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在兩會上對黨員幹部提了五個新要求

今年全國兩會,從政協聯組會到內蒙古、廣東、山東代表團,習近平已經到過四個團組。“功成不必在我”意在打基礎、謀長遠;堅決防止不良風氣反彈回潮;扶貧既要下決心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五天四次重要講話,習近平給各級領導幹部提出不少新要求。

1.樹立正確政績觀 “既要做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做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

3月8日,習近平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再提政績觀,給各級領導幹部提出了新要求。 他說,“功成不必在我並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為,而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那麼,什麼是正確的政績觀?用一句話簡單概括,就是“既要做顯績,也要做潛績”。 眼下,不少領導幹部雖然幹勁很足,但“新官不理舊賬”、政策“翻燒餅”、上馬“面子工程”等現象依然存在。說到底,還是沒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正是從這一角度,習近平為各級領導幹部樹立了幹事創業的高標準: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經過歷史沉澱後真正的評價。習總書記在兩會上對黨員幹部提了五個新要求​
習總書記在兩會上對黨員幹部提了五個新要求

3月8日,習近平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

2.思維方式別停留在老套路上3月5日,習近平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的一句話令人警醒:“如果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的老套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坐失良機。”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在習近平看來,這是一個必須跨越的關口。

轉變思維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已經多次提及。 在內蒙古團,他強調,不能只盯著羊、煤、土、氣,要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在廣東團,他叮囑,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果斷淘汰那些高汙染、高排放的產業和企業;在山東團,他指出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求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怎樣才能告別“老套路”?習近平也支了招: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3.堅決防止不良風氣反彈回潮

幹事創業,沒有一身本事不行,沒有好作風更不行。

3月7日,習近平在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給黨員幹部提了個醒:“堅決防止不良風氣反彈回潮”。 十八大以來,全黨上下糾正“四風”取得重大成效,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有些還換了身“馬甲”,有了新形式、新表現。 去年12月,習近平曾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他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針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拿出過硬措施,紮紮實實地改。

這次在全國兩會上,習近平再提“作風”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各級領導幹部做起,從一件件小事抓起。要不斷鞏固和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
習總書記在兩會上對黨員幹部提了五個新要求

習總書記在兩會上對黨員幹部提了五個新要求​ 3月7日,習近平到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

4.鄉村振興不搞一刀切,杜絕“形象工程”

鄉村振興怎麼幹?3月8日,習近平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重點圍繞這個問題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部署。 習近平提出,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要規劃先行、精準施策、分類推進,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不搞層層加碼,杜絕“形象工程”。

具體怎麼做?習近平要求從五個方面著手: 一是產業振興,要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推動鄉村生活富裕; 二是人才振興,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三是文化振興,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四是生態振興,紮實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五是組織振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5. 扶貧既要下決心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

3月5日,習近平在內蒙古代表團談及扶貧工作時提出,扶貧工作“既要下決心消除絕對貧困,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使大家期望值太高,力不從心。小馬拉大車,你拉不動,拉不動的結果是好心沒辦成好事”。

對於打好脫貧攻堅戰,習近平做了細緻的部署:一個“關鍵”——攻克貧困人口集中的鄉(蘇木)村(嘎查);一個“重點”——解決好產業發展、務工就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醫療保障等問題。 針對“因病致貧”,他要求“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機制”;形成扶貧長效機制,他要求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對於群眾反感的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現象,他要求認真加以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