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雙面膠》中的女主溫順乖巧,會幸福嗎?能改變悲劇嗎?

《雙面膠》這部劇有海清、塗松巖、潘虹、李明啟等聯袂主演,該劇是根據真實事情改編的。演員們的表演很到位,看此劇,一邊憋氣一邊扎心,赤裸裸暴露了婚姻裡的無奈,人性的缺陷,更為女主感到憤憤不平,惋惜又悲嘆。有個別男權主義者卻覺得女主性格使然,又傲嬌又作,不懂尊敬長輩,不會控制情緒。他們認為假如女主脾氣溫順乖巧些,不會走到家破人亡的地步,會有一個完整的家。真的會如此嗎?就此分析一下。

假如《雙面膠》中的女主溫順乖巧,會幸福嗎?能改變悲劇嗎?

男主和女主的結合,除了門不當戶不對,二人在三觀上差異大,為人處世上大不同。男主鳳凰男,雖然身體脫離了農村,在上海讀過大學。但心理的想法並未脫胎換骨,三觀還停留在農村耳濡目染的薰陶中形成的固執觀念。養兒防老和養育父母是理所當然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和同甘共苦的情義是在所不惜的。這些價值觀放在小農時代,放在農村有生存的土壤和存在的必要,但他已經脫離了農村,邁進了城市。城市化的生活講究合情又合理,尊重個體差異和個人選擇。

假如《雙面膠》中的女主溫順乖巧,會幸福嗎?能改變悲劇嗎?

男主意識不到,他的為人處世完全按照傳統的思想和狹隘的想法進行。把父母接來同吃同住就是孝敬父母,姐姐需要錢傾囊相助外,借丈母孃家的錢也要幫忙到底。父母想抱孫子,想傳宗接代,他甜言蜜語哄騙女主懷孕,在他的意識裡,女人嫁給他,生孩子是責無旁貸的,不管同意與否更不論時機合適否。男主的所作所為就是愚孝和大男子主義的自私驅動。他對女主的尊重和服從僅僅停留在表面,骨子裡是想一不二的,所作所為沒有設身處地的考慮女主和她的想法。

假如《雙面膠》中的女主溫順乖巧,會幸福嗎?能改變悲劇嗎?

女主是上海女孩,受爸媽寵愛長大,自小在城市長大,見慣了上海弄堂裡的人情世故,有正常城市女孩的三觀,骨子裡還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她看不慣小氣的人,不想嫁上海男人,更不想按照媽媽的教導嫁外國人。女主喜歡大氣又帥氣,敦厚又和善的男人。她遇到了男主,她以為找打了真愛,嫁給了愛情,她才義無反顧地嫁了。這點上,女主比起那些在婚戀市場上挑挑揀揀、高不成低不就,腦子裡精打細算又斤斤計較,不肯降低身價又想借婚姻騰飛的女孩高尚多了。女主不夠現實、不夠精明的想法導致了她嫁給了鳳凰男。嫁人之後,她縱然性格傲嬌點,直爽些,不會刻意控制情緒。但男主力邀公婆來同住,雖然心裡一百個不樂意,體諒男主,她還是同意了。公公病重想抱孫子,她每天穿上緊身衣在公公面前展示孕肚,只為給公公活下去的動力。男主籌錢愁的困頓不堪,女主雖有自己的主見和正確的認識,只因心中對男主的愛,她才放下身段,回家從爸媽哪裡連哄帶騙的借到錢。女主婚後的做法,除了性格外,一時控制不住情緒發脾氣外,實在看不出,還有那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這些事上,讓人看到了女主是一個純真和良善之。女主表面上雖然佔了氣勢,嘴巴也不饒人,也打壓了男主。女主骨子裡懂得換位思考和體諒別人,她更愛男主和這個小家,為人處世處處才會尊重和考慮別人,並沒有任性地一意孤行。

假如《雙面膠》中的女主溫順乖巧,會幸福嗎?能改變悲劇嗎?

劇中的公婆身自貧寒,艱苦樸素中長大,但那些根深蒂固的三觀早已落伍。在現代社會,在城市裡,早已不合時宜的。貧窮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和改變力,把他們的一生禁錮的死死的。女主公婆除了愚昧和不自知外,更大的問題是有著強烈的控制慾和改造別人的慾望。假如來到兒子家後,尊重兒子的小家庭,做好本分和本職,不干涉,不管閒事,大家會相安無事的。女主的公婆恰恰相反,他倆覺得是長輩,是一家之主,公公要求傳宗接代。婆婆挑剔兒媳亂花錢,不幹家務,愛睡懶覺。試想,現在年輕人,誰能忍受這樣的操控和干涉。 假如女主又乖巧又溫順,覺得女主好欺負,好改造,他們會更加變本加厲,得寸進尺。女主會被他們改造的面目前非,會更加痛苦不堪,除非女主變得和他們一樣,那樣的女主就是鄉下的潑婦或小媳婦,這也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