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孤獨到極致的人都活成了什麼樣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記憶都是假的,那又會怎樣?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第二個你會怎樣?

電影《月球》卻是從克隆人角度,讓觀眾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情感—孤獨、愛與自由。

那些孤獨到極致的人都活成了什麼樣

《月球》的海報就初顯了這種孤獨的循環。

男主人公Sam穿著太空服,微垂頭立於封閉循環的黑白圖譜中,彰顯著封閉、單調而無盡頭的月球生活。但是當你放大縮小,或是快速移動海報圖,你卻能看到圖譜變化的特別圖案。這也許就是孤獨中的希望。

好吧,接下來讓我們劇透下,這部一個演員、一個星球的電影《月球》。

電影開篇,導演用簡潔的蒙太奇手法,介紹了未來世界的世界觀,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地球的汙染也越來越嚴重。為了遏制這種現狀,一家名為月星工業有限公司的企業應運而生。該公司致力於月球能源的開發,通過採集氦-3來滿足地球對能源的需求。

而能源採集員Sam就這樣在月球上靠著對妻子和女兒的回憶和對回家的期待過了整整3年。他孤身一人,只與一臺智能機器人為伴,並且習慣了自言自語;

他思念家鄉,深愛妻子和女兒,無處不是妻子的照片;閒暇時他與他養的花聊天為樂,時而做做故鄉街道的模型;有時他會出現幻覺以至於將手燙傷,夢中也會時常夢到妻子。

那些孤獨到極致的人都活成了什麼樣

那些孤獨到極致的人都活成了什麼樣

若你認為這與世隔絕的月球,這狹小封閉的太空驛站,這千篇一律的採集工作便是孤獨,那導演告訴你,這不過是個簡單的開始。因為Sam還是存著三年期將至即將見到愛人的渴求與希望。

而一次事故,不可預見的衝突降臨。這個孤獨的世界裡,出現了另一個自己。

那些孤獨到極致的人都活成了什麼樣

兩個“我”不但基因完全相同,連社會記憶(情感、啟動時的知識儲備)也相同。

但是兩個人又是不同的。在未啟動前所有的克隆人有著一樣的生理、心理、情感意識,是近乎完全一致的。但啟動後,第一個Sam經歷了三年的月球生活,三年的寂寥、渴望,對其他事物的嘗試和學習,使得他和第二個Sam已經是兩個不同意義上的人。

他們的相遇,實質上就是不同年齡的自我的會面,是在月球上生活了三年的Sam穿過時間蟲洞遇上初來時的自己。

那些孤獨到極致的人都活成了什麼樣

面對真相伴著打擊接踵而來。“初來”的Sam更具發現真相的勇氣和執著、力量和果敢,“三年後”的Sam沉浸在被植入的願景中不願醒來。

“三年後”的Sam陷入了自我質疑與自我安慰中:

“我是克隆人嗎?”

“不,我才是原版的Sam。”

那些孤獨到極致的人都活成了什麼樣

那些孤獨到極致的人都活成了什麼樣

Sam知道自己是個只有三年壽命的克隆人,他知道無論是記憶裡的妻子Tess還是女兒Eve,都不屬於也從來沒有屬於過他,他知道原來Tess早已死去,而Eve和真正的Sam一起,已經到了15歲,他知道公司不會把他送回地球,他知道那個深度睡眠機其實是個焚化爐,他知道和自己長得一樣的前一個Sam已經化成了灰,他知道地下室的無數個自己還要重複自己這個可悲的命運......

孤獨原來不是一個人的存活,而是當你發現你所相信的愛與希望都是假的。原來你沒有與那顆藍色星球上的任何人有過深刻的關係。你愛過的人,喜歡做的事情,所有的回憶都成了一個留不住的夢。你的存在成了毫無必要的事,曾經的活下去的理由被捏碎了。孤單的就像寂靜空曠的月球……

絕望的孤獨,此時在Sam身上爆發,嗚咽成悲哀的句子“I wanna go home……”

那些孤獨到極致的人都活成了什麼樣

可是對於“三年後”的Sam,家?已無家可回。不論身為克隆人已到三年期限的破敗身體,便是那個虛構在在自己記憶裡的親人,也已非原貌。“三年後”的Sam,能做的,只能是犧牲自我,幫助“初來”的Sam衝破牢籠、獲得他應得的自由。

這部《月球》,固然讓我見識到了Sam Rockwell的過人演技,但是讓我感動的卻是始終陪伴在Sam身邊的機器人Gerty。他是Sam在月球上唯一的夥伴,他不是一般的機器人,他有和人一樣的感情,可以通過簡單的表情如笑臉、皺眉等表達自己的情緒。當Sam反覆追問Gerty我是不是克隆人的時候,他說了一句“我很抱歉”,並輕輕地把手臂搭在Sam肩上,露出了全片唯一一次的哭泣的表情,這又是震撼的一幕。

那些孤獨到極致的人都活成了什麼樣

是啊,作為被人類編好程序的機器人,他又能怎麼辦呢,只能無奈地隱瞞真相,只想不讓Sam痛苦,這一刻作為一個機器人的無能為力,真的觸動了觀者。

而當結尾“初到”的Sam即將出逃的時候,Gerty提醒Sam自己已經記錄下他的舉動,如果人類查看會很危險,於是他提出將自己格式化並關機,之後自動重啟。這雖然看起來沒什麼,實則是機器人的自我犧牲,那句“I’m here to keep you safe,Sam ,I want to help you”始終縈繞在腦際,不得不令人感動。

那些孤獨到極致的人都活成了什麼樣

那些孤獨到極致的人都活成了什麼樣

where were we now?and where is the future?

看看我們的未來,然後好好想想它,這便是《月球》所帶給我的體驗。儘管它的開篇顯得有些黑暗和晦澀,但是在影片的結尾,卻給了觀眾一個溫情而感人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