抱怨聲直到如今都是不絕於耳的,有時候是因為系統和具體的臨床工作不合。這就需要懂臨床的醫生來指導系統的設計思路和檢驗設計細節。

如果是你在計算機方面有專長的醫生,那麼恭喜你,輕輕輕鬆的百萬年薪絕對不是夢。

幫保險公司審核案例

隨著新醫改的發展,市場化的醫療保險業務也越來越多,市場也越來越大。

有不少醫生牴觸去做這個,認為自己在幫壞人工作。前不久還有醫生在微博上表示,幫保險公司減少患者理賠金額心理上過不去。

但反過來想為,從事這項職業的醫生也是幫助醫療體系減少過度醫療,提高醫療保險的質量,讓社會資源能更多地傾注在需要幫助的患者身上。

進大醫藥諮詢公司

不需要自己耗費多大精力,大公司一般都有很多資源和渠道,比如它能夠連接醫院—政府—醫保。

對於有野心的醫生來說,大諮詢公司能提供他們解決問題的平臺和領導團隊的經驗,但是壞處是經常加班,經常出差。

這類公司一般直接招剛出醫學院的醫生,不過偶爾也招處於事業中期的醫生,但是進入諮詢業大公司的醫生需要改變職業觀念以適應行業需求。

當然還有很多門路,比如進藥企、做醫療機構的管理崗位、加入醫務科、嘗試醫學寫作、當老師、進入公共衛生領域、去醫療服務公司工作、加盟醫療器械公司等,都是醫生可以轉職的選擇。

對這些工作進行比較毫無意義,除了薪資收入,個人興趣、職業特徵、家庭等都可能成為影響醫生決定的因素。醫信邦認為,只要願意嘗試,又是對幫助自己和他人都有利的工作,都是份值得投身的好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