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星月盤得好,這些誤區一定要知道

所謂星月,常見的說法是:其表面的黑色小點像星星,每粒籽上都有一顆白色大眼,像是夜空中的月亮,因此得名星月。

要想星月盤得好,這些誤區一定要知道


盤得對

要先知道自己在盤什麼!

①星月菩提究竟是什麼?

作為四大菩提之一的星月菩提,本體是一種木質藤本植物、黃藤的種子,現在一般玩星月的人手上的大多數都是我國海南產的元寶籽,還有一少部分是來自尼泊爾的金蟬籽。需要提醒的是,尼泊爾的元寶籽基本不存在,別被忽悠。

②菩提上的星月從何而來?

星月菩提和其他所有菩提一樣,並非天生長成這樣。需要靠人手剝皮打磨拋光製作成可以盤玩的樣子。

月:星月菩提上的「月」,是黃藤種子的胚胎位置。

星:星月菩提上的「星」也就是胚乳的表面會凹凸不平,黃藤這種的表面凹陷會特別明顯,皮的一部分陷入坑中形成黑色,拋光後成為了「星」。

要想星月盤得好,這些誤區一定要知道


盤得對

要先懂得這些入門知識

就像彩色寶石雖然在挑選品質時跟隨了鑽石額度4C標準,但作為「彩色」寶石,自然以色彩為首選一樣;星月菩提既然叫「星月」菩提,在挑選時就要以「星月」的密度為挑選前提,其他標準的重要程度是這樣的:密度>做工>款型>色差>正月

>>>部分關鍵詞科普

正月:胚眼在菩提籽正中心。

弦月:胚眼在菩提籽上不居中而在外面上。

密度:菩提籽上星月分佈的緊密程度。

色差:同一串星月菩提上,每一粒菩提籽之間的自然顏色有無差異。

陰皮:黃藤籽做成菩提籽時,漿液是否嚴重到影響部分顏色偏差。

紅籽:因為浸水而使得顏色有變。

款型:除了正圓之外,也有人喜歡不同形狀,故而也有製成不同形狀的。

>>>辨識密度

星月菩提可以長年把玩,密度好的開片細膩 、盤到玉化程度比較快;密度不好的開片快、上色快、碎的快、扔的快!

①星中黑色要滿而不空、星點積細如牛毛者,好。

②同串星月,籽的體積相當、重量相當者,好。

③盤玩變色慢者,好。

要想星月盤得好,這些誤區一定要知道


盤得對

要先排除這些誤區!

誤區①:密度就是要「繁星滿天」?錯!

很多人以為星月菩提的所謂密度好,就是星星多且密集。這個觀點是錯的!真正的「密度好」是不在乎星月數量的,而在乎一顆菩提籽上的「星」是否分佈均勻,是否團結圍繞著「月」。

誤區②:品相很重要?都是因人而異的!

很多人玩星月,開口就是什麼「留白稀鬆」之類的專業術語,新人或者外行可能就不太懂了,說的明白一點,其實品相首先是要玩的人直觀感覺上很舒服。好的星月不僅是盤玩養生,也是一種值得欣賞的藝術品。

誤區③:幹磨好還是水磨好?天然的好!

玩星月菩提,其實幹磨水磨沒有什麼差別,看個人喜好而已。稍微有了解的人知道現在買星月都是要幹磨不要水磨,並非是因為水磨不好,而是因為市面上有很多無良商家趁著水磨加入漂白劑、雙氧水等。買前,千萬要打開聞一下是

否有異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