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昌邑市人民检察院控申科副科长

王克波

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当年风华正茂的自己

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我是1991年底参军入伍的,在部队干了18年,2009年底转业被安置到昌邑市检察院,先后从事文书、保密、印章管理、公诉助理等工作。细想转业以来的点点滴滴,可谓酸甜苦辣皆有,既有喜亦有忧,既有得又有失,但总的来说,还是喜和得更多些。

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现在看看当年的军装照仍激动不已

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转业9年,5年被评定为优秀等次,被潍坊市检察院表彰为“十佳工作标兵”1次,被市政府记三等功1次,被昌邑市委评为“机要保密先进个人”1次,被昌邑市检察院表彰为“先进个人”2次。

定准自身位置,搞好角色转变

能在从军路上走了近20年的“老转”们,在部队上大大小小都有点职务和实权,我也不例外,在部队上长期从事干部管理、任免等工作,那可谓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位置。来到检察院后,我深深体会到:无论在部队时官居何位,发展得如何好,一朝脱下军装回到地方,除了多些人生阅历及年龄虚长几岁外,对新的专业知识可谓是“零”,对新的工作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门外汉。

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我置业前在部队干部科,更多是别人向我请示汇报工作。转业后,我自觉端正心态,放下身价,抛弃曾经的“辉煌”,把自己定位成一名学生,虚心向他人请教工作,学习地方的工作套路。接电话也是一门学问,我由在部队时的“喂,哪里?什么事?”转变成了“你好,请问你是哪位?有什么事情?”一位曾是军人的院领导在“八一“座谈”中曾对我这样评价:地方不需要“杀气”和“硬气”,你回来时间不长说话的语气柔和了不少,看来你角色转变还是比较快的。

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参加演讲活动

在位就要爱岗,苦学习提素质

我在转业报到前就知道自己被安置到检察院了,私下也多次打听检察院哪个部门好,待着既轻松又体面。有的说这个部门有面子,有的说那个部门进步快,还有的说进哪个部门也不要去办公室等综合部门,事杂不说,还不容易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待在那里也就船到码头车到站――没有多少“混头”了。

2009

2009年11月15日一早,我怀揣着“决不选择综合部门”的想法到检察院报到了,不到20分钟,院政治处就通知我到办公室上班。当时我也失落过,安慰自己说自己老了没有用了,在办公室打个杂等退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时间不长,我发现办公室的工作也是有许多“优势”和乐趣的:给领导送文看批示,对领导的工作思路把握的准,落实起来不走弯路;为同事用印盖章,认识同事融入新的环境快,人际关系处得融洽心情好;每天在办公室“守家”接电话,学习时间有保障,天天都有新收获有成就感。

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日常工作之一——盖章

这样,通过“司考”提上了我的日程。在奋战司法考试的三年中,我没有耽误本职工作,而是充分利用点滴时间,下班后也呆在办公室再学上两个小时。周未都在办公室看辅导、听讲座、做真题,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就记下来,等到“老检察”们用印时就请他们至少为我解决一个难点后再盖章。

2010

2010年我第一次参加司考,考了341分,虽然没有过线,但心里还是有些沾沾自喜,认为“粗粗一学”就能取得这成绩,司考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难嘛。

2011年

2011年我“拼”了一年,春节回老家也看真题解析,晚上挂着耳机听讲座睡着了是经常的事,真有点势在必得、考试必过的劲头,可成绩一出来,355分,还是没有通过。

2012

不过没关系,不怕苦、不服输、认“死理”是每一名军转身上最明显的特点,学习如昨,自我加压,终于在2012年司考中我以393分的成绩通过了司考。

2017

2017年,我由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上调整到公诉科检察官助理岗位上,我自觉向“老公诉”、年轻人学习,从填案卡学起,每办一个案子都对照法条和司法解释逐字逐句“对号入座”,每结一个案子无论多晚当天就整理装订好卷宗,作风过硬、工作利落是领导、同事们对我从事公诉工作的评价。

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向领导汇报工作

不丢优良作风,凭工作求认同

工作环境变了,岗位变了,但不变的是对工作的态度。我依然记得部队老领导的一句话:工作都完成了,但因为完成的标准、效率、方式等不同,五年后个人的发展就会再现差异。

01

一是吃苦精神不能丢。从事印章管理时,一上案子,基本上都会有深夜用印的情况,只要有用印的申请,我都会在15分钟内赶到办公室。即使周末外出,我也会协调好其他同志待在县城以备急需,从未出现过因用印不及时而耽误过其他工作的现象。

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整理报刊杂志

02

二是工作标准不能降。先后经手办理各级来文15000余份(件),把每份文件都在电脑上进行登记,对收文时间、来文机关、文件去处、领导批示等都在电脑上详细记录,无论何时,打开电脑文件的落实情况都会一目了然,这一做法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并被其他同事借鉴。在历年的清退各级涉密文件中,我做到了一份不缺,2011年还被市委表彰为“机要保密先进个人”。

2014年,为了做好“省级档案科学化管理”先进单位的评审准备工作,我对10余年的照片档案两千余张进行了换册重装,为每本像册打印的目录,为每张像片编排了说明,并用美工刀和直尺统一裁成了9.3×4.6cm大小“小纸片”,逐一粘贴到相应的照片旁边。在现场评审中,评审组的领导感到惊讶,说:你院是第一家照片档案都用打印体的单位,看起来就舒服、养眼!

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整理会议座牌

03

三是工作效率要坚持。有事马上执行,不允许拖、压,这是从踏入军营第一天开始就受到的教育。每接到一份通知、接到一个电话,无论其要求反馈情况的时间是长是短,我都是立马向领导汇报,按领导指示迅速送达给具体承办人。从事公诉工作后,做到案件材料即时归档,从未出现过整卷时找这材料、补那文书的现象。在2017年档案入室工作中,接到通知的当天我就所办理案件全部卷宗整理完毕移交到院档案室。

04

四是办事规矩不能乱。遇事无论大小,我都主动做好请示汇报工作,决不凭在部队时的工作经验相当然地做现在的事情,只有请示汇报到位,才能避免工作瞎忙活、干错事。记得一次上级院要我市的人大代表名单和联系方式,我从电脑簿上把联系电话抄下来就拿给领导看,领导指出一个手机号是市领导秘书的并不是领导本人的,当时我身上出了一阵冷汗,幸亏汇报了没越权,避免了工作错误。

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日常整理材料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转业转岗是绝大多数军人的最终归途,不忘初心,坚持根本,保持作风,平静心态,加强学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断适应新的岗位要求,接受新事物、凭工作求认可,以制订“作战”、训练方案的标准把大事想细,把小事做好就无愧为军人这一经历。

文|王克波

制作|昌检新媒体

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零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