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微課12文字稿」金玲老師告訴你,如何對爸媽說愛你

「公益微课12文字稿」金玲老师告诉你,如何对爸妈说爱你

7月16日20:00—21:00,女性職業成長公益分享群

金玲老師《嬗變心關係,爸媽,想說愛你難開口》總彙:

戳我入群~

南丁班的各位同學,感謝大家。這麼多好朋友在一起來分享,感謝大家拿出晚上專門的時間用來學習。我是金玲非常高興與大家相約!

今天要講的主題是爸媽想說愛你難開口

大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啊,那麼我想問大家。你有沒有跟自己的爸媽,最近或者是以往說過我愛你這三個字。如果你要是說過的話可以打個一,如果沒有說過的話打個二。

我先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要講這樣一個主題?為什麼要對父母說我愛你這三個字?我們平常的時候跟自己的愛人之間經常會說這樣的話語。那孩子的媽媽的話,那也會跟孩子經常會去說這樣的一句話。那你如果你那你沒有真的對自己的父母講過這句話呢,不瞞大家說,我以前的時候沒說過,只是在兩個月以前的時候,跟自己的媽媽說出來這句話。那從我心裡面想到這個事情,然後到說出來這句話。前後也是經過了半年的時間不斷的練習的話,才真的說出這句話。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內心的欣喜、高興也是不言而喻的,那我自己覺得和媽媽的話有更好的一個鏈接關係。那麼和爸爸的這種說的話,那時候我雖然在練習的時候講過,但是現實生活當中,跟大家說真的還是沒有做到。

其實說出來這句話跟爸爸媽媽說我愛你這三個字。可能也許很簡單,但他背後真正的含義,其實是,如何處理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作為成年人的女兒們,我們如何來跟自己的父母,重新進行鏈接。那麼這種鏈接對我們來講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呢?為何要對父母說我愛你這三個字呢,其實他背後其實代表了幾種關係,第一個呢,是我們和父母的關係。第二個呢,會涉及到夫妻之間的關係。第三個呢,會涉及到與領導的關係。第四個呢會涉及到與財富的關係。最主要的是如何與父母與自己的這樣一個關係。

與父母的關係,大家可能都會有自己的親身感受,那我們在夫妻關係當中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老公,你打電話沒有做什麼事情的話,你又不對了,是吧。你應該去做什麼,你應該去買房子,你應該去買車子啊,你應該去接孩子,應該下雨天給我送傘,或者好多好多,這樣的你應該去做什麼。當有了這麼多應該的時候,大家也會發現,你老公不一定能做到這麼多的應該。反而是因為這樣很多的應該,讓自己也多了很多的那種生氣,抱怨,覺得自己真的,好難過,甚至是感覺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婚內單身的家庭當中啊,各種的苦惱,甚至想書中所寫的那樣,哇,自己的老公原來是一個巨嬰。當你去感覺到這些的時候,其實和自己的夫妻關係已經發生了變化。不自覺當了老公的母親,或者你當了老公的女兒。因為你沒有去注意到和爸媽的相處方式的話,已經用在了夫妻之間。

那麼第二點是和領導關係,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女性在諮詢的時候提到。金老師,我有個痛苦啊,我特別不敢跟領導講話,一到領導辦公室門口的時候,心裡邊兒就凸凸的難過。那麼我說那是因為它有什麼特別之處麼?談到最後的時候,完全就是因為他是領導。而且呢,這種膽怯的話,不僅僅是針對一個領導,而是代表好多的領導。

當我自己在工作中也會遇到這種情況,有些學生呢,跟我在一起的時候呢,哎呀,感覺特別好,其實我們也沒見過幾次面。但是呢,非常的親密,我當時在想這種關係的由來,為什麼呢,然後忽然摸一天的時候呢,又會表現得比較暴躁,很隨性。我在想到底發生了什麼。後來我就在想,啊原來他在和我溝通交流的時候,就把我當做了什麼呢,他的媽媽。那麼,所以說,其實,我們在和領導關係處理不好的時候,其實是因為把這個和父母關係的模式,帶入了這個和領導相處的關係。由於從小對父母的那種,懼怕,服從權威,那我們到了工作場合的時候呢,也往往是什麼呢,懼怕領導,服從權威,不敢去突破,見到領導的話,心理其實就是發軟的,腿也是發軟的,那麼這種情況下,其實對於升遷的話,那是非常不利的。額我們也會發現,但凡升遷得比較快的人的話,往往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和自己的爸爸媽媽關係非常的好,和領導的關係處理得非常好,不怕領導,不怕見領導,不怕在領導面前去講話,敢於講出自己的那種啊,所以說,處理好和父母的關係,其實也就能夠處理好和夫妻和領導的關係。那麼處理好這樣兩個關於以後,自然而然就會帶來財富的關係,財源滾滾。

爸爸是管力量的,媽媽是管關係的。

有一種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和自己的處理的關係。在我們的身體裡面,血液一半來自於父親,一般來自於母親。當我們聽爸爸抱怨媽媽或聽媽媽抱怨爸爸的時候不僅僅可能是跟爸爸站在一起對抗媽媽,更主要是自己身體的一半兒在對抗自己身體的另一部分。那麼當自己不喜歡自己的爸爸或媽媽,感受到父母在成長過程當中帶給自己那份傷害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對抗自己。所以很多時候也不會有更好的接納自己。往往導致衝突矛盾,痛苦,這以及根源來講就是與父母的關係處理不好是有關係的。所以。我們來,重新看待爸媽,對爸媽說我愛你,重要的是處理和父母的關係。

跟大家分享了,為什麼要去處理與父母關係這一部分。這塊兒的重要性。還要補充一下,因為現在很多的文章也都講道理,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那麼很多人也非常痛苦,怎麼能夠從原生家庭當中走出來,擺脫那一份原生家庭對我們的束縛。那麼這個也是今天我們去嘗試給大家去找到一個解決方案的地方,那麼今天的那種的話大概有三部分:

第一個呢,是來看一看我們曾經的那些苦與痛,寶寶心裡邊兒的那份苦,說不出來的苦,特別是與父母有關的、如那份苦。

第二個呢,是打開大象的枷鎖—影響與父母關係的限制性信念、如何破除。

第三個呢是允許自己做回女兒—尋找自己作為智慧女兒的那份智慧力量。

1、寶寶心理苦。

寶寶心裡苦是時下一個網絡流行語。很多人會有這樣一種說不出來的苦放在心裡,不想說。這就是不願意說,覺得說出來也沒什麼意義啊,在我接觸的一些學生和客戶當中也確實純在著這樣很多寶寶心裡苦的事情,也是我人在職業生涯規劃路上的時候,研究家庭有關問題的初衷和原動力。給大家分享幾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有一個女孩子到我的辦公室跟我說,金玲老師我要退學。聽到這句話,其實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孩子發生了什麼?是否要做些工作來挽留他一下啊,畢竟對學校來講還是蠻重要的。當我剛說了兩句的時候,這個孩子打斷了我,說,老師,我是來通知你的,不是來跟你去徵求意見的。原來呢,他是在高中的時候一直喜歡學醫學。當時只有十七歲,一般高考的學生是十八歲,他呢,是十七歲,比別人早上一年學。高考的成績還不錯,高出二本線是大概有六七十分,但是這個分數的話上一個好的醫學院,有點兒上不去,最關鍵的一點是,他的父母,堅決不同意他去學醫。他的老師也不支持他,他的家裡邊兒的親屬,爺爺,奶奶,大爺等等的話,很多人的話都不支持他。全部都勸他去學習日語專業。當時這種情況下,小孩子也沒辦法,只能屈從於父母的意志,報了日語專業。然而在日語專業學習了半個多月的時間裡。來到學校學習半個多月的時間裡,對日語專業有了基本的瞭解之後,發現真的沒辦法學下去。所以呢,經過思考,跟爸媽攤牌。要麼退學回家自己去打工,要不然的話呢,就讓他自己去重新參加高考。死活死活的,也隨他去了啊,儘管和小朋友們,同學們都相處的非常融洽,覺得也蠻可惜的。但是對這個專業確實是厭惡至極哈。爸媽沒辦法,你看孩子這麼堅決,所以說也只好同意啊,於是就有了開始的開始的那一幕,老師,我要退學。其實這種事情在大學裡邊的話是比較多見的,再出現的那部分欠學分不及格的學生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這個啊,大學裡邊兒每年都會有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出現,這個退學呀,這種情況。就是,也大部分是以這種情況退學,而且很難。

同學對這個專業的話,難以有一個最基本的興趣。原因就是在專業選擇的時候,爸媽的影響對於職業生涯規劃當中初步那個起點就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學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你覺得他能學好嗎?真的學不好,缺少動力,剛大學畢業的時候,然後突然發現,老師,我的專業學得不夠好,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的也不夠好,然後發現自己找不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為什麼沒有堅持自己最初的想法,自己覺得沒有辦法,因為自己的生活已經被爸媽操控了,干涉了。自己無法從那裡邊走出來。在自己求職擇業的時候,及時是選了自己喜歡的專業,但是,因為母親的不同意啊,或者是父親的不同意的話,女兒們往往也不敢去從事自己喜歡的一些工作。

我這邊兒還有一個小劉同學也是這樣的啊,找到我的時候。病病殃殃的樣子啊,老師啊,我的身體不好,將來可怎麼工作呀,我說你身體不好到什麼程度,當時他將來說坐車四十五分鐘以後到了公交站下車的時候,就要吐半天,然後才能到那個學校裡邊兒去。給人家去教課啊,當家教,去做那些事情。然後畢業工作的時候呢,自己的事,其實是非常喜歡古風音樂的這種研究的。小孩子非常有造詣,研究得非常深刻,曾經有一篇公眾號文章獲得了四十萬加的這個閱覽量。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四十萬加,然後依然得不到母親的支持,去從事這樣一份工作,那麼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在畢業的環節,他還一邊做著自己不喜歡的老師,然後另一方面就為了追求自己的事業,悄悄的去做古風的研究。

那還有一位先生,已經三十六歲了,因為母親不同意。在政府機關工作一直想換一直想換,但是卻不敢去換工作。就是因為母親不同意。你想你一個三十多歲的人了,晚上幾點鐘睡覺,幾點鐘回家,媽媽都要給他一個嚴格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你很難想象他有更多的力量可以敢去追求自己最想要的那個東西。

還有一位大學生在四年級的時候呢,也更加的痛苦,因為她的母親,是在晚年的時候得到了他,那麼當時他畢業的時候,父母的話已經將近六十歲,因為但由父母的身體狀況的話,根本不敢去外頭闖蕩,而內心的話,又是非常想出去到外面去闖蕩一番事業。當時也很痛苦,後來的時候我也建議他到底是理清楚自己心裡面想要的是什麼,並且支持他自己回家和父母做一次溝通。然後他如願以償,回到這個自己想去的地方去闖蕩幾年,然後再回到家鄉工作。那麼這些其實在求職也好,在選專業也好,都會遇到那一份與父母有關聯的。

其實來自於父母,孩子們,其實是很難說出這種苦,那是自己的至親至愛,為了自己的話,犧牲了大半生那種時間,做出來很多的犧牲。無論金錢、時間、事業甚至是身體,如果在這個時候還要去抱怨父母的話,兒女們往往都會覺得自己太不孝順。從社會輿論的角度來看的話,很多人其實都會有這個標準,這個人不孝順的話,我覺得是不能和他交朋友。那我們會發現,在非誠勿擾的舞臺上,很多的年輕人到了找對象的條件,就是對方要孝順。

然而大家想一想孝順父母和愛一個人是一回事兒嗎?有沒有作為一個條件而存在呢?一個他人呢,那是對對方的父母愛屋及烏,是能夠做到的,那麼是不是因為孝敬父母,才會去愛一個人呢?顯然是本末倒置的事情,然而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卻真的無法去抱怨我們自己的父母,但是那份不說然後沒有說出來的抱怨,是不是就是不存在呢?心裡邊,對父母那一份,哀怨,不滿意,不開心,是不是還在呢?恰恰說這一份苦、痛其實是不敢說出來的。

那麼一位三十五歲的一個女孩子,大齡未婚女青年,不敢去談戀愛,不敢去拉對方的手,為什麼呢?一想到拉對方的手,他小的時候爸爸媽媽說不許談戀愛這件事情。當年他自己壓根兒就沒有談過戀愛。只是因為,老師發現了有早戀苗頭,然後把這件事情給孩子們也講了,爸媽回家也說了。然後以至於到了三十五的時候呢,因為談戀愛的事情,因為不敢拉手的事情,還是心裡面很難,再講這個事情的時候,這些人普遍的一個觀點,我和爸媽的關係非常好,沒有錯,和爸媽關係都很好,可算這份怨,這份痛,這裡這份傷感他依然存在。恰恰是這份傷感,使得我們對父母說我愛你三個字的時候真的會有很難的感覺。

2、女性的原殤

當代女性真的是很不容易,這兩年有很多女性的關於一些文章電視劇啊,大家會發現,事業型的女性在外面的話是與男人打拼事業,在家拼命做家務。那還記得有一個前段時間很流行的一個小短片,當然是外國人演的。一位父親去女兒家裡探望自己的女兒,然後發現女兒下班的時候啊,一個非常職業的一個女性到家裡邊一邊打電話就處理工作的事情。同時給孩子準備晚餐,然後給自己的丈夫的話去倒了一杯茶,那我們看到的畫面是,爸爸坐在那裡看著女兒,丈夫坐在那裡打著電腦也看著女兒,他的孩子坐在那裡看著他的媽媽等待他媽媽給他準備吃的。最終的話也是這個父親沒有去批評自己的女婿要求自己女婿做什麼,因為他在家裡邊兒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他沒有去為他妻子做什麼,她也沒有培養他自己的女兒說你將來找一個老公的時候,需要老公來幫你一塊兒承擔家務。所以呢他回家的時候,他只是默默的去跟他的妻子,幫他的妻子,跟他妻子說,我不會做飯,但我可以洗洗衣服,那我從今天開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去幫一幫自己的女兒,為自己的妻子去分擔一部分,這是當代很多女性的一個原殤,為什麼呢?因為女性給我們最早的,就是不是一個養家的人,是一個賢妻良母。賢妻良母在家裡邊就是一定要做好的,家務孩子,等等這些。然而當代社會卻又給力更多女性自由發展空間。如果一個女性想要在外面有一個事業有一個獨立的自我,讓別人承受這兩份。所以才有那個男人的期待,期待自己的妻子,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那麼對一個男人來講的話,有這樣一個妻子多好啊,又能賺錢養家,又能夠在家操持家務,自己還可有在家裡邊像孩子一樣就享受這一切,

女孩子在這裡邊很多時候明明缺少安全感,卻不懂得如何卻保護自己。所以當有賀涵式的男朋友出現的時候,女性在看到這樣的電視劇的時候真的好開心,好高興,真的希望有賀涵式的男友來到自己身邊。

還記得那一位都教授麼?都教授,那一位都教授真的,在男神當中是男神,又帥氣又溫柔,會談戀愛。最重要的是面對女性那些嘈雜的家務的話使用神力把家務事情全部處理好。這是當代女性的悲哀以及當代女性的這種渴望。希望有人疼,希望有人愛,希望有人幫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然而現實生活裡面,很多女性確實是很難處理好這些事情。啊很多女性抱怨自己的事業,總是遇到職業天花板。男性好像會有更多的機會,而女性的話,特別是在重男輕女的一個社會里面,總是會有人跟你說小張啊,小李呀,一個女孩子幹得差不多就行了。然而一個女性,心裡邊有著事業之心又哪裡能夠放得下。所以就有了很大的衝突,來自父母家庭的不支持,自己內心的渴望,自己生命的力量其實就已經極大的受到一些影響,那麼我們到底如何來看待與父母的關係。難道我們的原因,家庭真的就那麼不給力嗎?下面呢,我們就來分享一下,重新來看一下,我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從生命的層面來看待關係。

3、生命之火

在生活層面,我們總會看到父母很多給自己造成的傷害,痛苦,然而我們的生命卻是來自父母。你說這個世界上哪些事情是不可以選擇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有選擇的機會。你會發現選來選去有很多問題,然而有一件事的確是無法去選擇的,那就是你的父母,你沒有辦法決定你生在哪個家庭。對吧,就想宿命一樣,就像樹木一樣。我沒有辦法選擇我自己的父母,然而大家可能忘了另外一點,你可以選擇你面對生活的方式。我們的生命傳自父母,從我們出生的時候,父母就把所有的愛,能力,資源賦予給了我們。有能力,有資格,有權利也有責任去過好自己的生活,獲得那份生命的輕鬆,快樂和滿足,我們的存在,其實也是為。了生命的延續。生命不單純是為了自己,正主要的還是為了生命系統去服務的,我們可以去想象一下,我們看過的那些古代的電視劇,當代的這些電視劇,抗日劇,即使是抗日神片兒也是一樣的,你會發現什麼。這裡邊有一種精神就是,年紀大的為年輕的,為小孩兒去做出那種犧牲。老的為了小的能夠生存下去,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什麼?年輕的小孩,那是生命的延續,希望所在,如果沒有一個小孩子,老年人活得是沒有意義的。動物世界裡面也是同樣的道理,那些,年紀大的,爸爸媽媽們,然後都會去盡力去保護自己的兒女讓自己獲得一個生存的延續,完成自己生命的一個任務,然後呢甚至呢很多動物都會死掉。這人啊,和其它動物是一樣的。

我們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不單純是為了自己,更主要是為了生命系統的延續而服務的。那麼既然是為了延續服務,我們在這裡邊兒就要做很多的工作去完成這份使命,把我們的生命傳承下去,為什麼說,爸爸媽媽到了三十多歲的時候就會說,哎呀,你該生孩子了,你該結婚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覺得,生命的延續,這是一個最大的人生的任務,如果你不去完成的話,就少了什麼東西。

我國古人有講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從生命意義上來講的話,當缺少了這份生命延續的時候的確是這樣的,因為斷在這邊兒斷了。當然了,我們這裡邊兒也不是說,所有的人都要去要一個小孩子哈,每個人的選擇是不一樣的,從生命系統的角度來講的話,那有些人優先家庭,那家裡面沒有孩子,不想要孩子。那也是可能是對生命系統的延續,為什麼?那是他自願做出的一種犧牲。因為這個是他自願做出的一種犧牲。因為這個那個的原因,在這裡我們不細說。但是主流的大部分的一個思想是什麼?真的要把生命延續下去。所以呢,才會有爸爸媽媽為了孩子拼命的工作,甚至犧牲自己的健康身體,犧牲了很多事情去完成孩子的事情。 下一代比上一代更有資格活下去,下一代也更有力量把生命沿傳下去

,生命之火在這裡邊我們對待生命的話,死亡可以拿走你的生命,卻無法剝奪你對生命的一種選擇,我們沒跟從出生那天開始就獲得了足夠的力量去生活,但是我們真的發現生活當中很多人,缺少那份力量。他明明有一百分的力量,但卻沒有使用出來。整天表現得很無力,原因是什麼呢?他拿五十分的力量去對抗生命當中另外五十分。一個人躺在床上,我們通常都說他懶。你說他真的沒有力量嗎?他的力量用在什麼地方?用在和床進行鏈接,和對別人說他懶惰的那種說法進行對抗。他只是用在了和人們不太認可的地方。我們總是希望能吧自己的生命能量用在有價值的地方,那麼有一些人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就是力量,反而把他用錯地方,自己還在嘆息。所以其實接受自己的生命同時就有了生命之火的力量,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有可能有資格,有權利也有責任或者那份輕鬆快樂獲得成功。面對死亡,我沒有辦法,但是在死亡之前,我們可以選擇跟左邊的人說笑話,可以選擇唾罵右邊的人,所以我們是有選擇的。所以我們可能需要把生命系統的父母和生活系統的父母區分開。

在生命層面我們對於父母是絕對的服從。父母在上我們在下。對於父母的事情,我們沒有權利也沒有資格去說評論。經常會看到一些人,跟爸爸媽媽打電話,給爸爸怎麼樣怎麼樣,媽媽怎麼怎麼樣,千萬不要這樣做,千萬不要那樣做。對父母的話呢,就是指手劃腳,其實在這裡邊來講的話已經做了父母的父母,那是不對的,不尊重父母的這種生命系統。當然啦,在生活當中,我們的父母也不是一個完整的父母,因為他們的價值系統,價值觀念形成在他們的年代,跟我們當下的時代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按照當年他們的一個想法,那可能是對的,然而現在時下的這種形式來看的話,就出現了很多問題。

生命父母和生活父母分開,那一方面我們對父母生命層面,絕對的接受,另外,一方面對生活父母當中,對自己那份造成了的傷害和痛苦,都有一份保留,那是允許的。

4、限制性觀念對父母關係的影響

剛才梳理了一下與父母的關係,特別是在生命層面,我們需要全然的接受。在生活層面,對父母曾經造成的那種傷害的話呢,保有一份抱怨的權利,那也是可以的,那麼在抱怨之後,我們也會發現,儘管對父母有一種新的認識,但是我好想還是無法從這裡面走出來,這裡面會有一些其它的原因,就是限制性信念。這種限制性信念,可能源自於小時候的成長過程。一旦形成的時候呢,會影響我們好長一段時間,那我們要想改變它,需要一些過程,這個過程主要包括三類,應去如此,託付心態和沒有辦法。

應該如此就像前面之前講過的,看到老公。老公那不就是應該賺錢給女生花的嘛,對吧,老公應該買房子,老公應該買車子,老公應該去照顧孩子,很多的事情,因為,覺得他做不到,反而會覺得對他的話會有一種抱怨在裡面。但是大家想一想你和你的愛人走在一起,原來是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你們是因為愛而走在一起的。他真的就應該要為你去做那麼多的事情嗎?房子,特別是對於男生來講的話呢,有可能他的家庭有條件買一棟房子,無所謂。然而在北京上海,等等一些高房價地區的話,一動房子那卻真的是好多年都買不起,所以往往是父母在三四線城市,努力的工作,拿出一輩子的積蓄的話,才能夠讓自己的兒子在一線或二線城市買上房子,那如果將來兩個人離婚的時候,老年人一輩子的積蓄都沒有了,老無所居,老無所養。那你說,作為一個半路走來的你,打算過後半生的你,就真的該為你買那個房子麼?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我們好像真的不應該,畢竟是來自兩個家庭系統。那這個應該從何而來呢?其實是源自於對自己父母的期待。自己的爸爸媽媽才是最應該為你做那些事情的人。然而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就把自己丈夫當做了該做這件事情的人。雖然社會上很多人的觀念如此,但是真的應該如此麼?

託付心態結婚的時候經常會見到這樣一個溫馨浪漫的鏡頭,新娘子由自己的父親手挽著手走在前面,交給 那個新郎官,然後爸爸一般還會對新郎官說,我把女兒託付給你了。託付什麼意思呢?就是把他女兒一生的幸福快樂的權利,教導這個男人手裡,要這個男人保障她的一生。對於新婚的人來講,這是一個很開心快樂的承諾,然而對於結婚時間很長的人來講,大家可以想想,真的能保證你一輩子快樂麼?但凡超過七八年婚姻的人可能都會覺得,哎呀,好像真的沒有什麼。那然後就會出現一些什麼情況呢,哎呀,老公也不愛我了,當年的承諾也都沒有了,到現在的話呢,也不為我的快樂去著想了,也不討我歡心了,原來說的時候,做家務啊,做飯啊,掙錢養家呀,什麼什麼都沒有。現在自己一個人要做到所有的事情。其實做為一個女孩子來講,有這種託付心態的時候,真的,老公,可能那個老公會被逼得喘不過氣來。我們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為什麼要一定去靠老公。談戀愛的過程當中也是這樣子,男孩子就要給我買穿的,買包包,買這個買那個。那麼大家想一想,男孩子真的有那麼大的一個能力去為你做這一切嗎?情況就是沒有辦法。

沒有辦法:那麼遇到很多的這個小孩子,就是二十多歲,談到未來發展的時候呢,結合他的工作,我總是能夠看到很多的機會,然而那些小孩子卻老是感覺到,哎呀,哪有什麼機會,我沒有一個有錢的老爸,沒有能幹的老媽,沒有一技之長,我的學歷,只有大專,我只是一個二本,普通的本科,我只是一個女生。然後看到這些條件限制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真的好沒辦法,什麼也做不了。我只是在三線的一個小城市,我只能在一個二線的小城市等等。你會發現他說出一大堆的理由,就是一種形成的習慣,這種習慣是什麼呢?就是跟他的過去有關係。在過去的生活當中,因為受到了父母的束縛,為了就是說父母不讓做,這個事情是經常遇見的。然後他也覺得沒有辦法,爸媽不讓,他就不讓就不讓唄,於是就把手腳放下來。放下來了,那麼我就在遇見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因為爸媽在嗎,就我沒有辦法去反抗。我只能束手就擒,那麼此時這種心態呢,就沒有辦法,就像是什麼呢?就像大象身上的那個繩一樣,就像枷鎖一樣。如果自己去做反抗的話,那就會感覺到痛,因為爸爸媽媽在自己小的時候,可能因為這個事情的話,打擊過自己。

5、打開大象腳上的枷鎖

當這個束縛在自己身上逐漸形成一種無力的觀念的時候呢,這個時候就想是,大象的身上的那個枷鎖一樣,我們看過騎象人是怎麼去訓練那些小象的。小象其實是不受約束的,那麼大象在訓練的過程當中,往往會做一些動作,如果不做的話,就是那種小刀子,非常尖利的小刀子呢,去,插進大象粗糙皮膚下非常細嫩的部分,小象是非常疼痛的,那麼疼痛多了,那麼自然就為了不被捱打,自然就服從了。當小象成長為一頭大象的時候,象的主人用一根很細很細的小繩子把大象栓在一根小樹樁時。其實我們會看到大象的力量其實一下子就可以掙脫掉的,但他卻不敢。人也是一樣啊,人也是一樣,一旦形成了這樣一個,應該如此,託付心態,已經沒有辦法的思維習慣的時候,再讓他去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會覺得我沒有辦法,其實不是沒有辦法,而是把自己仍然停留在那個小象的狀態當中,有那個大大的枷鎖,停留在那個痛當中,那個創傷性狀態當中不敢往前走。怎麼打開那個枷鎖,方法也很簡單啊,但是這個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那之後有一些課程,大家可以繼續通過這個課程,不斷的去把自己大象腳上的那個枷鎖打開。

託付心態有什麼解決辦法呢?那就是你的人生你做主。

你的人生你做主,你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明確這個,自己的情緒呢,自己照顧自己,自己的人生的快樂話,你自己去追求。就像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描述的一樣。羅子君在前半生,大學畢業以後,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全部放在了自己的丈夫身上,他們也曾經是非常相愛的,當他放棄了自己獨立自主的一面,把自己的託付給丈夫的時候,其實她的痛苦人生就開始了。當我們會看到羅子君後來自我成長的過程。當一個女人真正的能夠開始走向獨立自主的時候,這才是他真正人生的開始,

第二個呢,關於應該如此的形態,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應該發生的,這是面對未來的一句話。同時面對過去的一句話是什麼,發生了什麼事都是應該發生的。有其必然性,到底因為什麼,其實我們有的時候並不瞭解這個原因,對於發生了的事情的話,就只能是全然的接受。然後就是把手上的資源做出最好的安排,就像是說打好一把爛牌,你已經抓到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就是這個樣子,他們可能學歷不高,見識也不夠,但是的話我們對自己未來的生活,仍然享有主動權,通過閱讀,通過交流,通過參加微課,通過跟更多人去學習,那麼是可以用於發生改變。而是否改變,首先應該在於自己。

第三一點,是沒有辦法的這個事情。因為過去的那份傷痛,使得自己的話,不敢再去做這個嘗試,以至於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勢。那這一塊兒的話呢,我們確實需要給過去的自己的一個擁抱,嘗試去給那個自己的話,換一件衣服,洗洗澡,讓他開心。我現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一個擁抱,你已經長大了,你可以有更好的選擇。然後在工作生活當中嘗試面對問題的時候,要想三個以上的解決方法,每一次都這樣的有意識的去訓練自己的時候,就可以不斷形成新的限制模式。中國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界的中國,中國有一帶一路,中國呢,有這一帶一路引領的全球自由貿易,中國正在走向世界第一的道路上,中國正在走向為大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中國的社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我們每個人其實在這個變革過程當中也能夠感受到那份社會價值撕裂帶來的痛。我們自己內心其實,需要一些新的智力,來配合,成為能夠引領世界的一代的中國人,特別是現在二三十歲的女性。沒有辦法,那不是,那只是一個託詞,只是一個藉口。那現在完全有能力,有資格為自己的人生付起責任來,每一個問題都可以找到相應的三個解決方案。

給大家分享一個我的小故事啊,鍛鍊身體,這塊其實是我一直重視的,然後我也發現自己在這方面缺少動力,一想到要去鍛鍊的時候,就會出現啊,今天沒有時間,今天想吃東西,今天還要看書,今天還要去講課,有各種理由都會讓自己放棄那個想法。在一次課堂上的時候,大家有這樣一個共同的特點,於是我們共同探討。我們能不能相處二十個以上可以讓自己產生鍛鍊動力的這個辦法呢,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這個事兒太難了吧,怎麼可能呢,我找三個都已經很不錯啦,可算你知道嗎?我們想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想到了問題,其實自己已經給自己設限了。所有呢就有另外一個想法,既然發現了自己的設限,我們何不嘗試一下試試,看看有沒有可能性,我們五個人在那邊兒做接龍。每個人說一個辦法,說完一個下一個,說完一個下一個。如果其中有一個沒有說出來,那就空一下,最後要請大家吃飯。你知道最後我們想出來多少,五十個以上,真的,我們都為我們自己感到驕傲。我們找到了五十個以上的,讓自己去鍛鍊的理由,給自己增添力量。但有這份動力的時候呢,那真的在面對,那天生活當中想鍛鍊的時候,那真的是想起來就可以去鍛鍊,除非真的是那天好多事情忙忘了。

6、做回女兒—智慧女性力量

單親媽媽呢,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是很難照顧的自己的爸爸媽媽還有孩子的。所以他自己的話,自己身體也不好,所以每天面對父母,面對孩子,都感覺是無能無力的。

以女兒的身份愛自己的父母的時候,其實他們也會知道。他們培養的兒女能夠獨立自主的生活,他們不用為你去擔心,你活得好,他們也就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

前面的話,給大家分享了一下我們為什麼會對爸爸媽媽說出我愛你這桑子的話,是因為我心裡苦,然後有了一些限制性信念。那麼給大家也梳理了,我們和自己的關係,生命之火,以及如何打開大象腳上那個枷鎖,以及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呢,我們作為女性,作為女兒,要恢復自己女兒的身份做一個智慧女性的力量,那這裡邊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幾個觀點。

做回女兒的話,那就三不做,不做女孩子,不做乖乖女,不做父母的父母。因為如果你做了父母的父母的時候,你就會把更多的精力用於去照顧父母,然後就會忽略自己的未來,以及你要承擔的家庭的未來的那種希望。那你就會實際上內心的動力就會少了很多。因為你想你面對自己沒有希望的未來,你想你自己會做多大的努力呢。所以做父母的父母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允許自己是一個女兒的身份去愛父母,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分享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好朋友,她的媽媽已經是八十多歲了,身體非常不好,每天呢,是疾病,大病纏身,父親也生病了,自己還有個高考的兒子,單身。感覺到非常的無力,那麼經過學習以後的時候,那終於想清楚,還有把力量用在這個系統動力向前這個,用在兒女和自己身上。所以他對自己的媽媽說,媽媽你真的想活嗎?如果這句話沒有前期的背景的話,說出來,真的是很不孝順的一句話。但是那天跟媽媽談了以後的時候,媽媽的也中意明白一句話。他自己的命真的沒有辦法在女兒的身上去實現。他不能讓女兒去替她活著。所以當這個女兒和她的媽媽談好之後的時候呢,過了兩天的時候就慢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母親從床上站了起來,在敬老院裡邊兒,每天可以去走路,為啥呢,我的命是我自己的,我得過好自己,我還得看好女兒還有外孫,所以當你以女兒的身份去愛自己。你以女兒的身份愛自己的父母的時候,其實他們會知道,他們培養的兒女能夠獨立自主的生活,他們不用為你去擔心,你活得好,他們也就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

對於自己的丈夫的時候呢,不宜以母親的角色去愛老公,要以一個賢惠的妻子的身份去愛女人作為母親,往往家庭當中的角色扮演得非常好,但是以妻子的身份卻很難。前期往往做不好,想一想剛剛結婚的時候,你和你老公是怎麼在一起睡覺的,然後,生了孩子,你和你老公在一起怎麼睡覺,生完孩子後,一年,兩年的時間,你們倆的位置會有什麼變化,那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真的盡到了更多的妻子的這樣的義務了嗎?或者權利嗎?

對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呢,不能以愛的名義操控這個,你要考八十分,你要考一百分,老婆婆這塊兒買的東西,必須是我喜歡的東西,你不能買我不喜歡的東西。這個是很多做母親來講的話,容易出現的問題,以良母的身份愛兒女,不懂得放手。特別是在重男輕女的文化氛圍當中如何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重男輕女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首先嫩,我們對這個文化要有一個起碼的認識和尊重。在古代的時候,那麼男人往往是力量的一種象徵,你這個野獸去搏鬥打獵的時候,包括在種族之間,群主之間,然後戰爭的時候,其實男人在這裡做出來極大的犧牲,那女性如果沒有男性的這種保護的話是很難生存得下來的。

對女性來講,要理解重男輕女背後其實是有這樣一個重大的淵源。對於男性犧牲,保家衛國的一種認可。如果沒有他們,女兒真的沒有資格沒有權利生存下來。所以呢,那麼作為女生來講的話,少了那一份養家餬口的重擔,不被重視的話,那意味著有一片自由低,可以自由去發展,自由去發揮。女兒自己,只要不是爸爸媽媽特別反對,可以學點自己想學的,愛學的,對吧。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享受選擇的餘地。長大有能力的時候,真的可以去選擇的時候,還可有有機會突破父母的那個限制,去做自己想做的那些事情。那這樣想的時候,大家想想,做一個女性又有何不妥呢?

在現代社會來講的話,現在的女性跟過去已經不一樣,現在的生產,社會交往,工作。在體力方面的話,男性的優勢的話已經顯示得比較少一些。男人能幹的事情,工作,大部分工作,女性都能夠去做,除非還有一些其需要體力要求的做不了。所以說,女性現在有更多的要求,更多的發展空間,那麼這時候也可以跟自己的爸媽去講一下這種事情。然而我們也需要注意的是,爸爸媽媽因為他受到的傳統觀念的影響,他的觀念是在他們那個年代形成的,是有價值有道理的。那他就是那樣的,那麼他的文化觀念,其實也不是他自己本人就是希望那樣,而是社會文化觀念給他形成的。

對於父母來講的話呢,他的重男輕女並不代表爸爸心裡真的是不愛你或者是愛你的,只是他們也是深受那個觀念的影響而已,而你還在受那個影響。讓我們看清楚了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可以去想一想,十年後的自己和今日的自己有何不同,今天的自己和十年前的自己,有什麼樣不同。未來的十年,我們還可有如何構建一個自己想要的自己。

有一句話很流行,未來已來,在未來的時空裡面,作為中國女性又更大的發展空間,女性其實可以有機會與男人一樣做更多的事情,同樣的事情,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未來已來,你想一想十年後的自己真的和現在的自己會有什麼不同呢,你有資格有能力,有條件去創造屬於自己的那個樣子,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您的聆聽,下面是提問時間。

問答部分:

問題一:謝謝金玲老師的演講,您開始有一句話說提到母親是管關係的,父親是管力量的,這個我不太明白呢,能再解釋下嗎?

答:確實是在父母的關係當中來講的話語與父親的關係好的時候,往往會獲得父親更好的一個力量,那麼在走向社會與權威關係處理的時候呢,會感覺到自身的這種力量這種存在的話,就是的話會不怕,更有一種安穩的感覺。母親的話,在家裡面更擅長處理各方面的關係,這個與老人家與自己的這種,這個丈夫的關係就是,這個兩個人的功能分配不太一樣的是,所以呢,那麼這種情況下說,當你和母親的關係更好的時候,你會走回女兒的這種身份,那麼不是走向父權這方面,那麼也會很好的幫你處理好這份關係。

問題二:就是說與父親聯接不好就會缺乏力量嗎?我覺得自己就屬於力量弱的那種,父親平時也很疼愛我,有問題我也願意和他交流,但是關於情感上的問題覺得說不出口,一般是給媽媽說,這種算是正常嗎?另外,如果覺得自己力量弱的話後面如何去改善呢?提前謝謝金玲老師.

答:感謝這位朋友的這個提問啊,父母連接不好回去把力量的確是這樣的。因為這份力量弱的話,那麼自己在對金錢的這種關係上來講連接呢,也會比較缺少。缺少力量,不願意往去前去走啊,不願意去努力,去拼搏,去做。以及可能會覺得說做的差不多就得了哈,那麼父母平時很疼愛我有問題,願意去和她交流,但是關於情感上的問題,覺得說不出口。一般和媽媽來講,這個算正常嗎?這個確實是正常一個情況,因為男女有別哈,也會覺得跟父親講這些,不好意思也屬於是正常的,我們大部分人其實都會感覺父母疼愛我。那麼可以去嘗試哈,跟自己的感覺在一起。父母疼愛是理性層面,還是在感性層面的呢。

我們感覺到自己父母,疼愛我。又感覺到力量比較弱的話,那真的要好好自己和自己的感覺在一起,去連接一下。看一看啊,這個父親的疼愛是感性層面,還是理性層面的。大部分是在理性層面,而忽略了曾經成長過程當中,因為缺少父愛和父親這種父愛連接的時候帶來的傷痛啊。所以後面如果覺得力量弱的話呢,那最重要一點是要做和父母這個鏈接的這樣一個練習哈,和父母鏈接,那麼接受父母,生命層面的父母。那麼同時呢,要消除創傷,改變一些限制性的信念,做一些練習讓自己那份創傷的話呢,可以消除掉。讓創傷消除掉,就像我們會說一些事情。明明很痛,一說起來還會痛,只有說道。真正的去把那件事情處理好的時候是什麼呢,那就是事情還在。理性層面的東西還在,但是在收取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心裡就不會有傷啊,痛啊,恨的那份感覺在了。那麼真正處理到那個程度的時候,還是確實需要一些時間的。最關鍵的一點呢,是試一試,要有這個。與父母連接,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一些技巧的話,方法的話。可以在後續的課堂上給大家來一句句教,教大家做練習,來提升這份力量。

問題三:那父母年紀大了,需要照顧她們,但是自己又有自己的小家庭需要照顧,意思是讓小家庭優先照顧嗎?

答:父母年紀大了,需要照顧他們,但是自己有自己的小家庭需要照顧意思,讓小家庭優先照顧嗎,沒有錯,這個在從生命系統來講的話呢,小的家庭會獲得一個優先的權利,那麼也就不是說不照顧父母,對父母來講的話也需要照顧,但是呢,小家庭更有一個優先權。因為在資源能力有限的情況下的話呢,肯定是要心疼小孩子的話,需要更好一個發展。那大家可以去詳細的去想一想。當你更多的去照顧自己的父母的時候,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動力去可以去發展自己的事業以及照顧自己的孩子呢,當如果沒有這份動力的時候呢,那實際上你的事業發展就停滯不前了,那也就所謂的說,你混得不夠好了。但是這種混得不夠好,其實讓父母更加擔憂。這種父母的話,他問我會說我不會管別人,我只會管我自己的女兒。我的外孫子我或者我的孫子的話,那不是在我的範圍之內,那是我的女兒或者兒子的事情。我只是需要支持自己的女兒或者兒子去把這件事情把自己的事情去做好,這個就是對的了。所以說,不能夠把大部分的精力或者叫全部的精力都看到自己的父母。這樣做的話反而其實讓父母更加擔心。因為這一份啊,小因為自己的生病等等原因。反倒影響了你的小家的發展的話,其實會讓父母產生一種愧疚感。

當然啦,這裡邊我們也需要注意一點。父母年紀大的時候,他需要一份照顧是什麼樣的一種照顧。一般我們的父母往往出生在三四五十年代。在那個年代裡邊兒他們吃的穿的用的都沒有我們現在的好。他們的父母給予他們的愛也是非常有限的,年齡大了他們其實也會像小孩子一樣。往往會向自己的兒女索取那份,父愛或者是母愛的。所以這種時候,作為女兒來講的話,需要變得清楚,便清除的時候。那要,把自己的位置放正,自己要以女兒的身份去愛他們,而不是以他們的父母的身份去愛他們。那最簡單的一句話,就是說什麼呢,你面對自己的父母的時候,你不會說你應該幹這個呢,幹那個。對吧,而只有說是父母面對孩子的時候才會說你應該這麼做,你該那麼做。所以在語氣,語調上應該注意。

問題四:我跟棠的情況正好相反,我情感上的問題通常都跟父親講,跟母親講就會有一種無力感,並且我母親是一種很強勢的形象。即便我成年以後我在她面前也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這種情況應該怎樣改善呢?

答:剛才,主持也提了一句哈根小唐那個情況,相反。情感上的問題跟父親講跟母親講就會有種無力感平均母親是一種很強勢的形象。這是成年以後的話,在他面前,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這種情況怎麼感覺。從這個方面來看的話,主要還是和母親的。大連車最快能需要繼續加強跟父親的連接還可以啊。所以說跟母親在一起無能為力的感覺是這款式確實也需要。改善那麼仍然也是到底是辦法是一樣的,就是加強。接受父母這一塊兒嗎,接受自己的母親改善和母親這種關係。從心理層面上,我給大家一塊兒找一個。找一個那個練習的,方法吧,找一個方法啊,我隨後發給大家一些練習的語言,可以經常的去讀一讀練一下,然後從心裡邊兒去改。有點時間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哈,怎麼會接受自己的父母。有些言語上的可以去不斷的重複練習哈,然後可以去改善這一部分內容。言語是這樣的。

練習方法:

媽媽,你是我唯一的媽媽也是最有資格做我媽媽的人。我完全的接受您為我的媽媽,完全接受你給我的一切。也接受因此而需要付出的所有代價。請您接受我為您的孩子,生命將由您和爸爸傳給我。那邊已經擁有全部,我需要您的力量來愛我支持我。就算我有其他的需要也會用您給我的在其他地方得到。我知道我的人生路不會平坦途中會有很多的挫折和失敗。無論我經歷怎樣的失望和傷害。我知道您給我的力量,愛和支持已經足夠讓我去度過,去成長。

我會做很多的好的事情讓你們也以為榮。等我準備好的時候我會有自己的家庭,把生命傳下去,或者說你已經結婚了的話呢,就是這樣說,我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把生命傳下去,我會照顧好我的家庭,我會建立成功快樂的人生。請允許我用這樣的方式表示對你的愛,感謝和尊重。那麼我把你放在我心裡最重要的位置。在那裡,您每天都會感受都知道我做的好事。我也每天都感受到您對我的愛和支持。媽媽,謝謝您,媽媽我愛你。

(此方法同樣適用於與父親)

想要收聽更多金玲老師的課程嘛~那我們南丁班見吧~

國內首家大型女性職業成長平臺年度職業規劃成長班開班啦

費用:全年880元 季度費用:300元

報名諮詢:微信:8992622 請備註“報名”

詳細南丁班詳細介紹請見鏈接:

國內首家大型女性職業成長平臺年度職業規劃成長班開班啦!

(知乎,喜馬拉雅,新浪微博,頭條號)

職業規劃師王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