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没有梦想,难道是阴谋?

5月5日,一文《腾讯没有梦想》,称这家快20岁的公司正在变得功利和短视,他的强项不再是产品业务,而是投资财技。

文章头头是道的分析了腾讯为啥没有梦想?为啥变成了投资公司,其文章被各种财经人士进行分析解读。老实说文章写的挺中肯的有数据、有批判、有例证。可是让这篇文章爆火的原因是:马化腾亲自做出了回复

腾讯没有梦想,难道是阴谋?

假如回复真实,不是公关稿,不是阴谋,至少从马化腾的口语里来看,他并不怎么赞同作者潘乱的说法。那么。如果从2017腾讯的2017年财报,可以发现腾讯对外投资的公允价值约为5516亿元,确实比较高,但是如果比起整体市值32093亿元(按照2018年3月23日收盘来算)来说,只占17%。无论如何,都不能说腾讯是一家投资公司。相反,我认为腾讯的投资是正确的策略。如此大体量的公司,肯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通过投资涉足,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网上有个对话很有意思,当年腾讯什么都做的时候,你说人家是“狗日的腾讯,什么都山寨”,当腾讯走开放路线,将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时,你又说人家“没有梦想”,到底如何做你们才高兴? 但是,话说回来即使“山寨也好,模仿也好”“山寨也搞到第一名而且还做到如今市值这样的盘子,换作别的公司 有种你去山寨一个试试? 哈哈

腾讯没有梦想,难道是阴谋?

总之,从昨天开始《腾讯没有梦想》这篇文章爆火之后,隐约感觉腾讯背后会有一个很大的阴谋,毕竟近日的腾讯股票价格一直跌啊,跌一个点就是大几亿,马化腾嘴上说“我的理想是如何做出最好的产品,而不是赚多少钱”你信么?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毕竟,我不是有钱人,有钱人的心境和价值观我是体会不到的......

阴谋一:贴标签

那么跟股票扯上关系了,为啥这篇文章亦正亦反的给腾讯做了那么多价值分析、定位分析。我胡乱猜测“不要小看公关的力量,这互联网界平静很久了,发一文搅动一下不惜全力的给腾讯打上投资的标签,背后一定是有阴谋的。为啥这么说,来一起看几个例子。

最近,小米在香港提交了上市申请书的事件中,雷军的公开信也是一个贴标签的典型案例。为什么小米90.8%左右的收入来自于手机和智能硬件的硬件业务,只有10%左右来自于互联网服务,

而雷军却要将小米贴标签为“一家互联网服务公司”?这样的例子很多啊,ofo单车、摩拜单车...... 哪一家不是对外号称是互联网公司

腾讯没有梦想,难道是阴谋?

答案同样很简单,因为硬件公司和互联网服务公司的估值千差万别。看看苹果、三星和亚马逊就知道了,苹果公司的市盈率只有16,三星的市盈率只有10,而亚马逊的市盈率则高达194。

所以,为什么小米公关要炒

“ATM”概念 就在于此了,

那么,放眼来看,各大公司正在做的事:快手希望甩掉“low”的标签、百度希望贴上“AI”的标签、360 “安全”的标签、京东“时尚”标签.......

阴谋二: 公关稿质疑?

这两篇文章爆火是需要推动的, 仔细分析你会看到:这篇文章用 AB测试的观点来把整个事件炒热,总的可以分析为:

《腾讯没有梦想》:腾讯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这家快20岁的公司正在变得功利和短视,他的强项不再是产品业务,而是投资财技。

《驳“腾讯没有梦想”》:腾讯有所为有所不为,用ROI思维来衡量产品并没有错,腾讯有大企业的通病,但一直以实际行为践行着成为最受尊重的互联网企业的愿景。

各位如有兴趣,建议看这两篇文章。潘乱是我没有针对谁,只是谈谈这几年我对腾讯感到的失望。孙涛勇是你说了腾讯,的确有道理,但我还是要逐条批驳。

腾讯没有梦想,难道是阴谋?

所以,一切的风口浪尖回到这张疯传的图片上来看。通过这张图我们发现2点

(1)凌晨两点半不睡觉的人,不是流氓,就是大咖。

(2)马化腾读“腾讯没有梦想”花了近20分钟的时间。你哪怕21分钟也好啊

(3)认认真真读完潘乱这篇13000多字的文章,您到底要花多长时间?

腾讯没有梦想,难道是阴谋?

马化腾喊冤:有梦想的公司都被我收了 ,哈哈

总结:改变用户的认知是定位的魔力,也是公关传播的魅力。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公关传播。它拥有战略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