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孔雀》,那段灰头土脸却不应被遗忘的生活

顾长卫导演的《孔雀》,绝对能够在近30年来中国经典影片中,有一席之地。

其优秀之处,在于对那个时代忠实又极其技巧的记录,让1970年代内地小城的风情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铺开。

形式上,影片呈现出纪录片的冷静,但看完之后,却不由得对故事中的人物经历和命运,留下极其强烈的印象。

电影《孔雀》,那段灰头土脸却不应被遗忘的生活

《孔雀》讲述的是70年代一个小城市平民家庭的一家5口,姐姐的故事、哥哥的故事、弟弟的故事,三段故事分述三位主角,但人物又是相互交织,故事重叠推进。

用现今的眼光望过去,那个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年代,人们只有活着,根本没有生活。

人人都穿的灰不溜秋,最艳丽的色彩,居然是那抹军绿色——

电影《孔雀》,那段灰头土脸却不应被遗忘的生活

家家户户吃饭都是在一条长走廊上,没有独立的空间——

电影《孔雀》,那段灰头土脸却不应被遗忘的生活

逢年过节,家里才能买到一斤牛奶糖,然后全家围坐桌边分糖——

电影《孔雀》,那段灰头土脸却不应被遗忘的生活

煮饭用的煤饼,须休息日全家人一起动手做——

电影《孔雀》,那段灰头土脸却不应被遗忘的生活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能令全家惊慌失措,然而,却冲刷不掉姐姐遭受的耻辱——

电影《孔雀》,那段灰头土脸却不应被遗忘的生活

即将结婚的姐姐想要买本《性知识手册》,都要用哄骗的办法,让无辜的弟弟遭受卖书大妈的白眼——

电影《孔雀》,那段灰头土脸却不应被遗忘的生活

在这些分段讲述的故事中,每个人物身上,都承担着时代赋予的悲剧色彩。

爸妈是千百万老实本分的柴米夫妻,辛辛苦苦拉扯着3个孩子,总是一脸愁苦,没有机会露出任何微笑——

电影《孔雀》,那段灰头土脸却不应被遗忘的生活

勇敢执拗的姐姐,显然生错了年代,她不惜手段挣扎着也要追求美好,像一朵畸形的花,其浓重的色彩如此扎眼,只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安与抗拒——

电影《孔雀》,那段灰头土脸却不应被遗忘的生活

哥哥的不幸虽然因为先天缺陷,但他遭受父母之外所有人的歧视和侮辱,甚至因父母过度保护让弟弟妹妹心理失衡,不约而同想着要谋害他。哥哥显然是整个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电影《孔雀》,那段灰头土脸却不应被遗忘的生活

从小不被重视,自卑的弟弟,其悲剧则由于缺失基本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和家庭环境所致:因为弱智的哥哥被同学嘲笑,更因为作业本里夹着一幅裸女画被爸爸发现,从此黯然离开了教室——

电影《孔雀》,那段灰头土脸却不应被遗忘的生活

如果说姐姐的命运悲剧是主要元素,哥哥则是喜剧呈现,那么弟弟的故事则上演了一出正剧。

一心照顾着傻儿子的父母,忽视了对另一对儿女的爱,或者说在那个年代简单粗暴的教育下,一切只是看似偶然的必然。

电影《孔雀》,那段灰头土脸却不应被遗忘的生活

张静初最后和弟弟在买番茄时那段哭戏,极具冲击力,而让人倍感哀痛的,不是姐姐的命运和她的不甘,而是这种源于最常见生活的情景,直达内心,直抵心灵最柔软之处——觉得这场景似乎跟自己人生中的某个瞬间重合了。

电影《孔雀》,那段灰头土脸却不应被遗忘的生活

另一场让我落泪的地方,是离婚回到家中的姐姐,和爸妈一起看日本电视剧《追捕》,电视中男女主角大胆的对话和着音乐旋律,电视机前三人一言难尽的表情……瞬间,一种历史来到拐点处的感慨让人眼眶发热,那种由内而外巨大的落差,让我忍不住潸然泪下。

电影《孔雀》,那段灰头土脸却不应被遗忘的生活

张静初戏演的真是好,而她黯然离场的命运,让我在重温本片时更感人生叵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