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投放的新媒體廣告費多少被忽悠了?揭開大號刷量的黑幕!

對所有看好微信公眾號這個新媒體的人而言,9月29日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在這一天,微信後臺更新接口,導致很多微信公眾號無法使用刷閱讀量的作弊工具。一時間,很多篇篇文章閱讀10W 的微信大號,紛紛暴露了本來蒼白的面目,閱讀量從十萬掉到幾百,看得人尷尬症都犯了。

你投放的新媒體廣告費多少被忽悠了?揭開大號刷量的黑幕!

我們創享智庫服務過的很多傳統企業裡,有很多都在嘗試過“互聯網 ”的轉型,這些企業也都曾在這些微信大號上投過廣告。他們看重的,就是這些微信大號能產出具有高傳播度的優質內容,可以帶火他們的品牌。而微信這次行動,證明其中一部分所謂的“高傳播度”,根本就是人為製造的騙局。為此,我們不得不出來說點什麼。

媒體發展到現在,有些東西一直是沒變的。報紙追求的是訂戶數,電視臺追求的是收視率,網站追求的是PV、UV和IP,而微博、微信這些植根於移動互聯網的新媒體,追求的是賬號的關注人數、內容的閱讀數量和點贊數量。

這些反映的其實都是某個媒體在人群中的影響力。我們都懂,影響力越大,越好變現。很多企業都會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去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要麼是自己運營微信公眾號,要麼是給某些有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支付一定費用,然後在上面發佈與自己相關的資訊。

只是這個影響力的衡量標準,在微信這裡一直在變,一開始是關注人數,也就是我們說的粉絲量。公眾號剛出來時,對標的是新浪微博,而衡量一個微博賬號的影響力大小的最關鍵的衡量指標就是粉絲量,那時做微信號的人,只需要人為修改粉絲量,讓自己看起來像是一個萬千寵愛集於一身的賬號,就可以吸引企業來投廣告並賺(pian)取廣告費。

後來,粉絲可以看到某篇文章的閱讀量和點贊量了,這個衡量標準於是就變成了閱讀量和點贊量。找你投廣告的人一看,你粉絲這麼多,閱讀的和點讚的沒幾個,這說明我的廣告在你的粉絲面前根本沒展現啊,沒展現就不能轉化成購買,這有什麼用。於是,這一階段微信公眾號開始刷閱讀和點贊量,為的就是告訴那些想投廣告的企業,瞧見沒,你在我這裡發的廣告會有很多人來看。然後就可以繼續賺(pian)廣告費了……

你投放的新媒體廣告費多少被忽悠了?揭開大號刷量的黑幕!

那麼具體他們是怎麼操作的呢?

最low的刷量方法是自己刷。瘋狂加微信群,然後在群裡發紅包,求分享,求閱讀,求贊。

這個成本很高,但性價比很低,而且上不了規模。發一百個群,閱讀能到三千就了不起了,大多數人都是悄悄拿了錢就跑的,這個根本沒法控制。

你投放的新媒體廣告費多少被忽悠了?揭開大號刷量的黑幕!

有些企業裡的新媒體運營人員為了完成指標也會這麼幹,但這實際是對個人形象的一次嚴重透支,以後他在群裡就會被貼上“發小廣告的”這麼一個標籤,後面再想和潛在客戶建立社交關係就很難了。

最省事的方法是上某寶找推廣公司,用程序人為修改數據,這個因為過快的增長很容易被發現,但是便宜。

你投放的新媒體廣告費多少被忽悠了?揭開大號刷量的黑幕!

你投放的新媒體廣告費多少被忽悠了?揭開大號刷量的黑幕!

現在的市價差不多是二三十塊1000閱讀,或是五十塊2000個新增粉絲,有的還會附送5% 的贊,相當划算。我們很多年紀偏大而且以前沒接觸過互聯網的企業家,還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很容易就被這樣糊弄過去了。

還有一種是形成了規模的推廣公司,他們主要靠人肉點擊,這樣刷出來的量因為是真人操作很難被發現。他們有一堆QQ、微信群,群裡這些人分佈在全國各地,主要是學生、無勞動能力的人或是社會閒散人員,刷量的任務下達後,他們會有各自的小組分工合作。

更高端的是,有些公司會通過一個類似滴滴打車的自動分發機制來分派任務訂單,接單的人接到後,能夠通過鏈接快速直達目標文章頁面,並且可以通過URL跳轉來自動計算績效,相當牛逼。

有時候我會想,這些刷量公司技術手段,以及他們內部的管理、激勵機制和任命分配系統還是很有含金量的,一般人還真做不了,既有如此能力,為什麼還做這種坑蒙拐騙的事情呢?

你投放的新媒體廣告費多少被忽悠了?揭開大號刷量的黑幕!

因為這條黑色產業鏈的存在,很多很棒的東西都被汙染了。

具備高傳播度的優質內容大家當然都喜歡,但做出這樣的內容首先要有創意,其次要有傳播渠道。很多企業找新媒體人做廣告,也是希望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能以一種新穎有趣的方式快速呈現在公眾眼前,獲得公眾的好感,進而將他們轉化成購買者。

這些為企業服務的新媒體人,製造這樣的優質內容本來就是他們的工作。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新媒體的代表,已經佔了渠道之利,新媒體人所要想的就是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內容有創意、易於被接受。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技巧、視野、思維方式都能得到很好的打磨。

但是很不幸,這其中的一些人因為發現了刷量的作弊工具,這使得他們能很好地給企業“交差”,然後拿錢。既然來錢這麼快,誰還認真去生產優質內容呢?他們沉溺在“賺快錢”的快感中,並且真心認為那些虛假的繁榮是有價值的。但這樣幾年下來,人就廢了,新媒體這個行業和微信公眾號這個平臺,因為無法持續有效地產出價值,也就被糟蹋了。

你投放的新媒體廣告費多少被忽悠了?揭開大號刷量的黑幕!

這個惡劣影響還不僅限於新媒體本身,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接入新媒體,並將它作為重要的品牌宣傳渠道,有的傳統企業,甚至還將它視為互聯網轉型的必經之路。然而,企業內部的新媒體運營人員自己弄虛作假偽造業績,企業外的新媒體人與企業內市場部同流合汙套取資金,一來讓轉型中的企業造成誤判,讓他們以為自己目前的方式是有效的,這就會導致企業沒有真正跟上互聯網時代的腳步,最終關門大吉;二來給企業內部製造了產生腐敗的土壤,這個的影響就更嚴重了,它會一點一點掏空企業。BAT都曾經在內部進行過針對騙取推廣費的反腐,為的就是不讓這種風氣影響到企業運作。

盤點BAT反腐三大事件:企業內部反腐刻不容緩!

微信的這次行動,一下擠幹了很多微信大號的水分,可謂是新媒體界一次有力的“正本清源”。企業在微信大號上投放廣告,微信大號用10W 的閱讀量回報對方,可是這10W 的閱讀量裡,有多少是真正關心這家企業的人帶來的?這也算是給這些企業和新媒體人敲了警鐘。

微信打擊刷量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前面提過的——為了保證微信的生態能夠健康繁榮地發展,讓它不至於淪為58同城那樣的真假難辨的小廣告分類基地。

而這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為微信的變現掃清障礙。

這首先要從微信大號和微信平臺的關係講起,微信大號的核心是優質內容,而優質內容可以帶來流量,流量又可以變現。平臺和大號的關係是一種相互制約的關係,自媒體平臺需要圈住大號,讓大號入駐平臺,為平臺帶來流量。但是大號大量變現,又擠壓了平臺的利潤空間。你看了一篇公眾號文章覺得好,大多數情況是給發佈者打賞,而不是給微信打賞對不對?但是作為補償,你會因此繼續留在微信這個平臺上,你就是微信需要的流量。

這就是微信打擊閱讀造假的原因——現在它不僅想要流量,還想要大號的掙到的錢。最近大家都注意到了吧,從9月22日開始,朋友圈廣告越來越多了。

你投放的新媒體廣告費多少被忽悠了?揭開大號刷量的黑幕!

終於,主打社交的朋友圈變成了“廣告圈”

為了呼籲企業投朋友圈廣告,它就必須對大號做出限制。企業推廣預算這個蛋糕,一直都是大號切得多,微信平臺出力沒收益自然不高興,現在它所做的就是用微信自身的影響力去代替大號的影響力。站在企業的角度看,大號最多幾百萬粉絲,微信的活躍用戶可是有5億多,從展現效果的角度看,“找誰投廣告”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一目瞭然?

另外,微信通過打擊造假的大號,讓那些真正有優質內容的大號得到了生存空間,明面上是在阻止劣幣驅逐良幣,但實際上,真正有優質內容的大號因為自己的價值被完全展現,下一步它肯定會提高報價,這也是把企業往微信平臺那邊推啊,就看這個坑大號們跳不跳。

最後,我們來講講,如何科學地識別哪些大號是在刷量?

一是觀察一篇文章發出來之後的30分鐘,能有多少閱讀,如果在30分鐘內閱讀都不到2000,而後的10個小時,能到10萬,估計有刷量的嫌疑。

你投放的新媒體廣告費多少被忽悠了?揭開大號刷量的黑幕!

你投放的新媒體廣告費多少被忽悠了?揭開大號刷量的黑幕!

二是看評論留言數,很多10萬 大號都不敢放開文章評論留言,因為留言的刷量成本過高,雖然微信最多隻允許一篇文章放出100條精選留言,刷量的號都懶得做。

三是看點贊,持續多看幾篇,這個是門檻比較高的,如果一個原創讚賞都沒有的大號,還是需要質疑一下這個大號的內容創作能力,沒有內容創作能力的大號,僅僅是有曝光量,沒有用戶吸引力。

四是看朋友圈,這個號,究竟在你的朋友圈,你朋友的朋友圈,有無被轉載過,也就是進行樣本的推算,如果只是有顯示的閱讀率,沒有見過實際的曝光,也是有問題的。

五是看這個號的運營者,如果在這個賬號涉及的領域,沒有任何的知名度,僅僅是有10萬 的閱讀量,還是多考察一下吧。

你投放的新媒體廣告費多少被忽悠了?揭開大號刷量的黑幕!

該講的都講了,相信各位對這次的事件已經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這次打擊造假的效果和影響能持續多久,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

我們終於迎來了價值迴歸,只有好人才能賺錢的時代。

最後放一張來自知乎的數據統計圖,看一下你們企業有沒有被這幫人坑過。順便說下,很多微信公眾號怕丟人,已經把28號的文章刪了。

你投放的新媒體廣告費多少被忽悠了?揭開大號刷量的黑幕!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