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元起家,曾哭求銀行20萬貸款而不得,如今年入1400億

1985年,在珠海特區的荒地上靠10萬元建成塑膠廠

1988年,因經營不善負債累累,哭求銀行,獲得20萬元貸款開始起死回生

1996年,首創"淡季返利"營銷模式實現彎道超車,躍居中國市場No.1

2004年,在國美風頭正盛時,拒絕向國美供貨,致力於自建門店

2017年,全年營收達到1482.86億元,淨利潤224億元,成為行業最賺錢公司

10萬元起家,曾哭求銀行20萬貸款而不得,如今年入1400億

這就是格力,中國空調行業的龍頭,連續22年稱霸中國市場。

格力真正的誕生時間是1991年,由當時的珠海海利空調器廠和珠海經濟特區冠雄塑膠有限公司合併成立了格力空調器廠,其實當時的品牌名稱並不是格力而是"海樂",由於海樂商標被人搶注,不得已重新想了一個名字才有了現在的格力。

格力的成功離不開兩個人:朱江洪和董明珠,格力的歷史就是這二人執掌的歷史。

10萬元起家,曾哭求銀行20萬貸款而不得,如今年入1400億

朱江洪時代

1988年,朱江洪從廣西百色礦山機械廠調回珠海,出任冠雄塑膠廠總經理,當時的塑膠廠因經營不善負債累累,而且還得罪了很多客戶,朱江洪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挽回客戶,為此他親自登門道歉,贏得了客戶給予的再一次機會,因為開工缺錢,跑遍了珠海的所有銀行幾乎都吃了閉門羹,最後農業銀行貸給了他20萬,就是這20萬讓塑膠廠開始起死回生。1991年,另一家公司海利空調器廠陷入困境,於是與塑膠廠合併,成立了格力空調器廠,朱江洪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合併後公司的總經理。從1991年到1994年,朱江洪帶領格力穩步發展,銷售額從1億暴增至20億。

10萬元起家,曾哭求銀行20萬貸款而不得,如今年入1400億

朱江洪董明珠搭配時代

1990年,當時已36歲的董明珠從南京隻身南下珠江加入了格力成為一名銷售業務員,因連續40天追討客戶42萬的欠款獲得了朱江紅的賞識,也就此開始了她的銷售傳奇。1994年,格力的部分骨幹銷售人員集體辭職,董明珠就在這個格力最危急的時刻,升任了經營部部長。1996年董明珠首創淡季返利模式,拿出2%的利潤補貼經銷商,促使當年格力的銷售額出現逆勢增長,超過了當時的空調大王"春蘭",一躍成為國內第一空調品牌。2001年,董明珠被提拔為格力電器總經理,朱江洪任董事長,正式開始了朱董搭配,並掀開了格力高速發展的時代。

10萬元起家,曾哭求銀行20萬貸款而不得,如今年入1400億

2004年,成都國美單方面大規模降價銷售格力空調,格力認為國美破壞了價格體系,要求其"立即終止低價銷售行為",但是當時的國美風頭正盛不予理睬,於是董明珠下令停止向國美供貨。最終的結果是格力退出國美全國門店,轉而自建門店和經銷渠道。"朱董配"時代長達十年之久,朱江洪和董明黃祖兩個性格迥異的人,聯手將格力打造成了中國空調行業的領軍者。

10萬元起家,曾哭求銀行20萬貸款而不得,如今年入1400億

董明珠時代

2012年,朱江洪達到退休年齡卸任董事長,由董明珠兼任格力集團董事長、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及總裁,格力開始進入董明珠度挑大樑的時代,就在鐵娘子上任的這一年,格力成功躋身千億企業陣營,當年董小姐曾揚言用5年時間再造一個格力,不過遺憾的是這個目標並未實現,2015年格力業績大跳水,硬是從1400億跌到977.45億,也是格力的首次負增長,兩年之後直到2017年,格力才再次回到1400億之上,回補了這個缺口。

10萬元起家,曾哭求銀行20萬貸款而不得,如今年入1400億

在近些年格力的發展過程中,格力也開始往多元化發展,旗下擁有晶弘冰箱和大松(TOSOT)小家電兩個品牌,同時董小姐還造手機、造汽車,未來的格力到底能否再續神話,只有讓時間來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