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話聽著可笑嗎?

“如果我不夠優秀,你還愛我嗎?”

這恐怕是考試文化發達國度裡諸多青少年的一個共同心結。在唯功效至上高壓社會的擠壓下,孩子的自卑與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的恐懼結為夢魘、變為對優秀的病態追求。

最近有一部劇被稱作是臺灣版《黑鏡》,它以大膽的超現實科幻元素,掀掉了人類社會倫理準則的底褲。其中微科幻風格和魔幻強烈的敘事手法,令人眼前一亮。看過第一集你就會感嘆:確實夠黑,夠毒~~

這部劇就是以“教育”為主題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該劇改編自同名小說,副標題是“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話聽著可笑嗎?

因為很多孩子、父母都在受苦,我很想把這件事情一針見血地講完。

上面這句話是導演創作這部電視劇的初衷。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乍聽會被疑是狗血倫理懸疑的劇名,取自紀伯倫1923年寫下的詩歌。這部劇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小說,由六位編劇將書中的九個故事改編成五個單元:《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必須過動》《孔雀》。奇異詭怪的設定,反思的卻是冰冷現實:“因追逐分數的考試製度而扭曲的親子關係,以及單一的成功價值觀忽略了個體差異性的高壓社會”。

目前出了《媽媽的遙控器》和《貓的孩子》兩則故事。豆瓣評分 8.1,從現在的口碑來看,應該還會蹭蹭往上漲。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話聽著可笑嗎?

其實看這樣的倫理科幻,尤其是電視劇,就逃不出五毛錢的特顯,但這部劇就勝在概念新穎,設計巧妙上,且整部劇的驚悚氛圍營造地非常到位,你看完肯定會被激得一身汗毛直立。並且我敢保證的是,這部劇裡一定有你的影子。

你有沒有感嘆過,自己的母親是一位暴君。

第一集的故事叫——《媽媽的遙控器》。15 歲的小偉與剛剛離異的母親一起生活,為了跟死黨一起去畢業旅行,小偉仿刻了學校的印章,偽造成績單,不料被媽媽識破。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話聽著可笑嗎?

然而奇怪的是,從此以後小偉的日子一直卡在同一天。原來媽媽從一個神秘男子手裡拿到了一個遙控器,可以控制小偉的人生進度條。

只要她想,就能隨時將小偉送回偽造成績單的那個星期三,讓他有機會去修正“錯誤”。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話聽著可笑嗎?

趕不上公車,遇到載百合花的司機,討論畢業旅行,漂亮女生向死黨借外套表白,偽造成績單……

小偉一遍又一遍遭遇似曾相識的經歷,永遠停留在可怕的星期三。直到小偉最終拿著真正的低分成績單回來,承認錯誤,媽媽才肯把時間往前推進。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話聽著可笑嗎?

然而自從有了這個遙控器之後,媽媽的要求越來越多。

同一個補習班,上 10 次;

不喜歡吃苦瓜,強忍著也要吃下去;

自己選的 T 恤不行,一定要穿媽媽給你買的那件襯衫......

在遙控器的威脅下,小偉被迫服從媽媽的每一個要求,近乎變態的苛刻。直到有一天,小偉遇到了一個“放縱”姑娘小嵐。小小年紀就染一頭黃髮,有著超奇怪的父母,她任由性子想做什麼做什麼,對於小偉有致命吸引力。

可是媽媽不同意兩人交往,發怒之後把小偉的生命又倒回了星期三。

小嵐再也記不得小偉。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話聽著可笑嗎?

夢裡,他身處一片荒蕪的海面,孤獨寥落,等待被黑水淹沒。

母親以愛之名構築了一座昏暗的監獄,將小偉死死困住,生命恍惚不安,如行屍走肉。

他想到了死亡。

割腕,跳樓,電擊...

可最慘的是,他連死都決定不了,媽媽總是會用遙控器倒回他活著的時候。他從星期三的睡夢中哭醒,淚水漣漣,虛弱無力沒有一絲反抗的力量,不得不接受了被遙控器綁架的命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話聽著可笑嗎?

他遵守母親的每一個要求,成為一個學習好「有出息」的高管經理。

可是,這樣的小偉又有哪點是幸福的呢?他雖然有女朋友,但還是要遵照母親的安排去相親,未來依然是漫無邊際的惶恐。

成年的小偉要奪回自己人生的遙控器,兩人爭吵,他被貨車撞死......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話聽著可笑嗎?

母親聲嘶力竭喊著,按下按鈕,再一次,星期三。

生命重新跌入夢魘。遙控器無限放大了母親的控制慾,這是對“親情綁架”一個太心領神會的比喻了。

母親高舉「為你好」旗幟,實際上儼然是一個情感暴君,讓孩子徹底淪為執行她意願的工具。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話聽著可笑嗎?

有些人終其一生,都無法逃離父母的掌控。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話聽著可笑嗎?

第二集是《貓的孩子》,故事設定也很有意思,在這裡就先不劇透了。

這部劇充滿了壓抑、不舒服,雖然類型裡說的是科幻劇,但是真正的核心卻如此的貼近現實。但是原作者有這樣一句話“不舒服”的話,是因為那些都是真實的,那些孩子就是這麼不舒服,而且現在可能還有更多的孩子一樣的不舒服!

中國的父母總是用一句“為你好”來綁架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是否真正的反思過自己,我們這樣對我們的孩子是出於愛還是出於控制慾?

所幸,該劇的導演有著溫柔的憐憫,每個故事她都設置了救贖的結局,男孩握住了自己的遙控器;媽媽終於擁抱了“貓的孩子”,告訴他先學會不要總是說“對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