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故宮的國寶級字畫都是他捐的 晚年卻因級別不夠換不了病房


說起書畫,你可能會想起陸機的《平復帖》、展子虔的《遊春圖》、李白的《上陽臺帖》,這些都是故宮的鎮館之寶。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些字畫竟然是由一人捐給故宮的,而且他分文不取,此人就是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

張伯駒出身名門,是直隸總督張鎮芳之子,民國大總統袁世凱之侄。他從小就錦衣玉食,但是跟其他富家子弟不同的是,張伯駒十分上進。他聰穎好學,7歲入私塾,9歲能寫詩,從小便有著“神童”的美譽。生逢亂世,家裡人自然希望張伯駒能夠去做個軍官,成就一番事業。

但是他看不慣官場的腐敗之風,自己覺得做軍人簡直是一種“恥辱”,於是,他毅然脫下軍裝,閒在家中,每日只寫詩作畫,看戲唱曲,過得好不自在。張伯駒雖然家境殷實,常與闊公子為友,但是絲毫未沾紈絝之氣。他熱衷於書畫名品的收藏,經常會為名品一擲千金。


有一年,他得知溥儒要將西晉陸機的真跡《平復帖》出售給洋人。張伯駒聽到消息後氣得跺腳,如此無價之寶,一旦流失海外,必成千古之恨!於是張伯駒找到了溥儒,問他多少錢才肯賣。

溥儒張口就要20萬大洋,而且不肯還價。張伯駒有心無力,只好作罷。後來溥儒敗落了,連母親治病的錢都出不起,這個時候張伯駒二話不說借給他一萬大洋。這也讓溥儒慚愧不已,最後答應以4萬大洋的低價將《平復帖》賣給張伯駒,為中國保住了這一無價之寶。

後來張伯駒又陸續買下李白真跡、杜牧手卷、黃庭堅書法等書法大作。而代價卻是,賣掉了自己在北京和天津的所有房產。這裡面就包括北京一環內的一個院子,現在拆遷補貼起碼都在一億人民幣。

1956年,張伯駒將一生所藏盡數捐獻給了國家。時至今日,這些珍品還都是故宮的鎮館之寶,價值不可估量!當時故宮給了他20萬元,張伯駒一口回絕,只答應收下了一張文化部頒發的獎狀。1982 年元宵節,張伯駒因病住院。當時是安排在了一個8人間的病房,條件十分簡陋,於是他向醫院提出換個單人間。卻被醫院一口回絕,理由是:不夠級別。後來他又提過好幾次要求,但一律都被拒絕。

最後張伯駒的學生看不下去了,跑到北大醫院門口叫罵:“你們醫院知道張伯駒是誰嗎?他一個人捐獻給國家的東西,足夠買下幾座你們這樣的醫院!”1982年的2月26日,張伯駒停止了呼吸。

時至今日,我們再沒有理由不知道他。請記住他的名字,記住我們永遠的先生,張伯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