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5個成功的「一村一品」案例解讀

“一村一品”運動是日本農業產業化的成功模式。

所謂“一村一品”,就是一個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或“拳頭產品”,打入國內和國際市場。

農產品全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可以創新,具體來講,則分為幾種模式:種植、種質(資源)創新;農產品品牌打造;包裝流行創意;流通購銷形式;泛農業產品創新。

一、“農產品謀新”:開創休閒農業新天地

“農產品謀新”,主要指農產品本身在種植、加工、包裝、流通、銷售等方面的創意改良或革新,“謀新”可以使農產品形成差異化,從而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農產品增值。

日本5個成功的“一村一品”案例解讀

從休閒農業的角度講,“農產品謀新”也勢在必行。“農產品謀新”不僅可以刺激旅遊特產和紀念品的銷售,也能為休閒農業帶來更多、更有創意的休閒項目和觀光景觀,至少,能夠為我們提供這方面的靈感。

農產品全產業鏈的每個環 節都可以創新,具體來講,則分為以下幾種模式:

1.種植、種質(資源)創新

種植創新指不斷更新、提升種植技術,從而產生新的種植品種,如冰淇淋西瓜、迷你蘋果、紫色土豆等。

新型種植模式最常見的為“移花接木”,比如嫁接、異花授粉等,由此可培育出月季樹、李杏等。

2.農產品品牌打造

無論是品牌標誌、品牌口號還是形象代言,農產品品牌的打造都應獨具匠心。按照農產品的性質,農產品品牌的塑造大體有兩種類型:

一是原生農產品的品牌塑造,如:佳沛奇異果、加州杏仁、知谷稻米、神戶牛肉等;

二是深加工農產品,如:匯源果汁、三元奶製品、張裕葡萄酒等。另外,其他行業產品的成功塑造,也可借鑑應用到農產品上來。

日本5個成功的“一村一品”案例解讀

3.包裝流行創意

包裝是一切產品的外部形式,好的包裝對於農產品的市場推廣和營銷都是功不可沒的。創新包裝可以分為兩類:

一是給普通農產品加上新穎的包裝物,如茶葉包裝,設計成衣櫃的效果,小衣架掛起茶葉包,方便又美觀;不同水果形象的果汁包裝盒,既使果汁口味一目瞭然,也使其更加生動化;

二是利用模具從根本上改變農產品的外觀形態,如方形西瓜、娃娃型人參果。

4.流通購銷形式

在農產品流通過程中,不斷湧現出新形式和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幾類:

①“農超對接”:指由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產品的新型流通方式。

即農產品與超市直接對接,市場需要什麼,農民就生產什麼,既可避免生產的盲目性,同時,還可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北京納入“農超對接”體系的超市主要有物美、京客隆、超市發、家樂福、沃爾瑪、華冠、華堂商場和永輝超市等)

日本5個成功的“一村一品”案例解讀

②“農旅一體”:它以農家旅遊將城市居民吸引到農村,在享受生態綠色美景的同時,通過體驗等方式切身感受到綠色農產品的價值所在,催生其品牌意識,進而產生需求動機,在形成訂單之後,農產品再通過銷售平臺和物流配送中心抵達每個社區和家庭,實現產消直通,城鄉聯動。(如北京門頭溝區齋堂鎮、山西晉城)

③“電子商務”:指在網絡環境下,基於瀏覽器、服務器應用方式,農產品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從而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如發發28農產品交易網、CCBOT、沱沱工社)

④“專賣店”:其指專一經營某類農產品的專營店,如鑫憶品香乾果專賣店。

5.泛農業產品創新

各種器具如蔬菜嫁接機器、植物生長燈、太陽能殺蟲燈、水果採摘器、遙控機、果蔬淨化機等。

除上述之外,還有許多農產品謀新的衍生物,例如利用農產品元素打造創新的文化產品。虛擬的如動漫遊中大量應用果蔬形象,“果蔬連連看”、“植物大戰殭屍”、“水果部落”;倫敦攝影師CarlWarner親手搭建的美食果蔬夢幻王國。實體的如遊樂設施、園林景觀、異形建築、果蔬人……

日本5個成功的“一村一品”案例解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休閒時間將會越來越多,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世外桃源,鄉村旅遊使現代人能夠體驗到寧靜的生活,讓身體與心靈放鬆,鄉村旅遊是一個非常好的詩意的棲居方式,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經濟增長點。

鄉村旅遊必然是未來旅遊發展不可或缺的形式,而高水平、精準化的度假產品必將受到市場青睞,為鄉村旅遊注入春風。

二、日本“一村一品”5個成功案例

案例1:雪子壽司

大分縣本匠村一位名叫高橋文子的婦女本來是開理髮店的,“建設豐之國學校”給了該村3個參加培訓的名額,其中要一名婦女,村裡就讓她去。

培訓結束後,她回到村裡,組織部分村民成立了一個“家鄉本匠會”,準備做點什麼有創意的事情,一開始他們想到的是組織“元祖/家鄉特產郵寄”活動,即將當地出產的農產品包裝裝箱後郵寄給在外地工作的當地藉人,可以藉此宣傳本地的農產品。

但這只是一種簡單的包裝裝箱,高橋文子覺得很不滿足,她想應該還要利用這些材料加工製作成美味食品更有意思。

日本5個成功的“一村一品”案例解讀

於是,“家鄉本匠會”會員反覆思考、試驗,試做成了“香魚壽司”、“竹筍壽司”這樣一些以前沒有過的壽司,但並沒有名氣。

2001年,一個香菇種植者提出可否利用當地產的香菇製作成什麼食品,還有人建議將製作的食品再送到林業廳舉辦的食品競賽去參加評比,高橋文子採納了他們的建議,用蘿蔔、大葉和香菇混合製作成壽司飯,取名“雪子壽司”,並參加了林業廳的食品競賽,奪得第一名,後又被選送代表大分縣參加全國競賽,又奪得第一名,立即引起了媒體關注,被媒體大勢宣傳報道,從此,毫不知名的一種壽司便成為本匠村乃至大分縣的名牌產品,被擺放到高速公路休息區、鐵路站點和高級百貨店作為名特產品銷售,還吸引了很多旅遊者慕名前來當地旅遊觀光,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同時也增加了就業崗位。

這個案例說明,如果能夠通過創意將本地已有的資源進行再加工,轉化為產品、商品,並再進一步通過品牌塑造,做成全國知名的品牌商品,其價值和效益將得到大大提升。

日本5個成功的“一村一品”案例解讀

創意如果能夠與品牌塑造相結合,就能發揮協同效應,否則,僅有創意而不做品牌,創意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發揮。

另外,人才培養是發展創意農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本案例中的高橋文子如果不去參加“建設豐之國學校”的培訓,她可能永遠也不會想到要組織村民利用本地的農產品做出一種享譽全國的壽司,而僅僅守著自己的理髮店做一輩子理髮師。

去參加過“建設豐之國學校”培訓的人都說,參加培訓最大的收穫是結識了很多各行各業以及各地有獨自想法的領軍人物,還得到了縣知事親口鼓勵,大家相互交流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能夠得到很多啟發,培訓結束後在實踐中又能相互支援。

案例2:品嚐肥牛大喊大叫大會

大分縣的“豐後牛”是日本有名的食用肉牛品種之一,據稱其肥嫩的口感堪稱世界一流,價格很貴,產量很少。

而湯布院是日本聞名的溫泉勝地,幾十年以前周邊也有很多農家飼養耕牛,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耕牛已經越來越少。

日本5個成功的“一村一品”案例解讀

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為了有效利用原來飼養耕牛留下來的大片草地,當地人自發開展了“一頭牛牧場”運動,他們以20萬日元為一個認養單位,以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為對象,開展了認養肉牛的活動,他們以當地的特色產品作為利息每年寄給認養肉牛的主人。

後來,從1976年開始,這種認養活動發展為每年一度舉辦“品嚐肥牛大喊大叫大會”。

即每年秋天,飼養肉牛的農家邀請認養肉牛的主人(可以帶小孩,別的人也可以參加,全部實行人數限定收費制)到牧場來歡聚,現場燒烤品嚐肉牛,酒足飯飽之後,再根據抽籤選出100人依次向著藍天在噪音測定器跟前大喊大叫,把自己平常不敢、不願說的一些心願、牢騷、不滿等喊出來,根據噪音大小、喊叫的內容是否獨特有趣等評選優勝者,發給獎品。

凡聚會參與者都可以通過抽獎獲得獎品,獎品都是大家喜歡的當地產葡萄酒、調味品、大米、燒酒以及當地的酒店住宿打折券等實用的東西,活動持續一週左右。

日本5個成功的“一村一品”案例解讀

這樣的活動受到了城鄉居民的歡迎,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振興了當地的畜產業,使閒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同時也促進了旅遊業,使都市居民能夠有機會與鄉村居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親近自然,還給了都市居民們一個宣洩緊張情緒的機會。

案例3:世田谷區民健康

群馬縣川場村總面積85.29平方千米,人口3800人,從東京市中心驅車走關越高速或乘新幹線列車約兩小時可達。該村以發展“農業 觀光業”為基本政策,主要靠創意與自主自立進行村落建設和發展。

他們認為,要發展“農業 觀光業”,離不開城鄉交流與融合,離不開品牌建設,為此川場村於1981年與東京都世田谷區結為姐妹關係,由兩區村政府出資設立公益性企業運營管理“世田谷區民健康村”,通過開辦森林教室、農業教室、木工教室、茅草屋教室、世田谷和紙造型大學,開展山村留學活動以及蘋果樹認種制、梯田認植制、宿營等富於創意的活動,從自然環境、農林業、教育、文化、體育、觀光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城鄉交流。

日本5個成功的“一村一品”案例解讀

世田谷區民將川場村作為第二故鄉,區政府經常組織區民到川場村觀光旅遊、購物,而川場村民則通過週末在世田谷區的各個公園、超市以及各種節慶和文化活動中舉辦川場村物產展示銷售會,向世田谷區民提供“安全、安心”的農產品而創出了品牌農產品,擴大了銷路,觀光業也得到了很大發展,2004年川場村年接待遊客人數從1985年的4萬人增加到了66萬人。

該案例是一個典型的城鄉交流促進綠色休閒和創意農業發展的案例。

“綠色休閒”即都市居民到農村去度假,這種度假方式已經從原來的當天往返型發展為長、短期住宿型,以前的當天往返型一般以購買直銷農產品為主,而長、短期住宿型則還包括了農林水產業和農山漁村生活體驗等多種形式。

本案例中大都市的一個區與山村結為姐妹關係,是一種創意,這使城鄉聯繫更加緊密,使農村的資源利用能夠更貼近城市居民的需求而設計安排,使農產品有了一個穩定的銷路,發展觀光業客源也有了保證。

其“健康村”設計的各類設施和活動也富於創意,且種類豐富,能夠滿足大都市居民不同層次、不同愛好人士的各方面需求。

日本5個成功的“一村一品”案例解讀

各類活動充分考慮到了日本城市居民的愛好與農村自然環境、條件的結合,不僅僅停留於住宿、餐飲、娛樂、採摘體驗,而加入了大量知識性、技術性、文化、體育元素的活動,使都市居民不管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鄉村度假、休閒、品嚐農家菜、購物、農林業體驗、實際種植、技藝學習與實踐、體育比賽、志願者活動等。

通過各類活動,區民與村民面對面交流交心,使城鄉交流變行政主導為民眾之間的真誠人際交往,大都市居民可以放心食用自己認種的蘋果、大米、租賃菜園種植的蔬菜以及自己去參觀過的田地、面對面交談過的人種植的農產品等,區、村聯手共同出資設立的公益性企業,盈利還能夠返還給雙方的居民。這樣的創意農業模式真正使城鄉兩方面的居民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案例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

新潟縣越後妻有地區(又稱“十日町廣域地區”)地處新潟縣南部,包括1市1村4鎮。

為擴大城鄉交流、增進外界對該地區的瞭解、搞活地方經濟,1996年,該地區的6個市鎮村聯合制定了以“藝術”為突破口的“十日町地區理想鄉村建設計劃———建立越後妻有地區藝術圈構想”。

日本5個成功的“一村一品”案例解讀

該構想由舉辦“大地藝術節”、大自然體驗交流文化設施(舞臺)整備、修建“鮮花之路”、發現越後妻有8萬民眾的優點等4個項目組成,其中,每3年舉辦一屆“大地藝術節”是重中之重。

大地藝術節是指將6個市鎮村共計762平方公里的大地視為美術館,當地居民與國內外來訪的客人在這個沒有屋頂也沒有牆壁的美術館裡一邊欣賞將大自然中的青山、梯田、森林以及當地風土、歷史融為一體而創作的大地藝術作品一邊進行交流的活動。

藝術節期間,廣場、散步遊道、小溪等都被當做一件一件的藝術作品而創造製作,這樣,每舉辦一屆藝術節,這些藝術作品作為當地人民的財富就增加一些並被保存下來。

藝術節期間,還同時舉辦地球環境研討會、美術建築夏令營、藝術劇場(演劇、舞蹈、音樂會)等活動。

2000年的第一屆從7月至9月,歷時53天,來自32個國家的藝術家的148件作品參加藝術節展示,到訪觀眾達到163000人;2003年的第二屆歷時50天,除了展示以大地為舞臺創作的藝術作品之外,第二屆藝術節還收到並放映了國外參展的電視短片作品,建成了由世界著名建築家參與設計的3個交流設施,到訪觀眾達到了205000人,比第一屆大幅增加。

日本5個成功的“一村一品”案例解讀

據藝術節組委會統計,兩屆藝術節的經濟波及效果(建設投資和消費支出),第一屆為127億日元,第二屆達到了188億日元。

當然,藝術節不僅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方面顯現了很強的波及效果,同時也促進了越後妻有地區的鄉村面貌改變、國內、國際知名度提升以及城鄉交流。

案例5:兵庫縣八千代區住宿型市民農園

當今日本有許多人退休後一方面嚮往迴歸自然的田園生活,希望到農村從事一些農業勞動,一方面又不願意徹底放棄都市的便利生活而整天干農活,一種滿足這部分人新的生活方式需求的“市民農園”便應運而生,市民可以僅僅在週末離開大都市到農村去,在大自然中種種蔬菜、大米,享受“週末農業勞動”的樂趣。

在日本,自1993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有大約50家市民農園,共計有1000塊地,租用者隨著“鄉村生活熱”的擴散而日漸增多,兵庫縣多可町八千代區可以說是日本市民農園的先驅者。

日本5個成功的“一村一品”案例解讀

八千代區(原八千代鎮)位於神戶市東北約45公里處,從神戶市驅車1個半小時、大阪市驅車2小時左右可達,該地區沒有什麼有名的觀光資源,他們充分利用了靠近京都、大阪、神戶幾個大城市近郊的優越地理位置,以“創造文化氛圍濃郁的美麗山村”為目標,利用山間溝谷等閒置農地,於1993年設立住宿型“八千代市民農園”,2002年又設立了自由區畫住宿型“大家市民農園”,後再設立了“大和市民農園”。

前兩個市民農園共計有80塊地,每塊地大約160~300平米,其中農園面積120平米,“八千代市民農園”中還設有豆腐加工體驗設施以及野營地,為深入開展城鄉交流,每年還舉辦“紫雲英節”、“螢火蟲節”、“收穫祭典”等活動,政府為配合市民農園吸引更多都市居民,制定了《全鎮公園化條例》,全力推進全鎮公園化建設,使居住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這種住宿型市民農園,與一般的市民農園不同的是帶住宿設施,住宿設施裡有廚房、衛生間,租用者每週可以數次往返,也可以住下來安心享受農業勞動的樂趣。

日本5個成功的“一村一品”案例解讀

租用市民農園的前提條件,一是每月至少到農園呆4天以上;二是必須參與除草等共同勞動。住宿型市民農園極受歡迎,3個農園合計110棟住宿設施都已經滿員,還有130個家庭預約等候空房,租用者平均年齡60歲,大多來自大阪、神戶市。

該鎮與神戶市的商店街協會建立了交流關係,在大阪市的窗口式直銷店也設立了攤位,銷售市民農園種植的蔬菜。自興建市民農園之後,到訪八千代的外地客人逐年增加,該地區現有人口6000多人,年接待外地來訪者31萬人次,經濟波及效果達到12億日元,還創造了包括老年人、婦女在內160餘人的僱傭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