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拉快跑》:一個遊戲的結束,也是另一個遊戲的開始

人生的十字路口,你要如何選擇?

前段時間,懟懟君給大家推薦了日本電影《二重身》,該片討論了關於“抉擇”的問題。今天懟懟君再為大家推薦一部優秀作品,它同樣是在講述“選擇”的問題。只不過這次的“選擇”相比起《二重身》而言,所產生的影響則更加深遠。

這部影片就是1998年上映的德國電影—《羅拉快跑》。

《羅拉快跑》:一個遊戲的結束,也是另一個遊戲的開始

電影講述了一個叫做羅拉(弗蘭卡·波坦特飾)的女孩,她的男友曼尼(莫里茲·佈雷多飾)是個街頭小混混。曼尼一天在完成老大的鑽石交易之後,帶著十萬現金等待羅拉的接應。羅拉半路上車子被偷,錯過了時間,曼尼只能搭地鐵。

由於遇到警察,慌亂中將裝錢的袋子忘記在了車上,袋子被一個流浪漢撿走了。曼尼距離和老大的約定交錢時間只有20分鐘了。無奈之下,羅拉只有在這20分鐘內,想出辦法,湊齊十萬馬克現金,送到男友手中。於是,她開始了瘋狂的奔跑…

《羅拉快跑》這部電影從頭至尾都是一種快節奏,在影片的一開始音樂中滴答滴答的鐘表聲以及巨大鐘擺的搖晃都說明了這部影片將與時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並且如同時光流逝一般讓人感到一絲不安。

《羅拉快跑》:一個遊戲的結束,也是另一個遊戲的開始

緊接著一系列快速掠過人群的組接鏡頭裡,將本片除主角外的幾位主要人物羅列了出來。而片頭中動畫的一段引子體現出了本片的主旋律,影片中的女主角羅拉在時空隧道中不斷地奔跑。

《羅拉快跑》:一個遊戲的結束,也是另一個遊戲的開始

故事是從羅拉接到男朋友曼尼打來的一個電話開始聯想。

電話裡,男友曼尼因為弄丟了十萬現金而束手無策,一直在追問羅拉,該怎麼辦,到底該怎麼辦?雖然羅拉一直解釋,但是曼尼始終在埋怨。

《羅拉快跑》:一個遊戲的結束,也是另一個遊戲的開始

“該怎麼辦?”這樣的問題其實讓人無法回答,可是卻又擁有無數的答案。坐以待斃是一種答案,用力奔跑也是一種答案。為了自己的戀人,羅拉選擇了後者。

於是,羅拉開始了決定命運的三次奔跑...

《羅拉快跑》:一個遊戲的結束,也是另一個遊戲的開始

而這三次奔跑,更是把電影分成了三段結構,依靠電子遊戲的闖關模式建立,羅拉在奔跑中遇見的NPC們也都成為了闖關的障礙,她必須一一逾越。並且在每一次失敗中,吸取經驗值,在下一次的奔跑中因為細節上的微小改變,從而影響了整個故事的走向。

《羅拉快跑》:一個遊戲的結束,也是另一個遊戲的開始

第一次:沒有經驗,在路上被小事所耽擱遲到了。曼尼在約定的時間進入超市搶劫,羅拉被包圍的警察失手打死。

《羅拉快跑》:一個遊戲的結束,也是另一個遊戲的開始

第二次:經過第一次的教訓,吸取了足夠的經驗,避過了可能帶來的阻礙,甚至挾持羅拉的父親搶劫銀行。但是最終曼尼被疾馳的救護車撞死。

《羅拉快跑》:一個遊戲的結束,也是另一個遊戲的開始

第三次:羅拉錯失了見到父親的機會,但是誤打誤撞地在賭場贏得了足夠的錢,曼尼也抓到了拿錢的流浪漢,兩人牽著手走向大結局。

《羅拉快跑》:一個遊戲的結束,也是另一個遊戲的開始

在羅拉的每一次奔跑中,人物也都會有相應的變化。除去主角們的變化不談,推嬰兒車的婦女、梅耶叔叔、父親、警衛大叔、銀行女職員、偷自行車的男子以及流浪漢,所有人的命運都在變化。

《羅拉快跑》:一個遊戲的結束,也是另一個遊戲的開始

在這三次人生裡,羅拉經歷了空手而歸、和曼尼一起去打劫便利店的過程;也經歷了搶劫自己的父親、而後奮力逃脫的過程;最後的一次,她誤打誤撞般走進賭場,接受上帝的眷顧贏得了10萬馬克。

這三重的人生經歷充滿了偶然,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因素。然而在所有不確定的因素中,唯有紅頭髮的羅拉是永恆而確定的。

《羅拉快跑》:一個遊戲的結束,也是另一個遊戲的開始

不管周遭如何變化,不論人生幾番流轉,唯有羅拉在不停奔跑,不停修正自己的人生,不停在跌跌撞撞中與社會、與他人竭力碰撞、融合。在這樣的掙扎之中,羅拉為自己的愛情和命運找到了一條出路。

這就是電影的主題——命運。羅拉的奔跑,每次都是因為一些毫不相關的小事情徹底的改變了結果。

就像術語裡講的“蝴蝶效應”一樣,我們的命運,不是因為那些可以控制的明顯的東西所左右,很多情況下是受制於那些微末的細節。這就像哲學命題一樣,每一個不同的時間的點上,其實我們的生活都有著無限種可能性,然後在不同的分叉平行的路上遠去。

人生在不斷地選擇,每一個選擇都是下一個選擇的開始。當最後曼尼詢問羅拉袋子裡是什麼的時候,羅拉臉上那一絲淺淺的微笑告訴我們,選擇沒有完,下一個正在等待著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