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大沖「邂逅」月全食

27日20時30分左右,火星從雲層裡鑽出來,紅光燦爛,不讓月色。據瞭解,這次的火星為2003年8月29日以來最明亮。

在同一個晚上,火星大沖和月全食聯袂上演,並且同框留影。這是繼年初月全食之後,廣州市民年內看到的第二次“紅月亮”,而要再看到火星大沖,就要等到17年後了。

火星看著像粒橙色豆子

當火星、地球和太陽依次排成一條直線時,稱為火星衝日。當火星衝日時,火星恰好位於“近日點”附近,就稱為火星大沖。衝日期間,火星在深夜上中天。此時,火星地平高度最大,火星光芒穿過的大氣層最薄,觀測時機最理想。

這麼難得的天宇奇觀,天文愛好者怎麼會錯過?廣州市天文愛好者協會早早就開始籌劃觀測活動。不過和1月31日那次月全食相似,這次月食前幾天天氣不太理想,讓人擔心大幕拉開時火星和月亮會“猶抱琵琶半遮面”,或者乾脆就被厚厚的雲層擋住。幸虧這一次同樣也守得雲開見月明。

前晚廣州市天文愛好者協會出動至少8臺天文望遠鏡供市民免費觀測火星。由於東南邊天空有薄雲,連月亮都好像蒙了一層紗。直到前晚20時30分左右,火星才從雲層裡鑽出來,紅光燦爛,不讓月色。據瞭解,這次的火星為2003年8月29日以來最明亮。火星視亮度達到負2.8星等,比木星更耀眼,其視亮度僅次於太陽、月亮和金星。記者聽到不少市民對15年來最光彩奪目的火星驚歎不已。“老師老師,月亮下面這顆星究竟是什麼?”有市民對看到的景象不太肯定,小跑著向廣州市天文愛好者協會理事長羅震宇求證。“這就是火星。”記者通過天文望遠鏡看到,火星在視場中如同一粒小豆子,顏色橙紅,有愛好者將其比喻成一隻迷你橙子。天文愛好者告訴記者,前幾天用望遠鏡能看到火星的極冠及其表面明暗變化。前夜可能是太亮的緣故,較難看到這些細節。

下一次月全食要等3年

火星大沖帶來的震撼還在眼前,月全食緊接著就開演了。昨天凌晨2時24分,“天狗食月”開始,月亮左上方出現了一塊陰影。月全食用肉眼就能清晰看到,記者選擇了一處視野比較開闊的高樓,稍微一抬頭就能看見月亮。儘管和幾個小時前的火星類似,月亮下方有一塊浮雲遮擋,形成了一團光暈,但不影響月食觀測。到3時30分左右,月亮的光芒已基本被地球的影子蓋住,局部帶有一點暗紅色。而此時火星依然在月亮不遠處,跟一個小跟班似的。“紅月亮”與紅燦燦的火星同框,畫面感十足,不由令人感慨宇宙的浩瀚。

昨天凌晨的月全食,食甚在4時22分,生光5時14分,復圓6時19分。最大食分為1.613。在廣州,昨天的月食是“帶食而落”。天文愛好者告訴記者,月全食肯定發生在望月(月亮最圓)。這次望月,是今年全年望月中視直徑最小的,只有28.97角分,比當天太陽的視直徑還小。

為何今次望月的視直徑最小?因為它恰好運行到距離地球最遠的地點。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次月全食,時間長達104分鐘(從食既至生光),是18年來時間最長的月全食。近300年來,最長的月全食時間發生在2000年7月16日,月全食時間長達107分鐘。月全食時間最長與月亮和地球相距最遠有關,也與太陽和地球相距最遠有關。

如果錯失這次月全食,我國下一次看到月全食要到2021年5月26日才能觀賞到。

移民火星還早著呢

有天文愛好者告訴記者,近日日落兩個小時後,在東方偏南的晚空,就可在摩羯座觀賞到紅光燦燦的火星。

火星近日走進大眾視野,不僅因為“大沖”,也因為人類發現其南極冰蓋表面下約1.5千米處存在一個約20千米寬的液態水湖。科研人員分析了觀測數據後發現,在火星南極冰蓋地區的雷達信號出現明顯異常,形態與地球南極冰川下的液態水湖相似,說明火星上有穩定的液態水存在。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後研究員葉泉志專業是天文學及行星科學,他告訴記者,這個發現意味著火星表面現在可能還有相當量級的水,但要說星際移民什麼的就扯得太遠了。因為這只是發現了液態水湖存在的可能證據,具體是不是湖還需要後續驗證。“火星是不能像地球一樣居住的,但如果有水的話,就有可能可以就地用水了。”葉泉志說,這個發現還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21世紀,共發生7次火星大沖,每次火星大沖,其視亮度都超過負2.7星等。其年份是:2003年、2018年、2035年、2050年、2067年、2082年和2097年。火星大沖有15年、32年、47年和79年的週期。如果錯失觀察這次火星大沖,下一次觀賞到更明亮的火星大沖,要等到2035年9月16日才可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