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元起家,曾哭求银行20万贷款而不得,如今年入1400亿

1985年,在珠海特区的荒地上靠10万元建成塑胶厂

1988年,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哭求银行,获得20万元贷款开始起死回生

1996年,首创"淡季返利"营销模式实现弯道超车,跃居中国市场No.1

2004年,在国美风头正盛时,拒绝向国美供货,致力于自建门店

2017年,全年营收达到1482.86亿元,净利润224亿元,成为行业最赚钱公司

10万元起家,曾哭求银行20万贷款而不得,如今年入1400亿

这就是格力,中国空调行业的龙头,连续22年称霸中国市场。

格力真正的诞生时间是1991年,由当时的珠海海利空调器厂和珠海经济特区冠雄塑胶有限公司合并成立了格力空调器厂,其实当时的品牌名称并不是格力而是"海乐",由于海乐商标被人抢注,不得已重新想了一个名字才有了现在的格力。

格力的成功离不开两个人:朱江洪和董明珠,格力的历史就是这二人执掌的历史。

10万元起家,曾哭求银行20万贷款而不得,如今年入1400亿

朱江洪时代

1988年,朱江洪从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调回珠海,出任冠雄塑胶厂总经理,当时的塑胶厂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而且还得罪了很多客户,朱江洪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挽回客户,为此他亲自登门道歉,赢得了客户给予的再一次机会,因为开工缺钱,跑遍了珠海的所有银行几乎都吃了闭门羹,最后农业银行贷给了他20万,就是这20万让塑胶厂开始起死回生。1991年,另一家公司海利空调器厂陷入困境,于是与塑胶厂合并,成立了格力空调器厂,朱江洪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合并后公司的总经理。从1991年到1994年,朱江洪带领格力稳步发展,销售额从1亿暴增至20亿。

10万元起家,曾哭求银行20万贷款而不得,如今年入1400亿

朱江洪董明珠搭配时代

1990年,当时已36岁的董明珠从南京只身南下珠江加入了格力成为一名销售业务员,因连续40天追讨客户42万的欠款获得了朱江红的赏识,也就此开始了她的销售传奇。1994年,格力的部分骨干销售人员集体辞职,董明珠就在这个格力最危急的时刻,升任了经营部部长。1996年董明珠首创淡季返利模式,拿出2%的利润补贴经销商,促使当年格力的销售额出现逆势增长,超过了当时的空调大王"春兰",一跃成为国内第一空调品牌。2001年,董明珠被提拔为格力电器总经理,朱江洪任董事长,正式开始了朱董搭配,并掀开了格力高速发展的时代。

10万元起家,曾哭求银行20万贷款而不得,如今年入1400亿

2004年,成都国美单方面大规模降价销售格力空调,格力认为国美破坏了价格体系,要求其"立即终止低价销售行为",但是当时的国美风头正盛不予理睬,于是董明珠下令停止向国美供货。最终的结果是格力退出国美全国门店,转而自建门店和经销渠道。"朱董配"时代长达十年之久,朱江洪和董明黄祖两个性格迥异的人,联手将格力打造成了中国空调行业的领军者。

10万元起家,曾哭求银行20万贷款而不得,如今年入1400亿

董明珠时代

2012年,朱江洪达到退休年龄卸任董事长,由董明珠兼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及总裁,格力开始进入董明珠度挑大梁的时代,就在铁娘子上任的这一年,格力成功跻身千亿企业阵营,当年董小姐曾扬言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格力,不过遗憾的是这个目标并未实现,2015年格力业绩大跳水,硬是从1400亿跌到977.45亿,也是格力的首次负增长,两年之后直到2017年,格力才再次回到1400亿之上,回补了这个缺口。

10万元起家,曾哭求银行20万贷款而不得,如今年入1400亿

在近些年格力的发展过程中,格力也开始往多元化发展,旗下拥有晶弘冰箱和大松(TOSOT)小家电两个品牌,同时董小姐还造手机、造汽车,未来的格力到底能否再续神话,只有让时间来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