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文:聞道 圖:木痴

“ 如今人們的娛樂休閒生活多元化,戲曲不再是觀眾唯一的選擇。千年之久的莆仙戲藝術遺產,失去往日的光彩和人氣。戲劇一般有個美滿的結局,但莆仙戲一路歷經坎坷。作為市重點院團之一的莆仙戲一團生存得怎麼樣呢? ”

/上個世紀的輝煌/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莆仙戲一團《秋風辭》進京展劇組合影

一張黑白照片將人帶進另一個年代,那時的莆仙戲如同照片中的年輕人一樣朝氣蓬勃,令人嚮往。雖是一張老舊照片,卻有時代所賜予的真正的文化“裡子”。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莆仙戲一團(以下簡稱一團)前身系“莆田縣實驗劇團”,創建於1951年

。40多年來,一團相繼創演了《三打王瑛》、《狀元與乞丐》、《秋風辭》、《風雪潼關》、《江上行》、《劉賀登基》、等優秀劇目,獲得近百個國家級及省級獎項,並曾三度進京演出。在80年代、90年代,一團更是名噪一時,飲譽京華,作品揚名中外。然而,奪目的輝煌背後緊跟著悄悄潛伏的危機。

/團長自稱“乞丐頭”/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多年前劇團改制,一團由吃“公家飯”變成自負盈虧,很多優秀的劇團演員要麼退休、要麼另謀生路。曾經沒有後顧之憂的一團為了生存,不得不開始常年奔波各個鄉下草臺。現任團長梁向東是國家二級演員,卻稱自己為“乞丐頭”,自己不僅要參演戲劇、管理劇團大大小小的事物,還要四處“跑業務”支撐整個劇團。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一團現擁有42名工作人員,專業演出人員28名,專業演奏師及後勤人員14名。工作人員1天的工資加上各種支出,要花費1萬多元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一年到頭忙著下鄉演出,一團基本上沒有時間排新戲,就算有時間也沒有排練的地方。若想有新劇本要跟編劇購買,1本好劇本高達

3、4萬元,對於劇團來說是筆不小的開支。所以大多數的劇本是四處蒐羅,也有些坊間業餘之作。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好在一團始終以專業劇團的標準要求自己,堅持把高雅藝術帶給廣大群眾,在老百姓心中佔據一定分量。今年一團更是被中宣部評為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5年來,一團每年在鄉下的演出達到了600多場(一天2場)。哪怕是最偏遠的山區、遙遠的海島,只要群眾有需要,一團定會將好戲送到,儘管運營成本大大增加。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一團的憑著自己數十年的口碑及政府補貼,勉強做到收支平衡。作為莆田的重要劇團尚且如此,更別提其他120多個民間劇團!

/臺上的十年功/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培養戲曲人才比培養歌手要難得多,一般練功,唱、做、念、打樣樣都得練,沒有十幾年的工夫很難成才。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想吃莆仙戲這碗飯要經歷辛苦不言而喻,這也是很多年輕人不敢選擇這行的一個原因。真成了演員了,也可能吃不消工作強度。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中午12點多一團的演員就開始化妝了,一般化妝加梳頭要花1個多小時。有時候後臺工作環境差,演員會選擇在家化好妝,再到後臺弄頭飾。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化好妝,演員一般小憩片刻,養精蓄銳;頭飾繁重的只能定定地坐著,閉目養神。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夏天,對於演員是個考驗!不僅體力要跟上,還要耐得住炎熱。一般衣服要穿幾層,主角的服飾就更多了,“裡三層外三層”。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驕陽炙熱,燈光烤人。一場戲下來,滿頭大汗是常事,為了不弄花妝容,大家只能非常小心翼翼地擦汗。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一整場戲近三個小時,不知道要留下多少汗水。況且,晚上還有一場戲在等著他們。相比一團,民間劇團生活待遇一般,演員難安其業,很多人辭職不幹,人才流失嚴重,劇團隊伍日益萎縮。

/未來的路如何走/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村民聽聞是一團的演出,一些老戲迷早早就到戲臺前,這就是熱愛吧。可是,變了。舞臺變小了,觀眾變老了,現場難覓一位孩童或者是中年人。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開幕落幕,曲終人散。劇裡演的《大周賢臣》有了個完美的結局,戲外一團還在為了生存努力著,這一路的困難,誰人能解其中味?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演出開始前,梁團長都要拜田公元帥。雖是迷信,梁團長每次都虔誠祈求田公元帥保佑全團平安。

著名的莆仙戲一團,今在何處?

“勢短世長,演戲一回,方知世和勢;人多仁少,尋思片刻,還屬仁中人。”究竟是這個時代不需要戲劇了,還是觀眾太需要娛樂?田公元帥看到臺下寥寥無幾的觀眾,不知會作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