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麓湖的理想是讓人忘掉「麓湖」

文/蒲陽

1月13日,國內現象級“神盤”麓湖舉辦“麓客+ 2018城市創想禮”發佈活動,這場活動更像是一場關於城市發展的研討會。活動中麓湖總設計師羅立平在其主題演講中首次發佈“群島計劃”,強調“人,才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土壤,設計師和建設者不過是園丁。”

通篇演講,羅立平從麓湖尋找的項目原型里斯頓說起,多次強調麓湖希望成為居住、工作、遊憩於其中的人們共同的家園,而並非一個簡單的房地產項目。

透過這場活動,麓湖實際表達了一種新的城市運營理想:希望人們忘掉樓盤“麓湖”,記住“共同的家園”——麓湖。

原來,麓湖的理想是讓人忘掉“麓湖”

羅立平在“麓客+ 2018城市創想禮”上發佈“群島計劃”

這一次發佈會,麓湖不賣房子,而是希望更多人加入他的“圈子”

回到發佈會現場,麓湖將這場“城市創想禮”發佈會分成了三個章節,即致敬城市事件、七位城市社群運營者的分享和發佈麓湖“群島”計劃。整場活動中並未對過去一年裡麓湖的銷售業績、物業交付使用的情況等做任何闡述,而是將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城市”二字上。

這樣的環節設置,充分表達了麓湖站在城市運營的視角下對項目未來發展的思考。這也是麓湖繼2016年之後,再次濃墨重彩地強調項目的城市屬性。

原來,麓湖的理想是讓人忘掉“麓湖”

發佈會聚焦於麓湖的城市屬性

2016年,麓湖總設計師羅立平在其給業主的公開信中提出,麓湖將是一座“MIX之城”,產業、居住、生活、工作,都是這座“城市”必須承載的功能。在這樣的前提下,麓湖自然不僅僅是一個為富人打造極具設計感和個性化的房子的項目,而是充分考慮不同社會角色、不同身份地位、不同財富量級的人們的需求的城市。

“MIX之城”提出後不久,麓湖即宣佈推出總價門檻在百萬級的“輕奢系”產品,以至於此後相當長的時間裡,行業內和買房人都還認為”MIX”只不過是麓湖為自己推出低總價門檻的住宅產品但又不想拉低項目調性的一種“託詞”。

對於這樣的誤讀,麓湖並沒有做過多闡釋。而是借這場城市創想禮發佈“麓湖·群島計劃”,將其“MIX之城”的含義,呈現得更為完整,更為充分。

原來,麓湖的理想是讓人忘掉“麓湖”

羅立平發佈“群島計劃”時的演講

“群島計劃”嚴格說來並不是一個完成的、成型的計劃,而是一種宣言和號召,希望所有認同麓湖理念、認同“麓客”價值觀和理想的人們,彼此鏈接,為一座城市的永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羅立平在他的演講中指出,“人,才是一座城市中最核心的土壤,而設計師與開發者不過是園丁。只有土壤被激活,懷抱著共同的期待,充分參與,這個城市才能真正煥發出生生不息的長久活力。”

原來,麓湖的理想是讓人忘掉“麓湖”

羅立平發佈“群島計劃”時的演講

這至少表明,麓湖發起這個鏈接每個人的“群島計劃”的動機,並不是考慮項目後期仍將不斷修建起來的房子該如何賣掉,而是關心這個蘊含了開發者極大熱情、理想與抱負的“城市”在完全交到城市居民們手中時,還能否良好地運轉下去。

看得出來,相比賣房子,麓湖更關心如何讓更多的人加入麓湖的“圈子”,共創家園。

在羅立平演講的過程中,去年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開篇中就被提及的詞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直在筆者腦中浮現。

那麼,什麼樣的生活才算美好?恐怕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答案。

然而,從人的社會性、群體性,以及個人價值實現角度進行思考,人的幸福感、被認同感更多的來自於社會貢獻的大小——這不正是麓湖所強調的參與性和家園共創嗎?這應該也是90%以上的人的積極生活態度的來源。

麓湖的願望:重構城市中產業和人的關係

房地產市場在最近兩年發生了巨大變化,調控步步升級之下,開發企業獲取土地的成本越來越高,開發利潤空間被一再壓縮。但同時政策也為房地產開發企業打開了另一扇窗,“特色小鎮”成為國家政策大力提倡的方向,而帶產業拿地、進軍產業地產和特色小鎮領域,也成為越來越多開發商們的共識。

特色小鎮也好,產業新城也罷,命脈都在“產業”。動輒上千畝的土地,要求進入到這個領域的開發商必須在大規模的土地上建設一個完整城鎮起來,而不僅僅是簡單地蓋幾個工廠,修幾個小區。哪怕只是為了房子更好賣,開發商也必須站在“城市”的層面上來給買房人講故事。

全世界都不乏懷揣著“產城一體”美好願景而最終被建成 “鬼城”、“睡城”的項目。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產業人口與居住人口的重合度太低。

如何在新城中完成城市產業與居住者之間的關係重構,關係到一個產城項目最終的成敗。“群島計劃”發佈的背後,正是麓湖對這個問題的深度思考。

原來,麓湖的理想是讓人忘掉“麓湖”

羅立平發佈“群島計劃”時的演講

在“群島計劃”中,麓湖給出了探索的路徑:充分鏈接人與人,與“麓客”分享項目的產業和商業計劃,並以較低的門檻讓“麓客”參與其中。這裡需要指出的是,“麓客”並非狹隘的僅指麓湖業主,而是指所有認同麓湖價值觀,願意參與到麓湖創建中的人們——簡單地說,麓客,即麓湖價值觀共同體。

麓湖所設想的產業與人之間的關係,正應該如這個項目規劃建設團隊從十多年前就參照的現代新城藍本——美國里斯頓新城一樣,讓人們能在同一社區工作並生活,通過多種類型住宅的組合,使一個家庭從青年、中年到老年的各個階段都無需從社區中搬走。

原來,麓湖的理想是讓人忘掉“麓湖”

麓湖的城市藍本、全世界新城開發領域的經典之作“里斯頓”

原來,麓湖的理想是讓人忘掉“麓湖”

麓湖就規劃設計尋求里斯頓之父羅伯特·西蒙的建議

實現這個美好願景其實是一項極為艱鉅的挑戰,因為在產業和人口導入的同時,麓湖還必須兼顧整個項目的開放性。既不能簡單粗暴地將產業總部、生產基地引進來之後為產業人口修建“員工住房”和相應的生活配套,也不可能以其所構建的產業“理想國”來說服那些買了麓湖房子的人們,都成為麓湖未來的“產業人群”。

可行的辦法應該是,首先通過一定量的產業導入,讓麓湖這座“城市”有持續發展的原始動力,其次在整個項目的規劃上有充分的前瞻性,為後續的城市產業發展留出足夠的空間,提供給居住其中的人們在麓湖創立各種全新產業的機遇,以促使整個“城市”可以不斷自我升級,自我更新。這既需要通盤的謀劃,又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潛移默化。

群島計劃:讓人忘掉作為項目案名的“麓湖”

在“麓客+ 2018城市創想禮”的活動中,第二個環節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社群運營的探索者們的分享,他們講述了社群運營各種可能的方向和有價值的實踐,這些嘉賓所分享的,也正是一直以來麓湖在不斷探索的社群運營可能性。

原來,麓湖的理想是讓人忘掉“麓湖”

山野真悟在“麓客+ 2018城市創想禮”上作主題分享

並且,往細微的層面上說,羅立平在最後的演講環節提出的“群島計劃”,也正是希望麓湖在更多的維度上、更充分地鏈接各種形式的社群,而且,必須打破狹義的社群定義和社群邊界。

國內著名的自媒體人、社群運營的觀察者和研究者,“房叔”倪哲遲從社群運營的角度將麓湖的實踐定義為“城市社群”運營,並認為是在“社區社群”、“小鎮社群”之外,給社群運營提出了一個更宏大的命題。

作為一個城市級社群的麓湖,希望鏈接所有的“麓客”,這個願景帶著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更透露出麓湖的“野心”——讓人們忘掉那個作為項目案名的“麓湖”,記住一個新的,意味著所有麓客共同家園的“麓湖”。

原來,麓湖的理想是讓人忘掉“麓湖”

羅立平發佈“群島計劃”時的演講

將“一生之城”里斯頓視作藍本的麓湖,在十多年的開發建設和運營中,一直在向里斯頓借鑑、學習。當然,兩者確實具有很多相似性,比如所處區域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及其所帶動的高素質人口聚集,比如從一開始就充分考慮自然和人造景緻的營造,比如生活、工作、休閒等多重城市功能的複合,比如多樣化的住宅產品滿足人們在不同階段的居住需求……可以說,里斯頓建設的七條原則,在麓湖都能找到與之對應的內容。

原來,麓湖的理想是讓人忘掉“麓湖”

里斯頓

但要像里斯頓新城那樣,從一開始就讓居住其中的人們充分參與新城建設和運營的各項決策,讓人們形成“里斯頓是大家共同的家園”這樣的共識,則是麓湖一直在花費巨大心力去做,卻又最難實現的一環。“餐議會”也好,“商業共享計劃”也好,“志願者系統”也好,都難以復刻里斯頓那樣一個從一開始就具有共同願景和建設原則的城市“公約”,更何況,在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這個詞的含義,早就被固化甚至被妖魔化。那麼,打破人與人之間“孤島”的狀態,實現更多的鏈接,以形成“群島”,就是麓湖生態城尋求“解法”的必然方向。

“鏈接”,不僅僅是社群運營的核心,更是當下新零售、新經濟的組織模式的核心,在充分的鏈接下,消費行為的產生、集體意識的形成、共同利益的呈現、共同願景的確立、管理方式的變革,都有了新的場景來承載。

記者觀察:

對於麓客來說,不止是麓湖,更是“共同家園”

原來,麓湖的理想是讓人忘掉“麓湖”

麓湖認為,共同創建的才是家園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今天所面臨的特色小鎮、產業新城等新的命題,讓開發商必須開始思考新的場景如何去構建。有一種共識是,3—5年之後將是全國各地特色小鎮大規模出現爛尾的高潮期,我們起碼可以預見的是,像麓湖這樣早已開始“焦慮”自己打造的這座“城市”未來如何實現永續發展,併為之不斷實踐,不斷鏈接,構建城市級的社群的項目,離它的成功藍本里斯頓新城是最近的。

十年間,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開發商同行前往麓湖考察、交流、學習,大多數都是帶著“複製一個麓湖”的願景而來,最終卻都以“麓湖無法複製”的結論而去。不過,最新發布的“群島計劃”卻告訴所有人:當一個小鎮、一座新城裡的人們被充分鏈接的時候,當新城裡的人們有了共同家園意識的時候,是不是叫麓湖,已經不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